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 第470 章 十三太保的足球赛

第470 章 十三太保的足球赛

加入书架
书名:
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作者:
新玥子
本章字数:
9834
更新时间:
2025-06-26

看着刘晓希滑到新视频,明清的粤、闽人士才回血,主要是被放在光幕上说,尴尬是一方面,还怕在各时空引起不小的讨论。

新视频是一个足球比赛现场。

最近苏超火了,因为苏省举办了一场足球联赛。

之前看过国足踢球的祖辈们,对足球赛也不陌生,就是标题看得大家有些懵圈。

什么叫‘比赛第一,友谊第十西’?

反复看了好几遍的祖辈们,终于确定没看错。

历代的苏省祖宗们,一边高兴看到了他们苏省的消息,一边还很不解,友谊咋就排十西了都?

不过他们也没疑惑太久,因为刘晓希想到苏省十三太保的‘恩怨情仇’,也乐意给祖宗们解释一番。

“苏省有十三个地级市,人送外号十三太保。

因为其他省份都很‘团结’,但十三太保不一样,相互看不上、同时还在暗自较劲。

听说就连苏省的交通卡,虽然叫做一卡通,但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专属卡,谁也不通谁。

还有前几年抗疫驰援鄂省,其他省份都是组成一支医疗队,但十三太保却各自为战、各自组队,甚至精确到了村镇...”

各朝人士:...

这的确是有点说法了哈。

结合这十三太保的情况,再回想起视频标题所写的‘友谊第十西’,祖辈们这下是真弄明白了。

在这十三太保面前,友谊?那是什么?

其他地方的人们,听得好玩,一个个都在看热闹。

“那要是打输了,岂不是要被看笑话了,赛场上不得卯足了劲儿。”

“还真有点意思哈,谁要是得到了最后一名,哎哟,可就太惨了。”

......

历代苏省人士回过神来,一个个都将目光聚在视频上。

所以这次,到底是谁赢了?又是哪个得了倒数第一?

现代时空,刘晓希简单说了一下十三太保的情况,就继续给祖辈们看视频。

镜头里,

南京VS苏州,一哥地位之争。

南京VS南通,南哥之争。

徐州VS宿迁,那是楚汉之争,‘千年世仇’。

苏州VS泰州,是没机场和没高铁的对决;

连云港VS常州,属于美猴王和霸王龙的争斗;

淮安VS扬州,谁才是真正的淮扬菜?

无锡VS盐城,甜咸之争;

以上绝无黑幕,只有‘恩怨’。

光幕下的祖辈们,边看边笑,都快乐死了。

古代喜欢蹴鞠的人也不少,恨不得亲自到现场观看战况如何。

原本对蹴鞠没什么兴趣的人,此刻也想要去看一下热闹。

历代的苏省祖宗,也在为他们地盘的小子们加油打气。

不光是文人墨客、百姓们,那些历史名流们也一样。

项羽双手握拳,“宿迁的小子们,加把劲,现在可是你们发挥实力的时候。”

刘邦和他爹、几个儿子一起,都在给徐州队加油助威。

“朕能赢了项羽,徐州儿郎也能赢。”

刘裕毫不犹豫就站在徐州队,废话,他老家可是这一片的。

祖冲之很是看好镜头里来自南京队的小伙子们。

李煜也是当之无愧的南京队支持者。

范仲淹和家人们很看好苏州队。

施耐庵看着态度随意,但语气极为认真,“我看泰州队就很不错。”

朱元璋虽然不是南京人,但谁让他定都在此,肯定是支持南京队获胜,虽然他也不知道南京队的实力如何。

徐霞客都暂停了写自己的旅游日记,先给无锡队加把油。

.......

至于民国的苏省人士,好吧,就让孩子们自己闹腾吧,亲兄弟吵吵闹闹的多正常啊,反正他们看得挺欢乐的。

当然也如大家想的一样热闹,十三太保纷纷晒出自家的标语,比赛现场也是火药味十足,有出动飞机方队助阵的、有来自常州的仿真恐龙拉拉队,排场绝对拉满…

赛场上在球员们激烈的角逐后,不可避免有球员被担架抬走的,甚至来自常州的小恐龙还被比赛结果气晕了...

战况这么激烈,让祖辈们看得哭笑不得。

孩子们尤为喜欢常州的恐龙,眼睛都舍不得眨,这种神奇的生物,他们都难见一次,恨不得亲自去现场摸摸看。

刘恒还托着下巴,他爹应该在给徐州队加油吧,至于项羽,肯定是宿迁队的支持者了。

感觉很有意思的李世民,甚至萌生了要搞个蹴鞠比赛的想法,反正这天气也热了,长安城也可以搞些活动热闹热闹嘛。

民间,也有很多蹴鞠爱好者,打算组织蹴鞠比赛玩玩,丰富一番日常生活。

看完上个视频,各朝人士还意犹未尽。

{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求仙药的石刻找到了!}

什么!!

各时空的人们有些惊讶的看着新视频,这个新闻太突然了。

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百姓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足球赛也不讨论了,想要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嬴稷、嬴柱、秦异人这祖孙三代,淡定的看着光幕,反正后世人挖出什么来都不惊讶了,就是没想到这次和他们重孙/孙子/儿子有关。

秦朝

嬴政的脑子都有点宕机,反应过来又有些尴尬,他现在己经不求仙问药了。

秦朝的大臣们也很好奇,所以到底是怎么把这玩意儿找出来的?

一想到他们时空的东西,转瞬间出现在后世,还有点奇妙。

扶苏、嬴阴嫚、将闾这些作为子女的,也默默放下手里的事情,他们得好好看看了。

大秦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纯纯的吃瓜。

在各时空的瞩目下,视频里正在播着重大发现。

{近日,考古人员在青海地区调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秦代石刻题记,字体是秦小篆。

上面记载着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五大夫翳,带着一些方士前往昆仑山找不老药。

这年三月,己卯日,他们到达了扎林湖畔,在继续往前大概150里就抵达终点...

石刻意义重大,记载了秦始皇在统一后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

嬴政:...

最后这句其实大可不必说出来。

感觉很丢人的始皇,皱着眉头,他不是很想看这则新闻,关于他己经不再求仙问药的事情,一定要让史官详细记载下来。

各朝人士不知道嬴政的想法,正笑得前仰后合。

尤其是刘彻笑得那叫一个荡漾,他仿佛己经看到秦始皇那张愁眉苦脸的脸了。

不过想到自己,刘彻脸也僵住了,应该没有他的什么发现吧?

扶苏还是很想为老父亲证明的,他爹现在真的不再追求长生不老了,不过说这些无意义,他还不如多做些记载,为父亲证明呢。

嬴稷己经把教育重孙,远离求仙问药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想要长寿还是可以,但长生何其艰难啊。”

感慨完的嬴稷,看到自家儿子,脸色瞬间难看了,这货可是在位三天就死了。

“你平时多注意饮食,后世的八段锦什么的也要随时做。”

嬴柱呐呐的点头,他也想活得久一点啊。

{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

看光幕上提起李师师,这一看就是个人名儿,很多朝代的人士自然是不知道此人的,但看过水浒的他们,倒是想起了里面也有一个李师师,就是不清楚是不是此人?

宋元明清的人士对李师师就很熟了,尤其是喜欢看话本的人。

此刻,读书人、民间的小老百姓们也少不得议论她。

一个明朝的书生和同伴八卦道:“李师师,那可是个大美人儿啊。”

爱听说书的大爷看了眼光幕,继续悠闲的喝茶,“她不是被宋徽宗召进宫内当妃子了吗?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一公子哥儿玩味儿的笑了笑,“我比较好奇李师师长得有多好看,不知和后世那些长得漂亮的女娃比会如何?”

......

绍圣年间

一处院落里,正在穿针引线的女子惊呼了一声,手上被针扎了一个血珠出来。

她那清澈的双眸里满是惊愕,这名儿怎么和她一样?

此人正是李师师,她原本就挺出名的,后来加上水浒这部剧的传播,以至于‘她’的名气就更大了,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了看看她是不是和水浒中的一样。

然而名气太大也有烦恼,为了一份清静,于是她找了一个幽静的小院居住,出门都只能围着面纱才行。

李师师在这边感慨,而视频也在播放。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

她是北宋末年有名的歌妓,据说她长得很漂亮,而且很有才情,受到当时那些文人雅士、商贾官宦的追捧。

当然关于她的故事,主要在野史、话本中常见,包括她和宋徽宗的故事、特别是她和宋徽宗、周邦彦之间的三角恋。}

北宋皇帝们:...

赵佶那混账再不济也是皇帝,和歌妓扯上关系就罢了,还卷入三角恋,这的确是叫人看得生气。

赵匡胤感觉太没脸了,还不知道天底下的人怎么议论、看赵氏皇族的笑话?

赵顼也很纳闷,他这个儿子,风流韵事可真是够够啊,传的都是个啥啊。

绍圣年间

皇宫内

赵煦也不委屈自己,生气了就骂人,“赵佶啊赵佶,风流韵事还真多,还不知道太祖会被气成什么样?”

正进宫来找他皇兄的赵佶,站在殿外进也不是、走也不是,他自己都感觉委屈,咋就突然说到他和什么李师师的了?可是这人谁啊,他现在根本不熟好嘛。

李师师这个当事人,看着光幕说的内容,有些是对的,但有些她可不赞同,她哪有什么三角恋啊,纯造谣。

绍兴年间

赵构对他爹在民间流传的这些风流韵事,也懒得管,反正当事人都不在了。

虽然南宋的百姓们不敢光明正大的八卦这些事情,但私下里也是少不得说起的,谁让徽宗在大伙心里实在不是什么好皇帝,八卦八卦他咋了。

{那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和宋徽宗有没有关系呢?

在《三朝北盟会编》中有相关记载。

说是宋徽宗在金兵进攻时,把以前赏赐出去的金带都全部收回,其中就提到了李师师。

所以看得出来,李师师侍奉过宋徽宗是存在的,还得到过他的赏赐。}

各朝人士点点头,从这里,的确只能看出宋徽宗和李师师有接触过。

不过这宋徽宗为了敛财,还把赏赐出去的东西收回,这的确够让历朝历代的人们鄙视的。

北宋皇帝们尴尬的没眼看了,那么丢人的事情传得人尽皆知,真是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绍圣年间

赵煦看着磨磨蹭蹭进殿来的赵佶,一个冷眼扫过去。

赵佶被吓得一激灵,脸上还有些委屈。

赵煦:...就说,做这副表情给谁看?

李师师眼里有些惊愕,因为她也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一桩事情,虽然她现在没有得到赏赐,但宋徽宗这做法,形象在她心里又低了一大截。

宋朝的大臣百姓们也感觉挺丢人的,虽然干这事的不是他们,但谁让这是他们的官家呢,唉。

{...根据民间传说的三角关系,说李师师和宋徽宗、周邦彦都有交往,有人信以为真,也有人觉得是假的。

对于《贵耳集》中关于这三人的描述,如今有学者认为是虚构的。

因为在政和元年,周邦彦都己经56岁了。

另外《汴京纪事》这首诗是南宋初年的作品,诗中提到了‘师师垂老’,也就是在南宋初年李师师己有六十左右,和宋徽宗的年龄差了二十来岁,说她和宋徽宗有什么感情纠葛不太准确。}

宋朝皇帝们的脸稍微好看了点,澄清了好啊,不然自家有个风流韵事,还要在历朝历代面前丢人。

虽然丢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绍圣年间

赵煦也算是没那么生气了,看着赵佶询问道:“何事?”

赵佶咽了咽口水,一边把手里抱着的那些画卷递上去。

......

宋朝百姓们看了会儿热闹,倒也没有谈论了,考虑到给官家留点面子。

元明清的人们,虽然己经知道不可信,但大家明显还是喜欢看八卦,尤其是三角关系、名妓还和皇帝扯上关系,这么狗血的桥段,还是很吸引人的。

{抛开这三人的关系,李师师这位冠盖京华的名妓,对她的结局也有诸多说法。

有说她被宋徽宗召进宫封妃的;

也有说她出家当了道士;

还有说他她被金兵俘获,下场凄惨;

也有说她隐藏在民间,最后老死江湖。

那她到底去哪儿了呢?

根据如今一些学者的考证推断,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师师在靖康时被抄家放逐,最后逃难到了南方,终年大约在南宋初年,活到六十五岁左右离世。

她的事迹在正史中没什么记载,但在民间文人的话本中却极多,这种情况看看即可,无需当真}

吴承恩、曹雪芹他们还很赞同这话,因为大众喜欢的是有冲突、有看点的内容,像名妓和皇帝的故事,肯定就能吸引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乐意去说他们的三角恋,而不是去探寻真实的历史真相。

赵匡胤看到最后也算是把心放回肚子里,虽然民间可能还会谈论,但至少不会把其当真,皇家颜面保住了。

绍圣年间

皇宫内

赵佶还在献宝似的将自己这段时间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给赵煦看。

“我用西洋画的画法,把整个汴京的风貌都画下来了,而且我还给皇兄也画了肖像画...”

赵煦闻言也来了兴趣,他可没忘记后世人对什么都好奇,若是这些画作传下去,那他们肯定高兴。

......

自家的院子里,李师师放下手里的针线悠悠叹气,她打算改个名字了,而且还是去往其他地方隐居比较好,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她,为了不被世人打扰,她还是隐姓埋名的过完余生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