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 第45章 放 心

第45章 放 心

加入书架
书名: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作者:
雁南方
本章字数:
4746
更新时间:
2025-04-07

第西十五章 放心

金莲看到近在咫尺的父母,两人又好像是天各一方的归鸿,虽近悠远,既熟悉又陌生。

1930-1933年,那是历史一道伤痛裂开我的父母,在时代的狂风暴雨中被生生扯离,那是一个没有多少温情可以依偎的年代,他们的离散像是被黑暗吞噬的两颗星。

一颗向着未知的远方划去,一颗在原地守着回忆暗淡发光,只留下我在这两颗星的间隙里,孤独地找寻着父爱和母爱的残片。

在历史长河旋涡中,父母被无情的卷散。那是血与泪交织的岁月,他们的爱情和家庭被时代的巨轮碾碎。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命运的岔路口,被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推向不同的方向。

从此,思念成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苦涩守望。 好在,一切回忆都远去了,该释怀了。

金莲想到父亲的展现很自然、行为很豪放、心诚貌恭、泰然自若、真乃大将风度。但31年的离别和重逢,泪只能流在他心内。又想到母亲见到父亲的一刹那间,她万分震惊,难以置信,丈夫在牺牲27年后的突然出现,她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

老红军主动地向秀芝夫妇分享了这么多年在部队的经历,表现出对秀芝改嫁后的生活的尊重和理解。并说明见了秀芝夫妇这次面,他就放心了。过两天假期到了就要回部队了,再次祝愿秀芝和恒基相濡以沫,晚年幸福!

当母亲听到父亲的话,见到健康活着的父亲,看到父亲的风度,妈妈的心也放下了,尽管她己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得知他依然活在这个世上,她就放心了。至此,金莲的心也放下了。大家的心也都放下了。

在回家的路上,金莲问父亲:“父亲,您真有心,在这之前我以为您要邀请的两位客人是谁呢?没想到是我母亲她俩。”

“当年我和你母亲的初心是:一起参加红军闹革命,革命成功再回乡的。可她那时正怀着你不能一起走。一到了部队就反围剿、然后长征,到了陕北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

“八年抗战烽火狼烟的。接着1945年后的解放战争,我是共产党党员、革命军人,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终于解放了全中国,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了,我才能见到你和你母亲,这次也许是我和你母亲最后一次见面吧!我这次能见到你母亲生活得很幸福!我就放心了。”

吉普车还在老远,大家就看到村头上站着久生、金花,小赵、胖子、荣佑,都在迎接他们呢!

“外公……”,“妈妈……”。久生上前拉着外公的手,金花拉着妈妈。

“回来啰!哈哈……”外公对久生说:“久生,你想外公了没有?”

“很想,每天都想,可您每天都忙啊!也没时间讲故事给我听。”

“有,现在就可以讲给我外孙听,外公说话算数。”

给你讲一个:“11岁的女红军。”

当年,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西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西军入西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西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

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西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又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己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

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

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西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西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

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外公,这就讲完啦?好,我长大也要当红军。”

“很好。哈哈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