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听父亲讲他那过去的事情
金莲因父亲来了,请了11天的假。离开妇联主任大姐后,就去街上足足买了好烟、好酒、好鱼、好肉、桂圆、红枣、干菜等,好像要把商店的好食品全都买回去。
店里卖货的营业员笑着问她:“大姐,你买这么多好东西,是家里来了贵客呢,还是送什么大喜的礼。”
“对,是大喜,是我31年来从未见过面的亲生父亲来家里了,我要好好的尽尽做女儿的孝。”这一回答不要紧,商店里卖货的各柜台营业员都听见了,买东西的顾客也听见了。
这时,顾客之中就有一个人说:听说今天上午有5位穿便装的军人去了张村,其中有一位年长的就是她的父亲,人家还是解放军里的首长。
大家一听,都肃然起敬!消息在镇上很快就传开了。
待金莲回到家里,见父亲膝盖上坐着小女儿金花,嘴里唱着儿歌给外公听,两只小手一扬一扬的,两只小脚一晃一晃的,逗得外公哈哈大笑。
金莲放下东西,赶紧叫女儿下来,说外公辛苦了,不要累着外公。叫她下来自己玩去。“父亲,小孩调皮的,您可不能惯着她。呵!那几位同志呢?”
他们去村外西周看看风景去了,久生去当他们“向导”,他们都是北方人,总说江南风景好。我还是半个西北方人呢。
“金莲,你去镇上买那么许多东西呀,还用扁担挑回家,也是,太重了,双手是提不动的。你不要见父亲回来了,就买这么多好吃的孝敬我,其实我们都是吃惯了苦的,在家,在部队都一样,不要奢侈,要厉行节约才是。”
“父亲,你这是哪跟哪呀?你是我父亲不错,但那几位陪你来去的同志,他们是客呀!我要热情招待他们,不然我是过意不过去的。”
“好好,我女儿好客,热心肠。哈哈……”说着,走进为他整理的住房,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来到金莲身旁。
“金莲,我这次专程来家,沿途一路火车,也不方便买东西。父亲这几十年也没给你买过一件礼物,这是我这些年的一点积蓄,就是为了给你的,你打开看看吧。”
金莲打开布包,里面是2000元钱,“父亲,你这是……”
“这是我30多年来的津贴,我在部队都不用花钱,部队是供给制,吃的穿的都不用自己花钱。我就赚着,等找到你时就交给你,也算是我作为父亲对女儿的补偿吧!其实再多的钱也补不回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父爱。”
“金莲你歇歇吧!我想你一定想知道父亲我这么多年是去了哪里?现在我们父女相聚了,可以把我所做的一切全都告诉你。”
父亲讲,为了革命,为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为了受苦人民翻身做主人,我当年离开了家,离开了你奶奶、你母亲和还在你母亲腹中的你,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队伍。
红军时期(1928-1937) 那时红军的生活就是供给制,未实行固定军衔津贴。 普通战士每月约4-5元伙食费、布鞋費约2元、医药费约0.5元、零用钱约2元。伤病员、出差人员等有额外补助。
那是1930年10月,他刚刚到部队时,正遇上蒋介石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军以优势兵力向进入伏击圈的敌一八师发起猛攻,歼敌师部及两个旅共9000余人,活捉该师师长张辉瓒。
1931年1月3日,红军在东韶歼敌一个旅。至此,红军胜利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主席、朱德“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红军从东固,富田向东横扫700余里。
16天内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原革命根据地。
1931年7月,蒋介石向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军在毛主席、朱德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在80天内,歼敌3万余人,缴枪1.26万支,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1933年2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西次“围剿”,周恩来、朱德依据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战术,采用集中兵力、声东击西的战略方针,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大规模、大兵团伏击战术,共歼敌3个师,缴枪万余支,重创敌有生力量,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第西次“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和200架飞机,向各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掌握红军指挥权的博古和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全面否定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
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失利后又推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第五次“围剿”最终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一路长征一路战斗。在1935年5月的飞夺泸定桥战斗中,中央红军展现了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卓越的战术执行能力。
战斗打响时,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部担任飞夺泸定桥的突击队。带领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爬13根铁索,在敌人施放火障时,他身先士卒冲破火墙,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通道。
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在战斗时指挥作战,鼓舞士气,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与战士们保持战力。
最终,飞夺泸定桥战斗胜利了,前续部队边过桥边铺上桥板,后续部队依次通过。这次飞夺泸定桥战斗中的22名勇士中,有4名勇士光荣牺牲了。他们是: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魏小三等4名。
长征期间牺牲的团级以上干部人数在67人左右,包括团长、副团长、参谋长等职级。
中央红军这支部队长征出发时还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8千人。残酷的斗争环境不仅是对整个党,整个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也是对各种思想与否的迅速检验。
历时一年多,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最终1935年到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