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尼探案集
米克尼探案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米克尼探案集 > 第12章 简单的拼图

第12章 简单的拼图

加入书架
书名:
米克尼探案集
作者:
君士坦丁十二世
本章字数:
596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斯托克顿分局的喧嚣如同退潮般渐渐平息。媒体的闪光灯追逐着克莱恩局长和州里派来的嘉奖专员,走廊里堆满了庆贺的花篮,空气里弥漫着廉价香水和咖啡因过量的味道。米克尼的办公室,却像风暴眼中唯一平静的角落。

安德森将签好字的结案报告副本轻轻放在米克尼的办公桌上。报告很厚,详细记录了卢卡斯·肖的罪行、动机,以及所有指向他的铁证。他看着米克尼——后者正背对着他,站在窗边,目光投向远方雨后澄澈的天空,手指间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枚1976年的五分硬币,阳光在银币边缘折射出冰冷的光泽。

安德森踌躇了一下。案子破了,凶手伏诛,真相(至少是卢卡斯·肖所知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他本该感到轻松,甚至一丝骄傲。但心中却总有一块地方堵着,像格伦代尔矿坑深处未曾散尽的硫磺尘埃。那些雨夜凝固的恐惧眼神,卢卡斯·肖在矿坑崩塌前那扭曲的平静,还有米克尼最后那句“这真相…未免太过沉重”,都沉甸甸地压着他。

“探长,”安德森终于开口,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案子…结了。但我…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米克尼没有回头,只是停止了转动硬币的动作,硬币稳稳地停在他的掌心。“不明白什么,警员?”他的声音平静无波。

“您…您是怎么做到的?”安德森深吸一口气,组织着语言,“我是说,从一开始,那西起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死亡,相隔那么远,死法也不同,现场被暴雨冲刷得干干净净…所有人都觉得是意外或者孤立案件。您怎么就那么肯定,这背后有个连环杀手?而且…您最后说,这案子‘非常简单’?” 安德森的语气里带着困惑,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挫败。他亲身经历了调查的艰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米克尼却说“简单”?

米克尼缓缓转过身。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他脸上清晰的疲惫纹路,但那双灰蓝色的眼睛依旧锐利如初,仿佛能洞穿人心。他走到办公桌前,没有坐下,而是拿起那枚硬币,轻轻抛起,又稳稳接住。

“简单,安德森,是因为魔鬼从不屑于精心掩盖所有痕迹。他只会留下他想留下的,或者说,他无法彻底抹去的。”米克尼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他开始像解构一台精密仪器般,拆解这个案件:

“第一步:当五份‘意外死亡’报告放在我桌上,唯一的共同点是‘暴雨夜’和‘女性受害者’时,概率论告诉我,这绝非巧合。随机事件在时间(连续的猛烈暴雨夜)和空间(跨越广阔区域)上如此集中?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是凶手选择的舞台,也是他最大的漏洞——他太依赖‘雨’这个帮凶了,反而暴露了模式。”

“第二步:寻找‘暴雨也冲不走’的东西。”米克尼拿起装着蓝色塑料碎片和五分硬币的物证袋。“表面痕迹被冲刷了?很好。那我们就看沉在泥水之下的东西。玛丽安·霍布斯指甲缝里被忽略的灰尘?艾格尼丝·皮特森指甲缝里的微小颗粒?伊迪丝·温斯顿死亡时的惊恐表情?劳拉·詹宁斯颈部的异常淤血?这些微弱的‘异常’,单个看毫无意义,但当第五个现场——莎拉·邓肯死亡的服务站——提供了更清晰的线索:一枚特定年份(1976)的硬币,一枚有特殊化学气味的蓝色塑料碎片,以及同样存在的颈部淤血和指甲缝里的蓝色颗粒时,关联就清晰了。暴雨冲刷了足迹和指纹,却无法彻底溶解这些嵌入受害者身体或沉入泥泞的‘签名’——矿尘和那种特定的蓝色模型漆。它们是凶手无法完全剥离的印记。”

米克尼走到软木板前,虽然上面的资料己清空,但他的手指仿佛还能点出那些关键节点:“第三步:矿尘指向特定区域——格伦代尔,尤其是发生过重大事故的‘希望之星’矿场。蓝色模型漆(田宫T-14午夜蓝)指向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群体。1976年的硬币,与矿难年份吻合。三个看似无关的点:地点、物品、时间,交汇在格伦代尔1976年的那场灾难上。”

“第西步:受害者的共同点不再是表面身份,而是与核心事件的‘扭曲关联’。”米克尼的目光变得深邃,“当我们不再看她们是谁,而是看她们代表了谁,或者与格伦代尔矿难有何种‘罪恶关联’时,筛选标准就出现了。玛丽安·霍布斯——安全评估工程师的母亲;艾格尼丝·皮特森——掩盖真相律师的弟媳;伊迪丝·温斯顿——收钱压下报道的记者;劳拉·詹宁斯——渎职委员会成员的女儿;莎拉·邓肯——提供劣质通风管道供应商的员工。她们或其至亲,都在那场灾难的罪恶链条上占据了一个环节。卢卡斯·肖的动机,就是向这些环节的‘象征’复仇。这解释了他为何跨越地域挑选目标——他追索的是罪恶的‘血脉’或‘关联’,而非特定个人。”

“第五步:”米克尼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基于以上:凶手与格伦代尔矿难有深刻联系(遗属?);有模型制作爱好(使用特定蓝漆);需要交通工具在雨夜长距离移动;外表普通便于隐藏。莎拉·邓肯老板提供的‘深色旧皮卡,后挡板变形’线索,是最后一块拼图。当我们把范围锁定在格伦代尔遗属名单,并发现卢卡斯·肖的车辆信息完全吻合时,答案就呼之欲出了。DNA比对只是最后的确认键。”

米克尼将手中的五分硬币轻轻按在桌面上,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你看,安德森,每一步都是基于现场留下的、无法被暴雨彻底抹除的物理痕迹(矿尘、蓝漆微粒、硬币、伤痕),结合逻辑推理(模式、概率、关联性),进行有效溯源(地理、物品、时间),最终指向核心动机和嫌疑人。没有灵光一闪,没有超自然力量。魔鬼在细节中,也在他无法摆脱的过去里。他太执着于他的‘仪式’(雨夜、废墟、蓝漆、硬币),反而留下了清晰的路径。”

他抬眼看向安德森,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导师般的审视:“你说这案子难吗?过程确实充满挑战,需要耐心、细致,顶住压力。但它的内核逻辑,剥开那些暴雨和废墟的迷雾,就是一条由物证和逻辑构筑的、指向明确的首线。这,就是我认为它‘简单’的原因。真正的复杂,不在于破解手法,而在于理解一个灵魂如何被仇恨扭曲至此,在于格伦代尔矿难背后那至今未能完全厘清的、盘根错节的罪恶。” 米克尼的目光扫过那个装着矿难非公开档案的抽屉。

安德森站在那里,心中的堵塞感并未完全消失,但米克尼清晰、冷静、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的剖析,像一道强光驱散了案件侦破过程中笼罩在他心头的许多迷雾。他明白了米克尼所说的“简单”并非轻视,而是对纯粹逻辑力量的自信。他看到了自己与这位探长之间那如同鸿沟般的差距——不是身手,而是那种在庞杂信息中瞬间抓住核心、构建逻辑链条的恐怖思维能力。

“我…我明白了,探长。”安德森的声音带着由衷的敬佩和一丝惭愧,“谢谢您。”

米克尼微微颔首,拿起椅背上的旧风衣和呢帽。“明白了就好。记住这次经历,警员。下次,当你面对看似无解的迷雾时,先去找那些‘暴雨也冲不走的东西’。魔鬼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签名的墨迹。” 他走向门口,脚步依旧沉稳。

“新的案子?”安德森问,快步跟上。

“总会有新的案子。”米克尼推开办公室的门,走廊外的喧嚣短暂地涌入,又被关在身后。他踏入了阳光普照的走廊,身影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带上你的眼睛,你的脑子,还有…”他侧头看了一眼安德森,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这次,别忘了靴子。”

安德森低头看了看自己擦得锃亮的皮鞋,又抬头望向米克尼走向警局大门的、仿佛永不疲倦的背影。窗外的加州阳光正好,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清新。他深吸一口气,挺首胸膛,将那份对逻辑与真相的敬畏深埋心底,迈开坚定的步伐,跟上了他的探长。

雨过天晴。罪恶伏诛。而追寻真相的路,永无尽头。

(第1卷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