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习室。
天色暗下来,窗外橙黄的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白墙上,程小夏手里端着奶茶,视线落在电脑屏幕上那个新弹出的功能需求。
社交关系图谱。
这是俞辰新加进来的模块,模拟用户之间的关系强度、互动频率、标签分类,用图形动态展现社交链条。
“你是认真的?”她转头看向俞辰,“这功能不是我们目前任务目标内的内容吧?”
“不是。”俞辰没有抬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但会加分。也是未来可扩展模块的核心。”
“那为什么让我一起做?”
“你之前设计的用户卡片交互动画处理不错,有美感。”
她怔住。
短短一句话,却像某种笨拙的夸奖,透着一股不善表达的温柔。
程小夏轻咳一声,企图掩饰耳根发烫:“那我现在算是升级成主力队员了?”
俞辰看着她,点头:“是。”
她心口忽然轻轻跳了一下。
而那一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越来越频繁。
项目推进速度惊人。俞辰效率高、逻辑缜密,她虽然是文科出身,但有审美、有创意,慢慢也能跟得上节奏。
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双人组”。
就连计算机学院辅导员都忍不住在群里发了一句:
“江城有个小组要出圈了。”
可不是什么人都乐意见到他们“出圈”。
某天深夜,程小夏正在给首页加最后一个过渡动效,沈放突然发来消息:
——你真不考虑来我这边?我们项目也挺有意思的。
她回复得很慢:我己经在这边签过任务分配表了。
——你喜欢他?
她怔住,指尖顿在屏幕上久久没动。
下一秒,沈放的电话首接打了进来。
“别不接。”他声音温柔,“我不怪你,真的。只是有点不甘心。”
程小夏低头笑了笑:“我们什么都还没开始过,学长。谈不上不甘心。”
“你在拒绝我?”他声音低下去一点。
她沉默了一会儿:“我在尊重你。”
沈放没说话,良久,他轻轻叹气:“那行。比赛见。”
电话挂断后,程小夏坐在屏幕前,良久没有动。
她忽然意识到,有些东西,是不需要表白就能看出来的。
沈放看出来了。她也越来越看得清自己了。
而俞辰——那个永远藏在代码世界里的男人,是否也察觉到什么?
第二天晚上。
自习室里,俞辰突然开口问她:“沈放联系你了?”
她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猜的。”
她抿唇:“你对每一步都能预判?”
“他是技术强者,会尝试争取资源。你,是资源。”
这话说得程小夏有点不爽,听起来像是她被当成了某种可以调配的资产。
她忍不住反问:“你到底怎么定义我?”
俞辰沉默了。
他不是没意识到这句话的重量。
良久,他才开口:“我是个喜欢掌控节奏的人。很多事情,我会规划、分析、预测、模拟风险。但有一件事,我处理不好。”
“什么?”
“你。”
程小夏一愣。
他继续道:“你不是参数。你不稳定,情绪多变,逻辑偶尔跳跃。我分析不了你。”
“那你想怎么办?”她心跳莫名加快。
“我在学习。”他顿了一下,“试图理解你,不用公式。”
她笑了。
笑着笑着,眼角有点热。
原来那个看似没有情感接口的男生,也在试图学习一种陌生的“编程语言”——叫做心动。
图书馆的灯在夜里渐渐熄灭。
而有些连接,己在静默中完成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