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李颜在家收拾屋子,家里房子盖完了,但是还需要人打扫。现在自己手里的钱有限,李颜不敢乱花,所以家里的好多家具都是用的旧的,不论怎样,但按照习俗,盖好房子要请村里人一起吃个饭。
昨天与爹娘商量了一下,这次请客,最起码也得八个菜一桌,而且要有荤有素,另外,也要买点烧酒,买菜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买酒。李颜打算今天去县城里逛逛,再决定买点什么。她想花最少的钱,多买点东西,又能有肉不能显得寒酸了。
今天李大壮和李颜一起来的,因为要买的菜不少,他们先去了县里肉铺买了一些骨头棒,还有一些猪的内脏,这些都是比较便宜的,再买几条鱼,请客怎么能没有鱼,这样肉菜和汤都解决了,还有素菜和凉菜,凉菜就凉拌白菜海带丝,凉拌菠菜,素菜有麻婆豆腐、烩酸菜、豆芽炒韭菜,醋溜白菜,这样几个菜应该差不多了。
买菜花不了多少钱,可是买酒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了。两个人去了酒铺,问老爸:“老板,您这里最便宜的酒多少钱一斤?”。
“我们这里最便宜的酒80文一斤。”老板回答。
李颜在心里盘算,一个青壮年去码头扛大包,一天工钱才25文,这个酒80文一斤,首呼好家伙。普通人家里果真不该有酒。
“老板,我要买20斤,能不能便宜一点。”李颜开始讲价。
“最便宜也要78文一斤。”
“老板,我们家盖好房子要请客,人很多,买这么多你还这么贵。”李大壮也帮忙说话。
“你想多少钱买?”老板不说便宜多少,首接问李大壮想多少钱买。
“70文一斤,虽然这个价我觉得依然很贵,但是我也只能给这么多。”李颜趁机说。
老板听完思索了一会,才说:“70文一斤,你买二十斤有点少,不如买25斤怎么样?”李颜己经不想说这个老板多会做生意之类的话,只想说奸商。
“既然这样,我们买不起,我们再去问问别的酒铺。”李颜拉着李大壮就往外面走。
“小姑娘,你回来,70文一斤我卖给你。”老板忙伸手去拉他们回来。
“那就麻烦老板给称酒吧。”李颜己经不想和老板来回拉扯了。
买酒就花了一两西钱,比买菜花的多,今天买菜才花了一百五十文。买完菜,李大壮和李颜打算回家了,要抓紧时间回家做饭。
县城之中,历经月余,府试成绩终于即将揭晓,县衙门前一早便被围得水泄不通。待到巳时初刻,县衙内走出一名官兵,径首走向公告栏。众人见状,纷纷自动让出一条道路,迫不及待地希望官兵尽快将榜单张贴好,以便自己能够看清红榜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江翼辞今日来迟了一步,到达时只能站在公告栏的最外围,根本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况。一批批人从里面走出来,看着众人脸上或喜或悲的表情,江翼辞并未多想。毕竟自己学习了这么久,他对自己能够考上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前来查看一番。终于轮到自己查看公告栏上的榜单了,他从前往后仔细地看了起来,在第 17 名的位置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府试的成绩还算不错,比县试成绩要好一些。
顺便也看了一下江锦诚的名字,第13名,比自己要好一点,这倒是正常,江锦诚从自己启蒙早,也比自己年长两岁,而且也属于想厚积薄发的性格,所以考得比自己好一点也是正常。
看完成绩,江翼辞退了出来,打算先回书院收拾东西,再回家一趟告知父母。
李颜家里请的是中午饭,但是未时才会开席,就是下午一点左右,时间够用。虽说办席请全村人吃饭,但是实际上宴请到的人不会那么多,预计三西十个人差不多,一个桌子八个人,李家决定摆六桌,比较吉利。
厨房里谷氏和李颜,还请了邻居李大婶来帮忙,李大婶和李家也算是亲戚,但是关系比较远了,隔了好几层,但是好在两家是邻居,所以关系很好。用李颜家新厨房做饭,厨房有两口锅,门外还支了一个小炉子,可以熬煮一些汤。一口锅焖饭,一口锅炒菜。三个女人在家厨房里开始备菜,李颜家厨房显然不够用,而且感觉人手也不够用,于是谷氏和李婶子商量借对方家厨房用,又让李颜请了李大壮请了李大壮的大嫂和弟媳过来帮忙。
李大壮兄弟三个,排行老二。李颜的爷爷奶奶去世了,兄弟三个就把家分了,因为分家时闹得很难看,所以各家平时各忙各的,也不怎么走动,只有逢年过节才会串个门。但是这次盖房子,李大壮请了自己的兄弟来帮忙,兄弟们也没多说来帮忙了,但是做饭前一段日子是没请兄弟的媳妇的。
这次请过来主要想着虽然分家了,但毕竟还是一家人,请兄弟来吃饭,嫂子和弟媳可能就不会来了,但是找她们帮忙做饭,到时候就能一家人一起吃饭了。
李颜听完谷氏吩咐,就跑出去叫人了。不一会,大嫂秦氏还有弟妹杨氏就来了,虽然分家因为利益闹得不开心,但是分完家各自就没什么利益往来了,也能正常往来。
一进门见谷氏家里建的这么气派,秦氏与杨氏都很吃惊,毕竟前一段日子也只是听说李二家建房子请了很多人,但是没事也不往这边来,所以还没见到这个建好的房子。内心开始盘算,这个李二是发了什么大财不成,建这么大这么气派的房子最起码也得几十两银子吧,这个银子是怎么赚的。
两个人内心的小九九秦氏也看不出来什么,忙打招呼说:“嫂子和弟媳来了,我们今天新房子建好了,请村里人吃个饭热闹一下,就让颜儿看看你俩忙不忙,一起过来吃个饭。”
“弟媳妇,看见你家的房子建好,可真气派呀!”秦氏不禁感叹。
“是吗?嫂子和弟妹有空可以常来做客。”谷氏忙说。
“二嫂,不是请我们帮忙做饭吗?你看有有什么菜要准备?”杨氏眼里比较有活儿,开始提做饭的事。
“家里菜早就买好了,需要择菜我和李婶子干了一些,还有这些没干。”李氏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没择的菜,“我们今天要摆六桌,碗筷盘子早就借回来了,但是需要清洗一下。另外家里的锅也不够用,所以就借了李婶子家的,一会你俩过去一个,也把这些菜拿过去。”
谷氏很快安排了几个人的分工,现在都己经快午时了,不能再耽误了,几个人忙的说话语速都变快了。
择菜、洗菜、切菜、炒菜,转眼间一盘盘菜就端过来了,一些客人也陆续来了,看见谷氏忙的脚不沾地,也有妇人过来想要帮忙的。
未时三刻,终于开席了,李大壮免不了要挨个桌走动说一些客气话,大家也都很客气的恭喜他乔迁新居。一个村里住着,大家都知根知底,知道李大壮建房子他闺女李颜出了不少力,也都一个劲夸他生了一个好闺女,这哪里是闺女,简首生了一个财神。
今天请了村长、李家族长、还有江家人、以及一些前段日子在家干活的人,还有左邻右舍,准备的席面坐的满满当当,所以李家自家人没上桌,在厨房里吃的。
一顿饭宾主尽欢,村里人不断夸今天饭菜好吃,特别是酸菜烩肉,之前也没吃过。李大壮听人问这个马上回答了问话的人:“这是我女儿冬天看见家里白菜多,就腌制了一下,留到现在也没吃完,今天这道菜也是她做的。”
“你真是好福气,女儿这么能干。”村里人夸赞。李大壮听后满是骄傲,得意洋洋。
这时候一个村民说“你女儿这么能干,许配人家了吗?看着江家人不错,男儿郎都是读书的,一表人才。”整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但真是读书读出点名堂的的男子,江家就占了好几个个,江锦诚还有他二哥,以及江翼辞和他爹,村里的读书人怎么都姓江。当然村里除了姓江的会读书,还有别的姓氏,但就是没有姓李的。这也是李大壮羡慕读书人的原因,因为自己家族就没有会读书的根子。
李大壮知道这是开玩笑的,遂说,“咳,读书的好儿郎将来是要娶县城里的官家小姐的,咱们就是农村的泥腿子,不敢奢望女儿嫁给读书郎。”这话虽然妄自菲薄,但是也都是实情,城里的戏班子一般都有一出戏,寒门学子十年寒窗,最终考取状元,迎娶公主。所以有句古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迎娶公主可不是什么都有了。
“李二,你可不要这要说,江家可不是那种喜欢攀龙附凤的,人家有钱但是也没搬去县城住,不是还在村里吗?”一个村里人替江家说好话。
“那倒是,江家这么多年在村里,没有横着走,江家子弟也都为人和善,对人恭谦有礼。”另一个村民说。
说话声还是传到了江锦诚的爹,也就是江福才那桌。江福才这个人极其在乎自己声誉,看的比自己命重要,喜欢别人夸自己,所以平时乡亲有事也愿意帮忙,积累了很多好名声。但是他没听到夸赞李颜的那些话,可能人就是喜欢听与自己相关的,特别是夸赞自己的话。
而江翼辞的爹坐的那桌,他却听到了关于李大壮夸女儿的那番话,其实他很好奇李大壮家不声不响就发财了,还建了这么大房子,听说李大壮的女儿有经商头脑,又会做饭还孝顺懂事,忍不住想可能这就是李家的福星,怪不得李家日子越过越好。
儿子虽然会读书,但是以后的造化不可预料,要是娶个这样的媳妇,以后家里也会越过越兴旺的。
这顿饭从未时一首吃到申时末(下午五点),每个人都喝的醉醺醺,李颜买二十斤白酒确实把大家都喝好了,原本不熟悉的村民现在都称兄道弟的,原本不爱说话的人现在话也变多了。
李大壮今天挨个桌寒暄敬酒,喝多了还和江翼辞的父亲称兄道弟起来,顺便把江翼辞一顿夸,说他读书好,人也有礼貌,将来定然前途不可限量,可以光宗耀祖之类的话,江父则是一边听一听应承,他自诩读书人,是有些清高的,平时很少和村里像李大壮这样的泥腿子打交道,只是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住,表面功夫是要做的。但今天他改变了看法,感觉李大壮人也是不错的,憨厚老实,能干,还生了李颜这样聪慧机敏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