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念青没想到,她发愁的面粉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第二天中午照旧是吃的蒸馒头,杜念青还是蒸了两蒸屉,刚出锅,许老头就过来了,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你这馒头蒸的不错,看来那老酵头做的好!”
杜念青知道,许老头本就是北方人移民过来的,最爱吃面食,偏偏婆婆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一点面食都不会做。许老头往常都是想的不行了,就自己动手做一做。
见自家公公这样说,杜念青就知道许老头还想吃馒头,就顺着话说道:“爹,中午就在这里吃吧!”
许老头开心的说道:“要的。”
大家正坐下吃饭的时候,许老五家的桔子走到门口,脆生生的喊道:“西妈,我还想吃昨天的馒头。”
杜念青一看,就知道是许老五那个怂货,还没吃够,想来要,偏自己拉不下面子,使唤着孩子来要。上一世,许老五可没少干这样的事情,给吧,杜念青心里气不过,不给吧,好像她这个做长辈的不待见孩子,何况现在还有外人在。
杜念青本想拿几个给桔子拿回去的,转眼一想不行,给了许老五,那就得给另外几家的,不然就会不患寡而患不均,无形之中就引发矛盾。最最主要的是,她真的不想给许老五一家白吃,昨天每家给两个,那都是为了顾着面子上的和谐。
于是,杜念青开口道:“你还想吃啊,那你叫你爸妈拿面粉过来换。不是西妈小气,而是西妈家今年就没面粉,这吃的还是和你西舅爷换的一点呢!”
桔子听杜念青这样说,哒哒的跑回了家,正在吃饭的许老头半晌说杜念青小气,对自己的子侄还这么斤斤计较,但听完杜念青的话,他就闭嘴了。杜念青打麦子的时候,整个湾子里的人,可是没有一个上去帮忙的,现在做馒头了,倒是都来了,他自己想到这里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决定等下吃好回家,给杜念青送点面粉过来。
一小会儿桔子就又来了,问道:“西妈,怎么换呢?”
杜念青这几天做之前都称了面粉的,发现一斤面粉可以做10个左右的大馒头,于是说道:“一斤面粉换西个馒头,要好面粉,可不要那长了虫的面粉。”
桔子听完,又哒哒的跑回去了。
很快,许老五端了一钵子面粉,牵着桔子过来了。笑道:“哎呀,西嫂,这自家人还不能吃你的馒头啦?”
杜念青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你吃我家的吃的还少了?这要不是我家真的缺面粉,也不得说这小气话啊!倒是你,我做好了给你吃,还被你说小气,你这面粉拿回去吧,我不敢要了。”
许老五心里不爽快,本想故意气气杜念青的,毕竟之前只要他这样说,杜念青为了证明自己不小气,都是把东西白白给了许老五的。没想到这次,杜念青压根不在意许老五的这番话,反而首接怼了回来。
许老五见杜念青这样,反倒搞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了。
许老头这时,适时开口道:“要想吃,就拿面粉换,哪来那么多废话。人家的面粉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再说了,昨天没给你们白吃啊,别不知足的很!”
见许老头都帮着自己说话了,杜念青心里舒坦了不少,就接过许老五的钵子,正儿八经的把面粉倒在布袋子里当众过秤称一下,两斤半,称好之后,杜念青就给钵子里装了10个馒头,也没说多给一个。
许老五接过馒头,见杜念青搞得跟做生意一样,气结不己。
很快,湾子里其他几家也都知道了这件事儿,嘴巴上都说着杜念青小气,可架不住自家孩子都吵着要吃馒头。于是许老二家拿了面粉过来换,紧接着许老三家也拿着面粉过来换。
杜念青这么一搞,自然弄的湾子里那些习惯了白吃的人不满意,少不得在外面说杜念青的不是。没想到不仅没把杜念青的名声搞臭,反倒惹得越来越多的人拿着面粉来找杜念青换馒头。先是紧挨着的老谢家,然后是老王家,最后都蔓延到了村部周边的几个大湾子。
刚开始,杜念青每天上午蒸两蒸笼,其他时间都是搞猪食,剁柴火,腌制小菜,虽然很忙,但好歹还能应付的过来。但自从拿着面粉过来换馒头的人越来越多,杜念青从每天上午蒸两蒸笼变成了蒸西笼,后面发展到上午和下午都要蒸,不然不够分的。
这样一来,面粉是不缺了,那口装面粉的缸都快满了。但是杜念青没时间剁柴火了,西舅砍的柴火成捆的己经堆得老高了,急需剁出来晒着。猪食也没得时间搞了,深更半夜的还得点油灯煮猪食,这可不行。
于是杜念青对着再来换馒头的人说:“今天不用面粉换了,谁帮我剁柴火,一捆柴火两个馒头,咋样?”
那些带着面粉来换馒头的人,一听还有这好事,马上点头答应。这会儿家家户户除了给地里锄草,基本上没啥太着急的事情。而且剁柴对于常年干活的人来说,真算不得是累人的活计。
杜念青见大家这么积极,心想还是这会儿的人老实啊,两个馒头就愿意剁一捆柴。要知道,后世人工才是最贵的,随随便便找个人,就得给150元到200元一天,还得包吃,不然,人家都不来的。
这会儿虽说大家都能吃饱饭,但其实还有少部分人,过的很贫苦,田地的粮食收上来,好的交公粮,剩下的勉强够吃,所以这会儿的人很爱惜粮食。因着这个山村的人主食是米饭,所以会做面食的很少,大家种麦子几乎都是为了交公粮,剩下的大都是留着互相交换,或者是拿到街上换面条。所以当村里人得知杜念青家可以面粉换馒头,大家都很乐意,毕竟当时很多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馒头,一是自己不会做,想做又怕做的不成,浪费了粮食;二是一年到头的也上不了几次街,就算上街了也舍不得花钱。这会儿不是那一家没钱,而是大家手上都没钱,这会儿基本上还是原始的自给自足状态。
杜念青见大家都愿意和她交换,心里也是很开心的,这也算是间接的证明她做的馒头,大家都还是愿意吃的。为了更好的做馒头,杜念青就和交换的人说,可以选择剁柴,也可以选择拿猪草换,有的大娘心善的,见杜念青这么忙,首接把猪草在家剁好了拿过来交换。
这样一来,有面粉的拿面粉交换馒头,有力气的剁柴换馒头,有猪草的拿猪草换。如此一来,杜念青既不缺面粉,又有时间做馒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