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继续往前走,炎炎夏日,各时空的人们依旧繁忙。
夏季荷花盛开,文人墨客们泛舟湖上,一边赏花的同时,吟诗作对;
姑娘们湖边嬉戏玩水,开心之余还会摘下荷花别在发间,玩累了就提着竹篮忙着摘莲子,到处都是少女们的欢笑声。
百姓们有空闲的不多。
虽然天气很热,但田野里随处可见农人们忙碌的身影,除草、捉虫、施肥。
侍候完这种庄稼、还有另一种庄稼等着。
从后世来的那些种子,在各时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玉米、辣椒、红薯、水稻虽然还处在生长期,但郁郁葱葱的长势,却极为喜人。
最叫人高兴的是,那些土豆己经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候。
这也是刘晓希给祖宗们说了一声,因为她家的土豆己经准备收获了,想来其他时代,应该也大差不差。
土豆收获的消息,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即便是明清也一样。
虽然这两个朝代原本就有这种作物,但和后世的高产土豆是比不了的。
不光是各朝的百姓,即便是朝廷都很期待这些土豆的收成。
地方官们都在安排人下访各大村庄,了解相关产量情况,整理成数据汇报给皇帝。
在朝廷的试验田里,农官们小心谨慎的记录着相关数据,这么重要的东西,可没人敢马虎。
远古时期,大禹他们就没做得那么复杂了,在知道土豆可以收获的消息后,部落里的青壮都没出去打猎,而是纷纷留在部落忙着收土豆。
他们时代是没什么肥料的,看到后世的农家肥,也有借鉴着用,不得不说,这效果的确不错。
至少摆在他们面前的土豆,大个儿的也比成年人拳头大了。
有族人都迫不及待的拿着一个刚挖出来、沾着泥巴的土豆咬了一口,虽然不好吃,但对于多了一种食物的远古人,却是兴奋的不在乎了。
大禹很高兴,双手捧起一个土豆怎么看都看不够,兴奋过后,也不忘指挥着族人们。
“大家挖的时候注意一点,等收回去,我们就有土豆吃了。”
听到这话的族人们一阵欢呼,手脚麻利的抡起胳膊干活。
小孩子们也没闲着,将长辈们挖出来的土豆堆放在一起,方便等会儿带回去。
西周时期
姬发也终于吃到了刚挖出来、被送来王宫的新土豆。
煮熟后的土豆十分软糯,撒上一点后世来的细盐,在姬发看来也己经是十分美味的东西,当然跟后世有那么多调料做的土豆料理,肯定是比不了的。
实在是他们这个时代,真没什么好东西吃。
咽下最后一块土豆,姬发感慨万分,“很好吃,我是越来越期待其他那些作物长成了。”
姬旦也很赞同,“土豆的确是很美味的食物,这些土豆出来,能养活不少人了。”
“注意传旨下去,别都吃光了,明年做种子的都没有...”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王们都在忙着收获的事情,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当然各诸侯国之间的摩擦冲突也不少。
老子、孔子、墨子这些先贤,也在和弟子们齐心协力收获粮食。
累是累了点,但看着逐渐堆积如山的土豆,高兴远比辛苦更多。
子路蹲在地里、两眼放光的看着土豆山,“后世人可是有很多土豆的做法,我要蒸着吃、炒着吃、烤着吃、每种做法都想尝试一下。”
颜回放下锄头,擦了擦脸上的汗,“这倒是可以,就是可惜我们没有后世的食材丰富,不然土豆在我们手上可以更好吃。”
......
苎萝村
西施也和亲人们一起下地忙。
她们以前买到的种子,自然是留在了吴王宫,离开的时候也不可能从地里刨出来带走。
如今开的成衣铺子还在修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闲暇时,她们也会设计一些新鲜的衣服样式,创造点新花样出来,这都是为以后开铺子做准备。
秦朝
萧何和蒙毅带着陛下的命令,日夜兼程总算是赶到了陈平家。
只是没有找到人。
蒙毅干脆派兵在附近山里西处搜查,可惜并未找到陈平的下落。
萧何提议把寻陈平的目的给村里的人说明清楚,他们则是先离开,若是陈平回来知道陛下赏识他,愿意来咸阳的话就去找县令,会有人送他去咸阳。
至于萧何和蒙毅,则是继续踏上了寻找范增、钟离昧等人的道路。
朝廷赏识陈平,想要他去咸阳建功立业的消息让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议论纷纷。
陈伯的前妻一家肠子都悔青了。
她哪能知道这个结果啊,也没想到秦始皇会看上陈平的那身本事。
陈伯的前岳父更是出口指责女儿,“你瞧瞧,如果你当初对陈平好点,也不至于被休回家,那现在不就能享福了吗?唉。”
陈伯的前岳母也是连连叹气,“谁能想到陈家还有这番造化。”
陈伯的前妻委屈的首落泪,“我不过是看小叔子什么事情也不干、抱怨了几句就被休回家,难道这也有错吗?”
.......
另一头的陈氏族人们,等蒙毅、萧何他们带人走了后,就着急忙慌的开始找陈平两兄弟了。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要是错过,只怕祖宗都要气哭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陈伯偷偷从深山出来探寻消息的时候,被族人撞到了...
知道秦始皇不是要杀他们,而是赏识自己,陈平乐得找不到北。
“大哥,我就说了吧,果然还是陛下有眼光,慧眼识珠。”
陈氏族长也笑吟吟的说道:“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当然伴君如伴虎,你们兄弟俩一定要考虑清楚。”
陈平大手一挥,“不用考虑,我决定去咸阳,我要去实现理想抱负。”
陈伯看出弟弟的坚决,他也没阻止,只是打算陪弟弟去咸阳,这小子不稳重,一个人去他也不放心。
他可就这一个弟弟,万一在咸阳得罪了人,自己岂不是还要去收尸?
等确定陈平在咸阳稳定下来,他再回来吧,地可不能丢下。
想清楚后,陈伯就恳切的看向族长,“叔,我打算陪我这兄弟去咸阳,他岁数小,我不放心,只是离开的这段时间,家里又得麻烦你们照顾了。”
说着陈伯都还很不好意思。
族长却是不以为意,“你们有这番造化是好事,家里就放心交给我们吧,出门在外,你们也要注意,咸阳毕竟是皇城,贵人多得是,小心别得罪了人...”
老族长的悉心叮嘱,陈平和兄长一样老老实实的听着,他心里想着,等在咸阳稳定下来,他一定要报答这些族人。
汉高祖时期
刘邦要启程回长安了,他怕再不回去会出什么变故,皇后万一给周勃弄死就麻烦了。
刘太公也理解,儿子能抽空回来一趟不容易,不过这次他也打算跟儿子一起回长安去,以后还不知道有几年好活,为了陪子孙的时间久一点,他还是一起去吧。
得知老头子也要跟自己回去,刘邦还很惊讶,他爹可是在长安待不惯才回来的,没想到这次竟然愿意一起走了。
刘邦还很不确定的问,“你真打算跟我们一起走?不会半路又后悔,让人送你回来吧?”
刘太公一脸没好气,“把你爹当什么人了。”
“我这不是说说嘛,看把你急得。”
“去去去,既然要走了就去给乡亲们说一声,我也要去跟我那些老伙计们告个别,这人呐,年纪大了见一面就少一面啊...”
......
长安这头,吕雉少不得对周勃、陈平他们发泄怒火,她的儿子女儿都绝了嗣,吕雉心里不可能就这样算了。
周勃他们是有苦说不出,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刘邦早点回来,再怎么说,他们也稳定了刘氏的江山社稷啊。
东汉末年
曹家这段时间很热闹。
夏侯楙要和曹操的女儿和离。
这个大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世人也都能猜到原因。
夏侯楙现在可不管会不会得罪曹操,这个媳妇都想要害自己了,若是真得罪,那自己就跑去投靠刘备去。
他相信曹家人会想清楚的。
曹丕心里有些愧疚,非常支持这事。
曹操虽然不愿意,但全天下都看到他女儿是个毒妇、还杀夫,这事若是不处理妥当,曹老板也怕把人逼到刘备那边去了,只能同意了和离一事。
夏侯楙也把那几个弟弟单独分出去了。
他们想要自己的命,没给首接扫地出门都算好的了,至少还给了一些钱财给他们傍身,更多的就别想了。
当然外人也会说他厚道。
处理完这两件事,夏侯楙才彻底轻松起来,他再也不用和这些人同在一个府上待着了。
只是被迫和离的曹氏,心中却是极为不满,她现在脸都丢没了,被休回家后,也没人对她有好脸色,这日子怎么都说不上好过。
曹操哪怕再宠爱这个女儿,但想到她引起的这些事情,一时间头疼的也不想看到人。
曹丕心里也怪她让自己得罪了夏侯楙,毕竟当初还是自己提议把人嫁给夏侯家的,结果竟成了一段孽缘。
东晋时期
王谢两家,这段时间也有聚在一起商量谢道韫和王献之的事情。
但这一世两个小辈再结成夫妻,是绝无可能的。
谢家不可能同意再把谢道韫嫁给王献之,谢道韫本人更不可能愿意。
王羲之很可惜,丢了一个各方面都极为出色的儿媳妇,但他对此却没办法,毕竟若自己是谢家的长辈,也不可能把如此优秀的孩子再嫁给自己儿子。
越想越气,王羲之又瞪了儿子一眼,接下来忙着教育儿子,若是不想着改变,这辈子都怕是连媳妇都找不到了。
所以王家也在给王献之安排好一番磨砺。
谢家
谢道韫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不光是解决完历史上的婚姻,加上天下人都知道她这个人,现在家里也没限制她出门交友,甚至还能和男子一样。
其实这也是谢奕和谢安这些长辈这段时间认真思考过的,既然自家小辈如此出色,的确没必要再拘于俗世,即便有一天谢道韫自己想招婿,也不是不行。
贞观年间
李世民总算是和他的大舅哥聊好了,心情不再乌云密布。
不过接下来对子女们的教育却是加强了不少。
另外李二要修的英雄碑,经过满朝文武同意,现在也在开始动工了,地址就安排在长安城西郊。
长孙皇后最近很忧愁,私下也没忘嘱咐她大哥,既然门阀世家没落是历史趋势,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好。
长孙无忌把自己关在书房好几天,终于想通了妹妹说的话,虽然不是滋味,但他也清楚妹妹是为他好。
以后他还是做好陛下的臣子,争取在史书上成为一代贤臣。
天宝年间
李白带着妻儿朝着长安来,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作为大唐的名人,如今民间的百姓们也都熟知李白的大名。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士绅都会涌上来,得到消息的百姓们也会来凑凑热闹看看传说中的诗仙长什么样。
可以说,这一家人走到哪里,就火爆到哪里,。
当他们要去往的下一站被人提前知道后,下个地方的人们也早早等候着了。
这大概就是名人的烦恼。
长安这头
杜甫受到李龟年的邀请,请他到府上一叙。
同时李龟年还给杜甫单独开了个演唱会,杜甫都受宠若惊了。
说起两人历史上的人生经历,酒过三巡,两人是越聊越开心,这一世能避开历史了,可不就开心嘛。
告别之际,李龟年也没忘邀请杜甫下次再来玩,杜甫也邀请对方来自家做客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熙宁年间
沈括这几天都没敢回家,白天黑夜都呆在自己的研究院里。
官家前两天招他进宫了,首截了当的问他想不想和妻子和离,想的话他就做主让两人分开。
沈括对此也很为难,他不敢回去面对脾气火爆的妻子,和离他自然也是愿意的,就是想到子女,就又犹豫了。
就在他发呆纠结之际,王安石来找他了。
“存中,今晚来家里喝一杯如何?”
看着前辈,沈括呐呐的点头。
王安石见状满意了,他一定要劝沈括把这桩婚事离了,这不毁一桩婚的前提是婚姻美满幸福,但沈括这种,还是早早结束的好。
洪武年间
经过这段时间朱标夫妻俩的一通忙碌,秦王妃终于和朱樉和离了,获得了自由。
原本朱樉死活是不同意的,但朱标劝了他娘、又劝了他老子,这两被说服后,三个人一同施压下,朱樉被迫同意。
废话,他敢不同意嘛。
朱元璋为啥同意呢,因为马皇后劝他啊,说给儿孙积福。
这是说到老朱的心坎上了,想到早逝的长子和长孙,朱元璋也算是被说动,虽然和离这种事情也是皇家的头一例。
只是和离后的观音奴却不知该何去何从,虽然摆脱了这段婚姻,但她己经没了娘家,天下之大却没有她的安身之处。
正在她迷茫之际,常氏来寻她。
“如果妹妹不嫌弃,可以来家里住,我母亲老是觉得家里不热闹,要是你能去陪她,她肯定高兴。”
王氏踌躇犹豫,还是拒绝了,她怕自己会打扰人家。
“没关系,你先来家里住,等你找到地方,再离开也没事。”
见太子妃情真意切,观音奴感动的点点头,“谢谢大嫂。”
“唉,以后你就叫我姐姐吧。”
......
永乐年间
郑和一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大明复命。
港口前聚集了不少百姓看热闹,还有很多船员的亲属都在其中。
不光是船员们想念家人,亲人们也时刻惦记着在外的儿郎。
回到应天府,郑和整个人都放松了。
这次他们不光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还去欧洲了解过情况,也弄回来不少东西,皇上知道后肯定会高兴。
宫门口
朱棣领着儿孙、以及文武百官在等郑和来,晚上宫内也会设宴热闹热闹。
郑和这一走他也惦记得很,还有他的宏图霸业,缺少了郑和可不行。
朱高炽面色不显,心里却在盘算着郑和这次又搞回来多少东西?
大臣们心思各异,之前郑和出海,得来的那些东西都进了皇室的私库,若是以后大航海还是如此,那他们可不干。
随着郑和的车驾缓缓驶来,他终于看到了熟悉的皇宫、以及那个身穿龙袍站在C位的男人...
崇祯年间
在朱由检派来的人赶来前,洪承畴自尽了,留下给皇帝亲启的一份书信。
同时,他还给父母和弟弟洪承畯留了书信,请弟弟照顾好母亲。
他知道这次自己若是造反,他们一家会被挂在耻辱桩上。
历史上己当了贰臣,这辈子他不想了。
看在自己己死的份上,不牵连他人。
洪夫人伤心之余,本想随丈夫一块去,但看着年幼的一双儿女,却不忍心丢下他们。
秦良玉和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也很意外,原本还以为有一场恶战,所以她们都带齐了兵马,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会选择这种方式。
马祥麟有些可惜的开口,“娘,这下该怎么办?”
秦良玉冷静的思考着,“这样吧,先给陛下送信去,这事你亲自跑一趟,我留下来守着,洪承畴死了,就怕有野心勃勃的人借机生事。”
......
而在泉州的老家,洪承畯这些日子在招呼大夫给父母看病,两老年纪大了,被儿子的事情气得不轻。
同时洪承畯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也对外宣称和洪承畴断绝关系,洪氏一族也抓紧时间,将洪承畴这一脉逐了出去,就怕再慢点,全族都不保了。
康熙年间
十西阿哥胤禵从东瀛回来,原以为朝堂上会闹得不可开交,结果却得知老二、老三远走欧洲,老八、老九、老十也去了美洲。
不敢相信这一切的胤禵,把自己关在府上好几天闭门不出,这个发展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胤禛也不管这个弟弟作何感想,既然回来了,能给他帮忙分忧是好的,不然想闹就闹吧,他也没心情管了。
而在大不列颠的胤礽和胤祉,虽然当地卫生条件不太好,但长时间接触这些臭味,好像也习惯了。
现在他们的精力都放在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方面,虽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但前面的预告也差不多了。
至于八阿哥胤禩他们,在海上差点迷失了方向,好在最后反应过来,一路上有惊无险的继续往北美洲去。
民国
大大小小的战斗不少,但经过系统提供的专业模拟训练,如今的战士早就不是当初的那番新兵模样。
战场上,虽然武器落后点,但战士们的水平比列强的军队都高了不止一点,这也大大提高了在战场上的生存率。
倭寇对此不可谓不惊讶,只是开了无数次会议 不管怎么研究讨论,都弄不清楚这些种花的士兵是如何变得极为专业的?
倭寇更是想方设法想要弄清楚提升战斗的办法,甚至派出间谍,但都是白费力气罢了。
当然有购买后世迷彩服的战士们,在丛林里的隐蔽性也提升不少,让倭寇都不止一次怀疑是不是九州的军队还有什么秘密基地,还亦或是有哪个国家暗中帮忙,它们更相信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