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打得你满地找牙
叶熙一愣,接过信,只扫了几行,脸色就沉了下来。
这信仍是那个叫李长生的小孩写来的。
他说今天上午家里来了一位女客,他本来没在意,但听她提到武安王府小郡主,就留上了心,躲在外头偷听。
那妇人说,武安王府的小郡主,小小年纪就是个妖妖娆娆的狐媚子,蛊惑的半大儿郎们,什么都听她的,就连燕王都被她蛊惑了,秦照野甚至为了她打人,将来必是个不安分的……不干不净,说了许多。
李长生说,他还特意问了娘亲,这个人是吴为的夫人。
叶熙真是气的不行。
这吴为一家子,全是这种脑子不清楚的玩意儿。
你们小门小户的,沾着燕王的光,才进了武安王府养病,天花面前逃得一命,这跟救命之恩有什么区别?
结果孩子好好的接回去了,连礼都不知道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如今,还背后诋毁主家姑娘的名誉。
虽然小闺女才三岁半,这样的流言也很难听了!这手段实在是下作!
就算她直接找上门来讨公道,她都不会这么生气!
哪怕不说恩不恩,礼不礼的,小孩子们之间打打闹闹,各人护着各人的小伙伴儿,这有什么错?
是你们先挑衅的,你们还有理了?
再说了,我们就是不讲理了又如何?
老王爷辛苦混到现在,堂堂的异姓王,若还不能庇护儿孙,让一个小主事的夫人欺负了,岂不是白混了?
叶熙样貌温婉,但性子却果决,直接把信收起来,道:“别担心,娘亲会处理的。”
她就收起信来急匆匆走了,留下沈二郎叉着腰暗暗咬牙。
团子几个人虽然正玩着,也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停了下来。
团子撒开小腿跑过来,抱住了哥哥的腿,伸着小脑袋看他:“锅锅,肿么啦?你是不是惹娘亲生气啦?”
“没有没有!”沈二郎迅速回神,随手把妹妹抱了起来:“来,我陪你们玩会儿。”
沈三郎笑道:“你想玩,咱们就得换个玩法,要不然我们四个加起来,也玩不过你呀!”
“那这样,”沈二郎抱着妹妹,一脚支地,身子一转,直接在地上划了个圈:“我抱着玥宝,不能出这个圈儿,你们用球丢我,砸中我你们赢,砸不中我跟玥宝赢。”
沈三郎连连点头:“好好好,这个好玩儿。”
于是几人各自拿了球来,就开始狂扔。
沈二郎一根胳膊托着妹妹的腿,一根胳膊搂着妹妹,团子两条小胳膊都巴住哥哥的胳膊,后背贴着哥哥的背,简直安全感爆棚!!
不管哥哥怎么翻跟斗,怎么跳来跳去,左闪右避,都一点不害怕!
看对面几个哥哥花招百出,却怎么也丢不中,就觉得自己也超厉害!
团子乐得格格直笑,大家也是又笑又叫,声音远远传了出去。
另一边。
吴夫人刚从李家出来。
她虽出身不好,却长得好,嫁了县丞,然后撺掇夫君把姑姐献了出去……既能抛下这个娇气姑姐,还为夫君赌来了一份前程,谁不夸她有福气?
谁料到了京城,根本不像她想像中那么风光。
夫君官位小,出了门,见了谁都得陪笑脸搭小心,姑姐也是没用的,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白眼狼,处处不顺……
前些日子仁儿差点得了天花,已经吓坏她了,结果,竟还有人闯进家里来欺负他。
虽然她狠狠讹了秦家一笔,但这口气,还是咽不下……但又实在不敢去找武安王府的麻烦,就嘴里随口嚼几句出出气,说完了,心里果然舒服多了。
快到家门时,马车停了下来,半天不动,吴夫人忍不住掀开车帘,道:“怎么回事?”
问完了,她一眼就看到了巷子口有两个闲汉,正在推推搡搡打架,旁边还有一个小娘子,帕子掩面,哭哭啼啼,围了一堆人在看。
吴夫人做闺女时就极爱看这样的事儿,立马伸长脖子看着,车夫小声道:“夫人,不如退回去从那边走。”
吴夫人道:“不用,我瞧会儿热闹。”
话音未落,一个闲汉猛然一推,另一人一下子撞到了马上,马儿被惊了,一声长嘶,往前一冲,车身也跟着一歪。
吴夫人惊叫着扶住窗棂,只觉得车身剧烈一震,斜翻过去。
她方才身子探出太过厉害,一下子掉了出来,也不知为何就这么寸,脸一下子撞到了路边的上马石上,当时就痛呼出声,捂着嘴,好半天才吐出一口血来,血里,还有两颗牙齿。
一个闲汉飞快扫了一眼,三人互相推搡着,迅速消失了。
而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燕王耳中。
燕王还是个半大少年,无财无权,极少出宫,也没有自己的人脉。
但因为太子与寻阁老这一场冲突,好多太祖时的老臣,都对储君生出些失望,所以,不止是寻阁老,旁人也对燕王生出了考较之心。
这些人大多位高权重,中间的事情一查就知道,也当然知道吴夫人这场灾,是武安王府出手。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件事面前,燕王会如何处理。
毕竟,燕王也是传言涉及到的人之一,与吴家又是亲戚,听闻吴婕妤又是个拎不清的……种种考虑下来,此事,简直太适合察看燕王的心性了。
所以消息就递了过来。
这些人真想干什么,绝对做得天衣无缝,来传消息的,甚至还是吴家自己的下人。
燕王一听就很愤怒。
吴志仁这件事,本来就是玥宝为他出气。
之后不管出了什么事,牵扯到玥宝一个小孩儿,他都会很生气,更何况,是这种恶毒龌龊的手段。
他原本的打算,是让吴家跳到父皇忍不了,然后出手一劳永逸,但现在,他却一天也等不了了。
可,要怎么做呢?
他坐在那儿,沉吟许久,忽然心头一动,想起来一件事。
如今,京城之中,最有名的大儒,是东平侯的亲叔叔赵奕博。
但,他恰好知道,赵奕博的师父岩竹先生,如今就在京城。
那才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名扬四海的大儒。
这事儿,还是前些日子父皇说的。
父皇疼爱五弟六弟,觉得他们课业不好是因为师父教得不好,一直想为他们择个名师,无意中访查得知,岩竹先生在京城中。
父皇问五弟六弟,两人不爱读书,不肯去。
那时他与三哥也在,父皇有些可惜,就道:“但这是难得的机会,岩竹先生长居江南,是他的女儿嫁在京城,给他生了个外孙刚刚开蒙,强把他留了几年……也就是这个消息捂得严实,要不然,门槛都要被踩破了。”
五弟六弟撒娇卖乖,还是不肯,父皇就问:“那你们呢,做哥哥的也该上进些才是,你们想不想去试试。”
他当时迟疑了一下。
他其实是想去的,不在于名声,而是如今的大儒,大多中庸,他不喜欢,他就喜欢岩竹先生身上这种老而弥坚的轴劲儿。
可他还没说话,父皇就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哈哈笑道:“算了,朕也是异想天开了,岩竹先生那个臭脾气,想拜师哪有这么容易?就算朕当年,也是不敢去的。”
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却在如今,叫他想了起来。
燕王沉默良久,回宫取了自己两篇文章,就直接出了宫,遁着当初父皇说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