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第31章 昏睡三天

第31章 昏睡三天

加入书架
书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作者:
昧昧我啊
本章字数:
4516
更新时间:
2025-06-07

青墨成了这小小房间里唯一的守护者。他轻手轻脚地搬了个小凳坐在床边,寸步不离。看着自家小少爷即使在睡梦中,那尚未完全长开的小眉头也时不时紧蹙一下,仿佛梦中仍在推敲某个经义难题,或是被贡院那浊气与闷热所扰。那苍白的小脸在沉睡中慢慢恢复了一点血色,却依旧带着浓重的疲惫感,眼下是淡淡的青影。

这三天里,沈俞之几乎不曾真正醒来。偶尔,他会发出几声模糊不清的呓语,像是在背诵某段经文,又像是在抗拒什么。

青墨便立刻凑上前,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擦拭他额角渗出的虚汗,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他会小心地扶起昏睡中的少爷,喂几口温热的米汤或清淡的参汤,维持着那虚弱身体最基本的需要。喂食时,沈俞之常常是无意识地吞咽,眼睛都未曾睁开过片刻。

青墨几乎不敢合眼。

白日里,他守着;

夜深人静,烛火摇曳,他依然守着。

他听着少爷那从最初的沉滞到渐渐平稳均匀的呼吸,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才敢稍稍放松一点。他会趁着少爷睡沉一点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用温水替他擦拭脸颊和手脚,换掉汗湿的里衣。看着少爷细瘦的手腕和单薄的肩膀,青墨心里酸酸的,他知道那看似沉稳笃定的三天考场,对这副小小的身躯而言,是一场多么残酷的压榨。

首到第三日的傍晚。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窗前。

沈俞之的眼睫极其轻微地颤动了几下,如同破茧的蝶翼。接着,那双紧闭了整整三日的眼睛,终于缓缓地、艰难地睁开了。

眼神初时是一片空茫的雾霭,带着大梦初醒般的恍惚,茫然地聚焦在陌生的帐顶。过了好一会儿,那层迷雾才渐渐散去,露出了底下熟悉的清亮与沉静,只是这份沉静里,还浸透着浓浓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疲惫。

他试着想动一动,却发现全身的骨头都像是散了架又重新拼凑起来一样,沉重、酸软,提不起一丝力气。喉咙干得像要冒烟。

“少……少爷?你醒了?!” 一首守在床边的青墨几乎是跳了起来,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和如释重负的哽咽。他立刻凑到床边,小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你觉得怎么样?饿不饿?渴不渴?”

沈俞之微微侧过头,看向青墨那张写满担忧和疲惫的小脸。他张了张嘴,却只发出一声极其沙哑的轻响。

青墨立刻会意,连忙端来温度刚好的温水,小心地扶起他,让他靠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上,一点点喂他喝水。甘冽的清水滑过干涸的喉咙,带来一阵刺痛后的舒缓。

青墨立刻会意,连忙端来温度刚好的温水,小心地扶起他,让他靠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上,一点点喂他喝水。甘冽的清水滑过干涸的喉咙,带来一阵刺痛后的舒缓。

喝了小半杯水,沈俞之才感觉喉咙能发出一点声音,他靠在青墨肩上,声音依旧沙哑微弱,却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叹息:

“青墨”

“嗯!少爷,青墨在呢!” 小侍用力点头,眼圈微微发红。

“多久了?” 沈俞之的目光缓缓扫过窗外昏黄的天色,有些迷茫。

“三天了,少爷!你整整睡了三天三夜!” 青墨的声音带着后怕,“可吓坏我了!您现在感觉怎么样?身上疼不疼?头还晕吗?” 他一迭声地问着,恨不得把所有担忧都倒出来。

沈俞之轻轻闭了闭眼,感受着身体深处那如同潮水般汹涌的疲惫感,然后缓缓摇头,示意自己还好。他重新睁开眼,目光落在青墨熬得通红的眼睛和憔悴的小脸上,那超越年龄的沉静眼神里,第一次清晰地流露出一丝属于孩子的、纯粹的依赖和温暖。

“辛苦你了。” 三个字,轻飘飘的,却重逾千斤地落在青墨心上。

青墨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涌了出来,他赶紧用袖子胡乱抹掉,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不辛苦!少爷你没事就好!饿了吧?我熬了很软很香的米粥,一首温着呢!我这就去给端来!”

看着青墨像只受惊后又雀跃起来的小兔子般冲出去的身影,沈俞之重新靠回枕上。身体的疲惫依旧沉重如铅,但精神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涤荡与沉淀,从贡院那污浊压抑的泥沼中挣脱出来,回归了清明。

他知道,那场耗尽了他所有力气的鏖战,真的结束了。而守在他床边三天三夜、眼睛熬得通红的小侍青墨,是这场漫长煎熬后,他唯一感受到的、带着体温的安稳。

窗外的夕阳正一点点沉入屋脊,为房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沈俞之静静地躺着,感受着力量在极度疲惫的身体里极其缓慢地、一丝丝地重新凝聚。榜,还未放。但此刻,他只想喝完青墨端来的那碗热粥,然后继续睡一个安稳的、没有经义策问纠缠的觉。一切都等这副小小的身躯,真正缓过来再说。

贡院深处,明远楼。

堆积如山的考卷散发着墨香与无形的压力。数十位饱学鸿儒分坐案前,凝神批阅。空气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偶尔的咳嗽,以及朱笔划过纸面的细微声响,气氛肃穆而凝重。严格遵循的糊名誊录制度,是维护科举公正的铁律。

所有考生亲笔书写的原始墨卷在收齐后,首先由专人用纸糊住考生姓名、籍贯等一切个人信息,仅留考号。随后,这些糊名后的墨卷被交给专门的誊录房。誊录房内,数百名笔迹工整的书吏,在严格的监督下,使用统一的朱砂或墨汁,将每一份墨卷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誊抄到新的卷纸上,形成朱卷。誊录完成后,书吏需在副本上签名画押,以示负责。誊录的朱卷才是最终呈交给考官批阅的答卷! 考生的原始墨卷则被封存保管,以备核查。这一制度最大程度地杜绝了考官通过笔迹、姓名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主考官柳元首批阅的,正是那一摞摞字迹统一、考号密封的朱卷。他目光如炬,逐份审阅。当一份考号为“地字柒叁”的答卷展开在他面前时,他的呼吸不由得一滞。

这份答卷的文风、立意、逻辑实在太过惊艳!

这份穿透誊录笔迹依旧灼灼逼人的才华——经义的深邃、策问的犀利、格局的宏大——令他心神激荡,毫不犹豫地画下双圈,暂定第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