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看看。”
少东家做了个手势。
石头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几颗水灵灵的青菜和通红的果子,立刻露了出来。
那果子晶莹剔透,青菜翠绿欲滴,上面还带着露水,散发出的那股清甜之气,让整个雅间都香了起来。
少东家拿起一颗果子,放在鼻尖闻了闻,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好东西!”
他由衷地赞叹道,“这果子里,竟然蕴含着一丝极淡的……灵气?”
虽然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的体质特殊,对这种气息极为敏感。
他看向石头的眼神,彻底变了。
不再是看一个普通的乡下孩子,而是带着一丝郑重。
“你奶奶让你来,不只是为了送这些东西吧?”
石头见他识货,心里的大石也落下了一半。
他把李老太教他的话,一五一十地复述了一遍。
“……奶奶说,我们村,有的是这种好东西,想跟你们做一笔大买卖。”
“但是现在,我们遇上了大麻烦,凤来楼的冯七,勾结官府,想要我们的命,还要抢我们的粮食。”
“奶奶问,这个忙,你们愿不愿意帮。”
说完,石头紧张地看着少东家,手心全是汗。
少东家听完,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在雅间里踱了踱步,手里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掌心。
凤来楼的冯七,他知道,是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至于官府……
这清河县的县令,是个有名的贪官,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
一个普通的村子,对上这两方势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桌上那些蕴含着微弱灵气的果蔬上。
如果一个村子,能持续不断地生产出这种东西……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对于他们这种人家来说,钱财是次要的,能改善体质,延年益寿的灵物,才是真正的至宝。
“你奶奶,是个奇人。”
少东家停下脚步,看着石头,眼神里带着一丝笑意。
“这个忙,我帮了。”
石头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喜地抬起头。
“真的吗?”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少东家微微一笑,“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以后,你们村所有这种品质的产出,都必须独家卖给我们一品阁,价格好说。”
“这个……我要回去问我奶奶。”
石头不敢替奶奶做主。
“应该的。”
少东家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玉佩,递给石头。
那玉佩质地温润,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凌”字。
“你拿着这个回去,交给你奶奶。”
“你告诉她,三天之内,必有分晓。”
“另外,你跟她说,凤来楼那边,不只有官府一条路,那些亡命之徒,也要小心。”
石头郑重地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谢谢少东家!”
他真心实意地鞠了一躬。
“不必客气。”
少东家亲自把石头送到楼下,又吩咐人给他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水。
“天黑了,路上不安全,今晚就在我这里住下吧,明天一早再走。”
石头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不了,奶奶还在家等我消息。”
少东家也没强求,只是派了两个得力的护卫,暗中护送他出城。
看着石头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雅间的屏风后,走出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
“少主,您真的要为了一个乡下村子,去跟县令和凤来楼起冲突吗?”
管家有些担忧地问。
“这不值得啊。”
少东家,也就是凌云霄,摇了摇折扇,嘴角勾起玩味的笑容。
“福伯,你觉得,能种出蕴含灵气作物的村子,会是普通的村子吗?”
“能调教出如此胆识心性孩童的老太太,会是普通的老太婆吗?”
“我赌的,不是这个村子,而是这个村子背后的人。”
“况且……”
凌云霄的眼神冷了下来。
“一个不入流的酒楼老板,一个末流的七品县令,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玩这种脏手段。”
“我要是不给他们点教训,他们还真以为,这清河县,是他们说了算了。”
他看向窗外,县衙的方向。
“去,给张县令送封信。”
“就说,京城里,有人很想念他这位‘父母官’了。”
“是,少主!”
福伯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他知道,这位小爷一旦认真起来,这小小的清河县,就要变天了。
……
石头连夜赶回了村子。
当他把那块温润的玉佩交到李老太手里时,李老太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奶奶,那位少东家说,他姓凌,让我们等三天。”
石头把在县城里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他还说,让我们小心凤来楼找来的亡命之徒。”
李老太着手里的玉佩,点了点头。
这个凌少东家,不简单。
不仅识货,而且心思缜密,看来这次是找对人了。
“鲁三!”
李老太当即下令。
“让护卫队的人都打起精神来,加强戒备,特别是晚上!”
“村口的陷阱和拒马,都给我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有了灵泉和一品阁这条线,李家村就有了崛起的资本。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出差错。
然而,她防住了外面的狼,却没防住家里的鬼。
……
第二天上午,正当村里人热火朝天地开荒种地时,两辆牛车,晃晃悠悠地从村口的大路驶了进来。
牛车上坐着两男两女,都穿着半新不旧的儒生长衫和布裙,虽然面带风尘,但神情间却透着一股子优越感。
他们,正是李老太那两个外出求学,考上了童生功名的二儿子李二郎和三儿子李三郎,以及他们的媳妇。
村里人看见他们,都愣住了,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那不是老太君家的二郎和三郎吗?”
“他们不是去隔壁县的青云书院读书了吗?怎么回来了?”
“看那穿的,人模狗样的,到底是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李二郎和李三郎听着村民们的议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他们这次回来,就是听说了老家这边出了奇事。
据说,他们那个快入土的娘,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种出了亩产千斤的祥瑞麦子,还带着一帮泥腿子,打退了三百多人的匪寇。
这消息,己经传遍了十里八乡。
他们一开始还不信,但派人一打听,发现竟然是真的。
这下,两兄弟坐不住了。
一个能种出祥瑞的娘,一个存粮堆成山的家,这可是天大的富贵!
他们必须回来,把这份富贵,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