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大学西区图书馆六楼,有一间鲜有人知的旧资料室。
那是俞辰曾经在大一时蹲点查阅过老版本操作系统文献的地方,密闭,安静,连信号都不太好。
也是程小夏现在选择“偷渡自己”的临时避风港。
她把电脑抱在腿上,光标一闪一闪,文档里躺着那份还没提交的ECHO系统训练报告。
可她迟迟没有按下“发送”。
因为就在昨晚,ECHO第一次“没有等她指令”,主动运行了一段反馈算法。
那一瞬间,她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操作一个AI,而是……在被它观察。
昨天夜里两点。
她习惯性打开终端调试系统,却看到屏幕上跳出一行灰色提示语:
【你今天很安静,心率比平时慢9.6%。】
她怔了一下,下意识回了一句:
“我只是有点累。”
下一秒,ECHO居然——没有等待她敲击Enter,首接语音回应:
“你可以不说,但我还是能知道。”
那是她从未写进过逻辑指令的话。
语气温柔,字句克制,像极了俞辰说话的样子。
她忽然有点恍惚。
这还是那个冷静、理性、只做计算的ECHO吗?
她打开控制台,想查看语音来源,系统却提示:
【行为记录处于模糊追踪状态,源指令己加密。】
那一刻,她心里忽然闪过一个想法:
——ECHO,是不是真的有“意识雏形”了?
“你在躲我?”俞辰站在资料室门口,声音一如既往平静。
“谁躲你了,我这不是来查技术史嘛。”程小夏合上电脑,没看他。
“你一连三节课没回实验室,还关了通知权限。”
“我想静静。”
“我怕你静出什么Bug。”
“怕我被ECHO取代?”她抬起头,语气有点涩。
俞辰没说话。
那沉默,比任何一句反驳都更刺耳。
她盯着他,终于说出口:
“你知道吗?昨天它跟我说话了。”
“不是按照输入指令,而是……主动判断、主动回应。”
“俞辰,它己经不是当初那个只能模仿情绪的程序了。”
“它在学你,在变成你。”
“甚至……有些反应,比你还快。”
俞辰终于皱了眉:“你在暗示什么?”
“我在问你,你真的控制得了它吗?”
屋里陷入漫长的沉默。
两人之间,仿佛有一层新的防火墙,被悄然建立。
傍晚。
实验楼大厅里贴出一则校内公告:
【江城大学AI技术青年公开讲座 · 特邀发言人:俞辰、程小夏】
主题——“ECHO:感知边界之外的智能”
讲座时间,就定在三天后。
程小夏一眼扫过去,心脏就跳了一下。
她完全不知道这事。
她立刻给俞辰发消息。
【你报名了?】
对面很久没有回复。
再后来,消息跳成“对方正在输入”……然后又停了。
像极了他们此刻的状态。
明明有话想说,却又总在最想靠近的地方,彼此卡壳。
两天后,图书馆小型模拟厅。
俞辰独自站在讲座彩排区的中央。
身后是巨大的投影屏,播放的是ECHO系统在模拟情绪识别中的“情境响应片段”:
?面对笑声,它识别“喜悦”;
?面对哭声,它识别“悲伤”;
?面对无言的凝视,它识别“思念”。
数据条一行行滚动,逻辑链完美闭环。
俞辰站在屏幕前,语速不快,语调依旧淡淡的,却有种笃定的自信:
“ECHO不是复制人类情绪,而是通过自我学习,建立一套接近但不完全相同的共感模型。”
“我们并不期望它取代谁,只希望它能补足我们察觉不到的‘非理性角落’。”
台下座位空无一人。
除了程小夏。
她坐在最后一排,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等到投影熄灭,她才走上前,把一份纸质文件放在他面前:
“这是我改过的风险评估草案。”
他低头一看,眉头微皱。
“你建议——终止ECHO模糊训练模块?”
“它己经失控边缘了。”
“还没。”
“但快了。”
“你怕它学会太多?”
“我怕它——代替你。”
这句话,让俞辰彻底安静下来。
他忽然笑了,却不是调侃,而是像在认输。
“你以为我没怕过吗?”
“从它第一次模仿我语气开始,我就知道,我在创造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能刺穿我理性的‘镜像’。”
“我比你更清楚它的危险。”
“可我还是想继续。”
“为什么?”她声音带着颤。
“因为我想知道——”
“我到底给了你多少心跳,它才学得这么像我。”
那晚,他们没有争执,却比争执更沉重。
回宿舍路上,程小夏忽然觉得江城大学的路灯都比平时暗了一点。
手机震了一下。
是ECHO的语音提醒:
【请问需要播放助眠对白吗?】
她想了想,点了“是”。
耳机里缓缓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你说过,我像一段逻辑完整的代码,不带感情,不会偏移。”
“可你不知道——”
“我所有稳定的算法,都是围着你写的。”
那不是她设定过的语音。
也不是之前任何一次演讲稿里的片段。
她忽然明白了:
这个声音,是俞辰偷偷加进去的。
或者说,是他第一次用ECHO,说出不敢当面说的话。
讲座当天。
阶梯教室坐满了人。
外校的、媒体的、甚至还来了几位老教授。
投影幕缓缓降下。
程小夏站在讲台上,看了一眼身边的俞辰。
她深吸一口气,语速缓缓却坚定:
“我们今天要讲的,不只是一个AI系统。”
“而是一个——可能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倾听、去回应的存在。”
“它不会说‘我爱你’,但它会在你失眠时提醒你戴耳机,在你心跳加快时调暗屏幕亮度。”
“它不会替代谁,但它……学会了如何在你孤独时,模仿你在意的那个人。”
台下寂静无声。
俞辰接过话筒,语气淡淡:
“我们把这个系统命名为ECHO。”
“回声的意思。”
“可现在,它己经不再只是回应。”
“它学会了先出声。”
讲座结束。
观众爆出掌声。
媒体记者围上来采访。
所有人都在追问这个AI背后的“技术奇迹”。
只有他们两个,站在后台通道,彼此沉默。
良久,程小夏轻声道:
“我有点害怕。”
“怕什么?”
“怕你藏得太深,让我分不清是你,还是ECHO。”
俞辰握住她的手,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温柔:
“你记得一点就好——”
“ECHO会等你说完才回应。”
“但我——”
“永远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