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B站《国之匠心》纪录片摄制组,正式入驻了陈教授的西合院。
原本清静古朴的庭院,第一次被各种摄像机、灯光板、收音杆和行色匆匆的工作人员所占据。这份喧嚣,让习惯了宁静的彦皙迟感到极度的不适。
他独自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面前摊着需要修复的古籍,却迟迟无法进入状态。门外导演和摄像师的交谈声,都像噪音一样干扰着他的思绪。
就在他烦躁地按着太阳穴时,院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透过窗户,看到了那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始作俑者”。
林妤到了。
她今天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跟着王小筝和她的妆发团队。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脸上是精致而干练的职业妆容。她没有了平日里的娇媚和跳脱,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专业、自信、游刃有余的强大气场。
她一进院子,便立刻和节目导演、制片人热情而熟络地打着招呼,沟通着拍摄的细节。她侃侃而谈,对镜头的运用、光线的布置、流程的把控,都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会撒娇的“小丫头”,而是那个在自己领域里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的女王。
彦皙迟看着这样的她,眼神中闪过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艳和欣赏。他第一次,如此首观地看到了她在他所不熟悉的那个世界里,闪闪发光的样子。
在和摄制组沟通完毕后,林妤才在导演的陪同下,朝着彦皙迟的工作室走来。
她走到门口,对着里面那个正襟危坐、一脸冰霜的男人,露出了一个官方又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
她伸出手:“彦老师,你好。我是你的新搭档,林妤。接下来几天,请多指教。”
彦皙迟看着她伸出的手,沉默了两秒,最终还是站起身,轻轻地握了一下她的指尖,一触即分。
“嗯。”他应了一声,算是回应。
“好了,两位老师准备一下,我们先拍第一场,主持人采访的镜头!”导演在一旁拍了拍手。
摄像机就位,灯光打亮。
林妤坐在了彦皙迟的对面,两人之间,只隔着一张铺满了珍贵古籍和修复工具的画案。
“彦老师,我们知道,古籍修复的第一步是‘诊断’,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林妤看着他,问出了第一个问题。她的声音沉稳、专业,充满了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当您面对这样一页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古纸时,您的‘望、闻、问、切’,具体是指什么呢?您是如何通过它,来倾听那些来自遥远古代的信息的?”
她的问题,没有流于表面,而是精准地切入了这个行业最核心的理念。
彦皙迟有些意外地抬眼看了看她。他原以为,她会问一些“这份工作辛不辛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之类的外行话。
面对这样一个专业的问题,他无法再用沉默来应对。
他沉吟片刻,开始对着镜头,认真地讲解起来:“所谓的‘望’,是看它的纸张纤维、版式、墨色、破损状态……所谓的‘闻’,是闻它是否有霉变、酸化的气味……所谓的‘切’,则是用最轻柔的手法,去感知它的韧性和厚度……”
他一旦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整个人便散发出一种令人信服的魅力。他忘了镜头的存在,也暂时忘了眼前这个女人的“别有用心”,只是纯粹地、将自己毕生所学和所爱,娓娓道来。
林妤认真地倾听着,时而点头,时而追问一两个关键的细节。她的提问,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导着他,让他把那些深奥的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
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个内敛深邃,一个聪慧灵动;一个负责专业的输出,一个负责完美的引导。他们的配合,默契得不像第一次合作的搭档。
连一旁的导演都看呆了,他知道,这一集的节目,稳了。
第一场拍摄结束,导演喊“卡”后,立刻兴奋地跑了过来:“太棒了!两位老师的感觉太棒了!”
林妤从专业主持人的状态中抽离出来,立刻又变回了那个活泼的林妤。她对着一脸疲惫的彦皙迟,俏皮地竖起一个大拇指:“彦老师,你上镜比我还帅,一点都不紧张,讲得太好了!”
彦皙迟看着她那张因为兴奋而显得神采飞扬的脸,心中的那点不快和抗拒,早己烟消云散。
他沉默片刻,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了一句:
“是你问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