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爆竹声在紫禁城上空炸开时,沁若正对着铜镜插戴金簪。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乾清宫的守岁宴,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春桃为她披上鹤氅,低声道:「姑娘,听说今晚会有西洋传教士献艺呢。」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御座上方悬挂着「万国来朝」的巨幅宫灯,殿内暖意融融,与外面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沁若按品秩站在末位,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御座旁的南怀仁身上——这位西洋传教士正捧着一个铜制的「自鸣钟」,准备献宝。
「诸位爱卿,」康熙举起酒杯,「今年三藩之乱初平,台湾收复在望,实乃大清之福。今日守岁,不必拘谨,尽兴即可。」
宴席过半,南怀仁上前叩拜:「启禀皇上,臣有一物献于陛下,此乃自鸣钟,每到时辰便会鸣响,可助陛下掌握时间。」
自鸣钟果然神奇,到了子时,便发出清脆的鸣响。康熙龙颜大悦,众臣纷纷称赞。沁若却注意到,索额图旧部佟国维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西洋器物虽巧,却不如我中华智慧博大精深,」佟国维上前一步,「臣请陛下猜个灯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题画诗,谜底是「画」。康熙微微一笑:「佟爱卿好雅兴。」
沁若心中一动,知道佟国维是在炫耀才学,打压西洋传教士。她上前一步,福身道:「陛下,臣妾也有一谜,请陛下及各位大人品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打一西洋器物。』」
众人面面相觑,西洋器物中有什么与皇权相关?南怀仁也皱起眉头,不知沁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康熙却眼中一亮,抚掌笑道:「端贵人好谜!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这不是『地球仪』吗?」
沁若叩首道:「陛下圣明。地球仪上,西海之内,皆是陛下疆土,正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此言一出,众人恍然大悟。南怀仁更是激动不己,向沁若投来感激的目光。佟国维脸色铁青,却无话可说。
「好!好一个万国来朝!」康熙龙颜大悦,「端贵人此谜,既赞我大清疆域,又容西洋器物,可见胸怀广阔。来人,赐端贵人东珠耳环一对!」
沁若谢恩起身,心中却明白,这只是表面的风光。刚才金簪在她说出灯谜时微微发烫,凤眼里映出地球仪的影子,这是提示她借题发挥,既拍康熙马屁,又不得罪西洋传教士,同时打压佟国维。
宴席继续,歌舞升平。沁若却无心观赏,她注意到康熙时不时看向她,眼中带着探究。她知道,自己的才智己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这既是机遇,也是危险。
守岁宴到了尾声,众人纷纷向康熙辞行。沁若走到殿外,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她:「端贵人请留步。」
沁若回头,见是康熙。她连忙跪下:「皇上。」
康熙扶起她,目光落在她鬓边的金簪上:「你那支簪子,倒是别致。」
沁若心中一紧,面上却笑道:「回皇上,这是臣妾家传之物,不值什么钱。」
康熙点点头,忽然道:「明日便是新年,你有何愿望?」
沁若望着漫天烟火,朗声道:「臣妾愿陛下万寿无疆,大清国祚绵长,西海升平,万国来朝。」这既是她的真心话,也是金簪在她心中提示的最佳答案。
康熙满意地笑了:「好,有你这句话,朕很欣慰。回去吧,好好过年。」
回到永和宫,春桃兴奋地展示着东珠耳环:「姑娘,您真是太厉害了!连皇上都夸您呢!」
沁若却没有喜悦,她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宫墙上的积雪。手中的金簪在烟火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仿佛在说:新的一年开始了,而你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她知道,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里,每一次受宠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胜利都是下一次危机的开始。而她,必须像金簪一样,在黑暗中保持锋芒,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