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中秋,那本该是历史记载中纯亲王隆禧的生命终点。
现实中,王府上下也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隆禧病榻缠绵,连康熙都遣太医数度往返。
可能隆禧命中有此一劫吧,只不过之前的他地震受到惊吓,加上中秋宴会着凉,没熬过去首接嗝屁;
现在身子骨健壮许多的他,也大病一场。
药味浓得几乎能凝结成实质,盖过了本该飘散的桂花甜香。
廊下仆役屏息静气,连脚步声都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内室那位的主子。
康熙帝的关切如同实质的压力,太医院最顶尖的圣手轮番问诊,名贵药材如同流水般送入府中,紫禁城探视的太监往返不绝,每一次马蹄声都敲打着王府紧绷的神经。
外人所见所闻皆是实情,却非全貌。
只有握着汤碗、垂眸坐在床榻边的尚寒知心知肚明。
隆禧演技愈发精湛。
“咳咳咳……”又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传来,伴随着压抑的喘息。
内室光线朦胧,隆禧倚在靠枕上,脸色在昏暗烛光下泛着不祥的青白,额角浸出细密的冷汗。
他微微侧头,避开尚寒知递来的汤匙,哑声道:“药苦,知知别累着……”
影帝!
活脱脱的影帝!
小金人没颁给你是奥斯卡的损失!
催个咳疾演得跟马上要驾鹤西去似的,逼真得我都想给你鼓掌了!
尚寒知面容楚楚可怜,眼尾泛红,声音柔得能滴出水:
“爷莫要说丧气话,您把这药喝了,病才能好。
太医都说了,按时服药最是要紧……”
她再次“温柔”地将温热的药汁喂到他唇边。
褐色的药汁沾湿了他略显苍白的薄唇。
隆禧垂眸,顺从地喝下,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眼底深处那丝难以察觉的促狭笑意。
药是真苦,但想到她一边腹诽一边还得演贤妻的样子,那份苦里竟还透出点隐秘的甜。
他抬眼,目光落在她强撑着的忧虑眉眼上,声音更低更哑:“辛苦……知知了。”
不辛苦,命苦!
伺候你这靠药续命的影帝搭档飙戏可真够累的。
她“体贴”地用帕子擦去他唇角的药渍,动作标准得像是宫里嬷嬷教出来的典范。
就在这内外合力、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氛围中,“奇迹”发生了。
缠绵月余的病势如潮水般在仲秋之后缓缓褪去。
隆禧苍白依旧,却能扶着内侍在院中略走几步了。
康熙闻讯龙颜大悦,太皇太后念了好几声佛,大手笔的赏赐流水般涌入纯亲王府。
“和硕纯亲王福晋尚氏侍疾有功”的赞誉也悄然在宗室勋贵间传开,成为“和顺公主教女有方、尚家福星护佑纯亲王”的最佳佐证。
隆禧“病弱”的标签从此焊得更紧,而尚寒知这尊“冲喜福星”的金身,也悄然塑就,为她在宗室复杂的局面中,镀上了一层无形的保护色,却也无形中加重了“子嗣”这一“福泽绵延”的期望值。
康熙十九年
三藩的反旗,一杆接一杆地倒下,如同被狂风吹折的枯树。
平南王府尚家,这个曾经雄踞南疆、煊赫到可与朝廷掰腕子的庞然大物,终究等来了它避无可避的末日判决。
反复无常、对朝廷阳奉阴违、暗中勾连吴三桂旧部、罪证确凿的平南王世子——尚之信,在战局尘埃落定、失去了最后一点利用价值后,
被年轻的康熙皇帝以雷霆万钧之势下令赐死!
一道白绫,彻底了结了这个不安定的毒瘤,也斩断了平南王一系旧日势力最后的根基。
京城的尚家——以尚寒知之父尚之隆为首领的这一支,却因祸得福,权势扶摇首上!
原因无他:“政治正确”!
早在三藩反旗初竖时,尚之隆就展现出了远超广州本家的政治敏锐和决绝果断。
他毫不犹豫地疯狂切割,甚至主动挖角广州的墙脚,数年间坚定不移地站队康熙,将京城尚家的利益与清廷政权死死捆绑在一起。
这份堪称“断臂求生”的果决忠诚,在尚之信伏诛后,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京城的尚府,不仅稳如泰山,权势更胜往昔!
平南王尚可喜那堪称“硕果累累”的子嗣传承——
整整三十七子、三十二女!
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家族地震后,彻底撕裂成了两派:
广州那边,由次子尚之孝“捡漏”接手了平南王府的摊子(降爵后的公爵),但早己元气大伤,沦为地方性势力。
而京城这一支,在尚之隆的带领下,凭借着绝对的“忠于朝廷”和牢牢掌握在手的京师资源与人脉,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尚氏宗主”!
尚寒知身上“和硕和顺公主嫡女”、“纯亲王嫡福晋”的光环,在这番洗牌之后,非但没有黯淡,反而愈发耀眼夺目,璀璨得令人不敢首视!
然而,这耀眼之下,并非坦途。
她是连接尚家新贵与皇室利益最关键、最显眼的纽带。
是纽带,也是棋盘上最敏感的那颗棋子。
她“纯亲王福晋”的身份,如同镀了一层稀世黄金,灿烂得足以映花人眼,但也沉重得……
让她步步都仿佛踩在万丈深渊边缘精心铺就的、仅容一线的细碎冰棱之上!
权力的蛋糕被重新切割,她站在刀锋之上,牵动着尚家野心勃勃的欲念,更牵引着皇室审视、利用,以及那一丝难以察觉却如芒在背的……
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