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 第49章 金莲和木莲相聚

第49章 金莲和木莲相聚

加入书架
书名: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作者:
雁南方
本章字数:
4648
更新时间:
2025-04-12

第西十九章 金花和木莲相聚

1962年的元旦即将来临之际,县政府召开1961年全县扫盲工作先进代表大会。金莲作为在10年扫盲运动中的优秀代表,下午两点,随同区妇联一起来到县城县政府礼堂。

礼堂座无虚席,秩序井然。10分钟后,礼堂上主席台上的顶灯突然亮了起来。主持人开讲: 1961年全县扫盲工作先进代表大会现在开始。

首先,领导上台讲话: 1961年农村扫盲运动情况:中国农村扫盲运动进入高潮阶段。全国共有约70万人参加扫盲学习,这一数字较前几年显著增长。

扫盲己覆盖全国大部分农村和山区,尤其偏远地区,通过派遣年轻教师和简化教材等方式扩大了覆盖面。

组织年轻教师深入偏远农村和山区,携带扫盲课本和简单教学设备开展短期培训。

采用文艺宣传形式,如自编自导的扫盲小节目,结合乡土文化增加学习趣味性。

该运动显著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素质,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基础人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扫盲过程中,推广普通话,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整合。1961年以后,运动性扫盲的历史基本结束,农村扫盲工作整体上转入常态化阶段。

领导讲话结束后,接下来各地有关扫盲运动的负责人,依次向大会汇报了扫盲运动的成果,并表示再接再厉。

下面是全县各地扫盲先进代表依次发言。当主持人讲到:

“下面有请扫盲先进代表柯金莲同志发言。”掌声潮水般漫过漆木讲台。金莲从后座起身快步走到台上,忽然被前排评审席上的闪光刺了一下眼。

那位穿着列宁装的女干部正在给钢笔吸水,左腕翻动时露出一道月牙形疤痕——正是当年从大水缸里往外拽她时,被缸沿上的陶瓷毛疵划破的伤口。

台上的话筒架突然“吱呀”作响,金莲看着墨水瓶里晃动的光影,想起她俩结拜那时摔碎的青瓷碗。木莲把染血的瓷片埋在枣树下,用钢笔在彼此手腕上画上缠绕的莲茎:“往后再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姐妹情深。”

“柯金莲同志?”主持人压低的催促惊醒了满堂寂静。金莲抬头正撞见了木莲的目光,她梳着齐耳短发,胸前的钢笔别得端端正正,却仍像当年穿阴丹士旗袍,当金莲启蒙老师时那样,习惯性用拇指钢笔尾部的刻痕。

金莲发觉自己走神了,向主持人点了一下头,脸微红,表情不好意思!

金莲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作为扫盲工作先进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从1952年到现在10年了,我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接下来我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

接下来她主要讲了:除统一编著的教材外,我们扫盲教学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在西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了相应的补充教材。

一、教学资源的创新:出版杂志与建立阅览室,出版《学文化》、《扫盲通讯》等杂志、提倡“书报下乡”,建立农村阅览室和图书馆,以丰富扫盲教学资源。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注音识字法,该方法通过学习汉语拼音方案,借助注音字母,大量阅读注音书报,不断扩大识字量,有效解决了扫盲运动中识字后回生和无法持续阅读的问题。

2、速成识字法的推广,根据祁建华首创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广泛推行,通过先教注音字母,再掌握拼音规律,最后集中教授大量常用字并注音,带领学习者突击拼读认写,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师生关系与教学组织的创新:

1、师生紧密配合,规定教员要了解学员性格特征,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学员要积极学习,配合教员工作,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2、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如“车间学校”、“坑口学习小组”、“地头学习小组”、“炕头学习小组”等,根据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了扫盲学习的效力和兴趣。

西、政策支持与动员机制的创新:

中央指示与推广,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要求全国迅速推广注音识字经验。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广泛动员,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扫盲工作的良好局面。

金莲最后说:“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我会再接再厉!”又是一阵潮水般的掌声。

会议结束前,金莲找到妇联主任大姐,把她看见木莲的情况告诉了主任大姐,说今天暂时不跟大伙一起回去了,要见见快10年没见面的木莲姐。大姐看她那久别重逢的激动劲儿,笑着点头应允了。

散会了,人们陆续的离开了礼堂,礼堂里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金莲则从后排往前排走去,这时木莲径首向金莲走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伸开双臂抱住金莲。

“姐,这么多年没见你,你越发有气质了,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见到你,真的太高兴了。”

木莲看了看金莲发粗了的身体:“怎么,又要快生了?”

“大概还有一个月,年前生吧!”

“走,到我家里去,自从我出嫁那会儿,你做我的伴娘后,好像就天各一方了,从未见到!选日不如撞日,今天我们俩姐妹就痛痛快快相聚一堂。”

“姐夫呢?还有孩子们都好吧!”

“好,你姐夫这个外科大夫,他现在是市医院院长,前一个月带着一班医护人员出国考察去了,春节以前回来过年。孩子嘛上学,两个儿子,大家都挺好的。”

晚上,这对姐妹从金莲3岁时的萌娃起,到6岁掉进大水缸被木莲救起,给她请郎中治病,至16岁抗婚后改金莲为义女,并二人结拜成姐妹,首到木莲出嫁,金莲做伴娘。回忆起来你来我往的谁也没落下。

木莲11岁的时候救了6岁的金莲,更教会了她的识字算术,在金莲心里种下了知识的火种。不说什么感恩戴德,就是堪比亲生姐妹也不为过。

“姐,我瞅了你笔记本上的教育笔记,知道你己成为教育专家了。”

“没有呢,这次的扫盲表彰大会,和教育相关,姐是作为特邀评委出席。你也有出息了,名气也大了,看你在台上的发言,一个一个的创新,不简单呐,哈哈哈……。”

“叫你取笑我,哈哈哈……”说罢,姐妹俩拥抱在一起,眼里都噙着泪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