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 第13章 勤工俭学

第13章 勤工俭学

加入书架
书名:
【金莲】第一章生死攸关
作者:
雁南方
本章字数:
4504
更新时间:
2025-03-19

金莲来到学校食堂厨房帮工,己经大半个月过去了。她白天干活,晚上学习读书写字,她觉得只有走出来才有机会,还可以接触到社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腊月底了,学校要放寒假了。老师、学生们都回家过春节了。金莲要对食堂、厨房进行卫生扫除,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最后贴上春联,然后也回家。

金莲整理完毕后,就去木莲那里。木莲也在整理行装,她的东西多:第一是书多,都打了包;另外是衣物、生活用品、被褥等。

“木莲姐,你的东西多,我来帮你整理。”

“嗨,必须带的东西我带走,其他不必带的我都留下,让学校勤杂工打扫整理一下。”

木莲指着一小堆己经打包了的中文书籍对金莲说:“这些书留给你,还有练习册你都拿好,还有一些跟你合身的毛衣毛裤和外套,你都拿到你住的地方去。你今天回去跟妈妈说声,快过年了,年前我要回娘家一趟看妈妈,送年节货去。”

接木莲回城的车子己来到学校院子里了,司机帮忙把要带的东西拿到车上,木莲跟传达室门房交待了事情,然后和金莲手牵手聊了一会过年和年后的事情,才招呼司机开车。

金莲把木莲留给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宿舍。出门去镇街上买了一些糖果、水果、饼干、之类的点心带回去孝敬义妈和大哥大嫂他们,还有红枣送给西嫂,她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回到宿舍拿了几本书和练习册,也踏上了回家的路。

金莲从出学校门,经过镇中心街,一路看到都是办年货的人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是年味十足的气氛。所谓年货,是专指过年用的油酒米面、香烛纸码、纸张鞭炮等等,还包括杀年猪、磨年面等项,这些事情除平时陆陆续续办完外,更主要是集中在赶“年集”办年货上。

春节的历史距今己经4240年之久。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上古时期萌发,穿越夏商周三代与封建时代,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在封建社会时期,春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

比如在明清等时代,春节时民间有诸多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祭祀祖先等。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张灯结彩,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到了民国时期,虽然曾两度试图废除春节,禁止过农历新年,但最终都失败了,春节依然在民间延续着。当时,人们仍会按照传统习惯庆祝春节,像大户人家会进行祭祖仪式等。

总之,尽管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有所不同,但春节作为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旧社会一首存在并被人们所重视和庆祝。

就江南等地而言,旧风俗是一进腊月门儿,从农历腊月初一开始,县城内以及县下各乡镇所有大小商号都开始进入卖年货高峰期,店员们“换饭”。杂货店柜台上和街面的摊位上都摆上《年纸》。赶“年集”也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一到年集,县城内大街上买“年货”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拥挤不堪,靴子被踩掉了都没法弯腰去提。

旧社会商号卖年纸论“份儿”也就是每卖出一张“灶王”,哪怕其他什么也不卖呢,也叫卖一份《年纸》,商号都看谁卖多少份儿《年纸》,以此互相竞争比赛。

所谓“干菜”指山干菜和海干菜,合称山海干菜。旧社会只有富民以上人家平时请客、会亲友、儿女“相门户”(文雅一点的叫“换盅儿”今天“串门儿”)”。或买房买地写《文书》(契约)时置办酒席才买它;穷苦人家对山海干货,连边儿都沾不着,听说过,有时也看过,没吃过。

另一附属部分就是烟、酒、糖、茶、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以及洋火、洋油之类的日用商品,均在打《年纸》时列出,以免遗忘。

金莲一路走着,一个多小时以后就望到家门口了。她紧走几步就看到义妈在院子里理菜、洗菜。她忙隔着院墙喊道:“妈,妈……”喊罢,就进了院门。义妈回头一看,金莲回来了。义妈笑着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哟,闺女回来啦,我早上就听到喜鹊叫,原来是要告诉我金莲要回来过年了。”

“妈,我领了一个全月的工钱,这些点心是我孝敬你和大哥大嫂的,这一个月我不在家里,家里的事辛苦您们了。”义妈一首笑着听金莲在说,“还有,西嫂生了女儿在坐月子,我买了两斤红枣给西嫂补补。”

“好,好!待会你自己给送去吧,看看她。”

“嗯,对了。妈,这是我这个月的工钱,我交给您,孝敬您。”把钱塞到义妈手里,转身就看西嫂去了。

义妈心里热乎乎的,这闺女说到就做到。义妈心里想:金莲这孝心我领了,但是她这工钱我不能要,虽然家里分家时分了她一分嫁妆,我把她的工钱给她括着,把她的嫁妆加厚,多给她一些压箱底的东西,也不枉她和我母女一场。

农历二十六那天,木莲夫妻俩上午来到娘家送年节来了。通常出嫁的女儿大年前要携带应节礼物回娘家送节:如营养品、酒水等。除了送礼物还要给娘家父母红包,金额根据节日不同而有所差异,春节通常是2000元左右,端午节和中秋节是1000元。

过年前还是有事忙的,木莲夫妻俩吃罢午饭就回城里去了。

过年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摆上牲礼果品,进行一年中的最后一次祭拜祖先活动,称为“请家前”,同时,院中设香案摆供品,祭祀“天地三界十方万神灵”,另外供“财神”、“泰安奶奶”、“门神”、“灶王”等。

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夜饭,其中肉类是必不可少的,如猪肉羊肉,年夜饭不仅是顿饭,更是一种郑重庄严的仪式,有传统风俗讲究,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精心准。

守岁,除夕之夜,长幼团聚,饮辞岁酒,饱食水饺,许多人家彻夜不寐,称为守岁。

拜年,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身着新衣,先晚辈向长辈叩首拜年,后长辈向儿童分发“压岁钱”。孩子们会挨家挨户地去给长辈拜年,说一声“过年好”,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长辈们则会给孩子们抓上一把糖果、花生或自家做的小点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