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以北的首道工地上,三千刑徒的号子声在深秋的风里显得格外沉闷。蒙恬一脚踏入泥泞的夯土层时,鹿皮靴底竟发出细碎的咯吱声。他俯身抓起一把湿土,灰褐色土渣间闪烁的晶粒让瞳孔骤然收缩——这是只有匈奴盐湖才会析出的六棱盐花。
“停夯!”青铜剑鞘重重插入土层,惊起一群啄食土粒的麻雀。随行的匠作掾急忙上前,面露不安之色,手中捧着一面银鉴,试图在阳光下辨别土中的成分。
“将军,您这是……”匠作掾的声音颤抖,眼中闪烁着不安。
“这是盐!”蒙恬的声音如同寒风般刺骨,剑指土层中的盐粒,愤怒与疑惑交织在他的心中。“草原盐含硝,遇水生蓝锈。我们必须查清楚这背后的真相!”
“这土里掺的……是阴山脚下的战马盐。”老匠的声音发颤,似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的手指颤抖着,指向一旁的车辙,车辙深深的印痕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愈发明显。
扶苏的马车恰在此时冲破雨幕,车轮碾过泥泞的路面,带起一阵水花。他展开最新送达的《效律》简册,夯土标柱上的裂缝正与律文所述“春筑夏裂”的劣工情形严丝合缝。年轻的监御史程邈忽然扑倒在泥水中,从裂缝深处抠出半截红柳纤维:“禀太子,匈奴人把盐裹在羊毛团里夯进土层,羊毛腐烂后盐粒便均匀扩散!”
“这绝对是匈奴的阴谋!”扶苏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知道,若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更天的验工场火光通明,二十辆运土牛车在夯实的驰道上往复碾压。玄鸟蹲在车辙旁,用铜规测量着深浅痕迹:“载土车辙深一寸二分,载盐车辙却深一寸八分。”她蘸着朱砂在简牍上勾画着,逐渐形成了一幅清晰的图案。
“按《徭律》的规定,车辙的深度应该是一致的。”她的声音坚定,目光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这意味着有异常的载重存在。”
“是的,正常情况下,车辙的深度应该是相同的。”另一名侦查官补充道,眉头紧锁,似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看看这些车辙是否与掺盐的土方有关。”侦查官们开始在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查,试图找到更多的证据。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现场发现了一些盐粒,混杂在土方中。侦查官们心中暗自警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绝不是偶然,必须查出背后的人。”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坚定地说道,心中暗自决心。
随着调查的深入,侦查官们开始查阅相关的工程规范与规定。他们翻阅了秦简《徭律》,发现其中对土方配比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徭律》的规定,土方的配比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任何掺杂物都将影响工程的质量。”侦查官认真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次的工程显然违反了这些规定,必须追查责任人。”另一名侦查官补充道,心中暗自思索。
随着调查的深入,侦查官们开始查阅相关的工程规范与规定。他们翻阅了秦简《徭律》,发现其中对土方配比有明确的规定。
在骊山北麓的石灰窑,浓烟升起,刑徒们正将成车的牡蛎壳倾入窑口。老匠作掾捧着新烧的蜃灰禀报:“按《周礼》‘掌蜃’之法,牡蛎灰拌入糯米浆,三日可凝成御卤夯土。”扶苏抓起灰粉撒向盐渍地面,嗤嗤作响的泡沫中,渗出的盐卤竟真的被碱性灰浆锁住。
在驰道修复现场,匠人们用陶制导卤管埋设暗渠。这种借鉴都江堰“鱼嘴分沙”的装置,将盐卤引向两侧的蓄卤池。程邈持矩尺校准管口角度时,突然发现某段陶管内壁刻着月氏文字——正是玄鸟在巫蛊案中见过的诅咒密符。
“他们用驰道输送的不仅是盐。”玄鸟用磁石粉显现出陶管内暗藏的路线图,指尖划过咸阳与九原间的七个标记点,“每个标记对应着烽燧的储粮仓,这是要断我长城命脉!”
蒙恬的青铜剑劈开最后一段盐蚀路基时,夯土层里滚出个密封的竹筒。羊皮卷上的匈奴文字被程邈破译:“十月丙寅,稷下故址。”扶苏抚摸着竹筒表面的蜡封,突然想起博士宫收藏的荀子残简——那位儒家大师晚年正是在稷下学宫销声匿迹。
“我们必须将这些线索上报给太子。”蒙恬的声音坚定,目光如炬,“匈奴的阴谋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我会将这些证据整理好,准备好上报。”玄鸟回应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着调查的深入,扶苏逐渐意识到,首道工程的贪腐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漏洞。他知道,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整顿工程管理,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扶苏心中暗自思索,准备在朝廷上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在朝堂上,扶苏面色凝重,向众臣讲述了调查的经过与结果。他强调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整顿工程管理。
“各位大臣,首道工程的贪腐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更是对国家利益的严重侵害。”扶苏的声音坚定,目光如炬,“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我提议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按照规定执行。”一名大臣站起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赞同这个提议。”另一名大臣补充道,眼中闪烁着支持的光芒,“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督,才能杜绝贪腐现象。”
经过一番讨论,朝廷最终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对各项工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扶苏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次改革将为国家的未来奠定基础。
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扶苏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他知道,虽然首道工程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依然充满挑战。
“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扶苏心中暗自决心,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力以赴地捍卫秦国的未来。
在这片星空下,命运的齿轮正在悄然转动,而扶苏的决策与侦查官的努力,将成为改变这一切的关键。未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只有时间才能揭晓答案。
随着首道工程的改革,扶苏也开始关注起其他领域的管理与改革。他知道,国家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工程的建设,更需要在思想与文化上进行深刻的反思。
“我必须寻找更多的智慧,来指导国家的未来。”扶苏心中暗自思索,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深入研究各家思想,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为深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