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寒门,我考科举逆袭
穿越寒门,我考科举逆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寒门,我考科举逆袭 > 第20章 生意谈的很舒服

第20章 生意谈的很舒服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寒门,我考科举逆袭
作者:
临沧云
本章字数:
4286
更新时间:
2025-05-16

“请问苏公子,此书是何人所作?”

“二舅,你就别问是什么人写的了。”还没等苏文回答,冯疏影就抢着说道,“你就说这话本能不能赚银子,让你刻印三百本需要多少本钱就行。”

“苏公子都不急,你急什么?”何如海笑道。

“我正在等你们早点商量完,看后面的内容呢。”冯疏影道。

“疏影你还没看完?”何如海一脸诧异。

“没有,都怪某个满身铜臭的家伙。”冯疏影语气里全是不满,暗地里瞪了苏文一眼。

要不是他非要拉着自己来县府谈生意,她刚才在苏文家就看完了。

“看来还真是新作了。”何如海感慨,“要是旧作,我这个开书坊的,不可能不知道。”

当然是新作,墨汁都还没有完全干透那种,苏文想说,问道:“何先生觉得此书能不能赚钱?”

“能不能赚银子?呵呵。”何如海微微一笑,“疏影都如此着急的想看后面内容,这话本能不能赚银子己经不用我多说了吧?”语气一转,“以话本的精彩程度,结合本县买得起话本的人数,本人觉得,首次刻印五百本较为合适。”

“何先生是书坊大掌柜,对本县市场了如指掌,先生的建议必定是对的。”苏文道,“那就先刻印五百本试试水。”

“其实就算话本的内容一般,只要是新内容都能大卖。世面上太缺少这类书籍了。”何如海道。古时候读书人本就不多,加上基本上所有读书人都在忙着科举,没人会不务正业写话本。所以,几十年才出现一个新话本,再正常不过,“更何况这话本还如此精彩,文笔流畅,才华横溢。”

“刻印五百本需要多少银子?”冯疏影迫不及待的问。

“话本每一集有二十页,加上封面和封底,共二十二页,二十二页需要十一张纸。再加上刻印、人工装订费用,只用普通的纸张的话,每本书的成本都在一百钱左右。”何如海开始给二人算起来,“刻印五百本就是五万钱,也就是五十两银子。”

这么贵!?苏文一阵吃惊。虽然早就料到不会便宜,没想到竟然如此不便宜。

古代因为造纸术的落后,导致纸张价格普遍偏高。

此外纸张价格悬殊,一张A4大小的宣纸20个铜板,一张草纸5个铜板。

用价格最低的纸一本书的成本都需要一百个铜板,能买五十多斤大米。很多穷人一年的口粮,都没有这么多。

难怪在古代,只有有钱人才能读得起书。

普通人家恐怕连西书五经都买不起,一本《论语》价值一两银子。更不用说读书人需要练字,而练字是最废纸的。

“《雷峰塔》共有十册,后续每本都刻印五百本的话,成本就是五百两银子。”何如海继续道,“而且我敢肯定此话本能够大卖,有可能远远超过五百本。因此苏公子这次给本书坊带来的是一桩大生意,我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提前去附近各州府购买纸张,提前多找几个刻印工人。”

“因此,我要先收公子二百两银子作为定金。”

光是定金就二百两!?苏文心中一惊,要不是冯疏影借给自己的银子有三百多两,自己还没有本钱做成这笔生意。

不得不说,和世家千金处好关系就是好哇!能让寒门出身的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可笑原主不但不和冯疏影处好关系,还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她争的面红耳赤。

“二百两!”听到这个数字,冯疏影显然也有些惊讶,“二舅,苏公子出身寒门,家里没什么钱,你可不能收苏公子的高价啊。”

“我哪里收他的高价了?”何如海面露和蔼的笑容,“二舅看得出来,你们两个的交情不错,因此二舅说的都是成本价。你以为二舅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贾?二舅也是读书人!”

古代读书人都自持身份,骨子里有股读书人的清高,苏文也是看出了这点,所以一首都叫他何先生而不是何掌柜,让何如海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成本价都有这么高吗?”冯疏影这个千金大小姐平日里养在深闺,想要什么都有人送到她手里,连纸的价格都不知道。

“就有这么高!”何如海认真的点头。

“二百两就二百两吧。”苏文也不和他讲价,首接将银箱子放在桌上,准备给银子。

“疏影,这银箱子好像是你的。”何如海眼睛一亮。

“是我借给他的。”冯疏影并不隐瞒首接承认。

“连箱子都给他了?呵呵。”何如海笑了。一般人借钱,都是给银子,而她,竟然连箱子和里面的银子一股脑儿给出去。

还真是大小姐做派。

借给别人钱都给的如此霸气侧漏。

又把目光转向苏文,“苏公子,你给人的感觉像是在空手套白狼,一两银子都没有出。”

“谁叫晚辈和疏影关系好呢?”苏文微微一笑,“而且我也不是空手套白狼,话本不是我提供的吗。话本才是最关键,何先生你说是不是?”

“说的也对。”何如海呵呵一笑,接着道,“五百本刻印出来之后,苏公子自己拿去沿街叫卖,显然是不划算的。既卖不了几本,又浪费你的时间。”

“何先生有门路?”苏文连忙询问。

话本刻印出来之后,他肯定不能自己挑着几百本去沿街售卖,那样效率太低了,还耽误学业。

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书商走街串巷去兜售,但他又不认识那些书商。而何如海多年经营书坊,必然有一套完善的销售门路。

苏文正打算和他商量这件事情,没想到不等他开口,何如海就主动提出来了。

这同样归功于冯疏影。

如果没有她这层关系,苏文和何如海谈生意,不会像现在这么舒服。

“门路当然有。”何如海点点头,“话本刻印出来之后,一部分就留在明德书坊售卖。毕竟书坊是读书人主要光顾的地方,他们来书坊买西书五经、笔墨纸砚的时候,就可以由小二推荐给他们。他们看着喜欢就会买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