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议亲讲究三书六礼,经过数日的精心筹备,江母王氏终于将儿子所需携带的礼物准备妥当。
十月初八,江翼辞携带着母亲备好的大雁,以及古砚一方、诗稿两卷、蜀锦半匹在江父和媒人的陪同下,前往李颜家正式提亲。
李大壮喜笑颜开,亲自接待:“哎呀,江先生和翼辞来了,快请进快请进!”李大壮一边说着,一边将江翼辞一行人往里迎,“颜儿她娘啊,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谷氏闻言,从后院走出来,她身着朴素却干净整洁的衣裳,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见到江翼辞,谷氏连忙上前几步,热情地打招呼:“江先生、翼辞来了,快进来坐。”边说边请大家在堂屋坐定,并喊着李颜出来奉茶。
灵犀听闻想要帮忙,李颜拒绝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自己出去见见江翼辞,毕竟两人眼下就要定亲,但是却许久没过面了。
李颜从内室走出,手中提着茶壶,她步履轻盈。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桌案前,把茶杯一个个摆正,倒茶,将茶杯轻轻放在江父、江翼辞与媒人面前。倒茶奉茶动作一气呵成,优雅大方。奉完茶李颜就站到父母身后去了。
江翼辞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茶香袅袅。他抬头望向李颜,目光中满是温柔。媒人见状,心中暗自点头,这场亲事,看来己是水到渠成。她笑着打趣道:“哎呀,看看这李家的小姐,真是越长越水灵了,和咱们江公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啊!”
李颜被媒人打趣,还有点不好意思,眼神躲闪,环视西周,却看到了江翼辞带来的大雁和礼物。
《仪礼?士昏礼》有云“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代提亲以大雁为首选,象征忠贞,这也是李颜在通读礼记后知晓的。
谷氏和李大壮闻言,皆是笑得合不拢嘴,屋内的气氛一时之间变得更加融洽与喜庆。
玩笑过后,两家随即步入正题。只听媒人开口道:“江家公子,愿与贵府缔结秦晋之好。”言罢,便示意江翼辞上前,递上聘书及精心准备的礼物。
李大壮与谷氏自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江翼辞呈上的聘书和礼物。
李大壮端坐在椅子上,缓缓展开了江翼辞的聘书。李颜并未刻意凑上前去细看,仅以余光匆匆一瞥,便大致明白了聘书的内容:“江家公子江翼辞,年方二十,愿聘李家千金李颜为妻,谨以此聘书为凭”,末尾则是江父的亲笔签名。
李大壮阅毕,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他将聘书轻轻合上,递给了身旁的谷氏,谷氏接过聘书,亦是细细端详了一番,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江公子一表人才,也算出自书香门第,咱们颜儿能嫁过去,是她的福气。”谷氏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是对未来女婿的赞许。
李大壮闻言,亦点头赞同:“正是,江家与我们李家门当户对,这门亲事,我颇为满意。”
媒人见时机成熟,便顺势提议:“今日江公子还带来了庚帖,不如趁此良机,也将庚帖交换了吧。”
古代农村的六礼并非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有时为了简便,会请媒人一次性完成多个步骤。例如,媒人今日前来,便可能一举完成“纳采、问名、纳吉”三大流程,待下次再来时,便是下聘和请期了。
李大壮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转身吩咐灵犀取来李颜的庚帖,随后与江翼辞的庚帖郑重其事地进行了交换。
庚帖之上,生辰八字清晰可见,预示着两人的命运即将紧密相连。
媒人见庚帖交换完毕,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高声宣布:“从今日起,江李两家的亲事正式定下,下次再来便是下聘之期!”
媒人的话语落下后,江父、李大壮与谷氏连连点头,齐声称“好”。李颜望着双方父母皆是满面春风,显然对这门亲事极为满意,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李颜未发一言,但眼中交织的复杂情感却难以掩饰。恰在此时,这一幕被江翼辞撞见。尽管江翼辞心中亦是喜忧参半,但目睹李颜的神情,他仍不由自主地想要给予安慰,未及出口的言语尚在舌尖徘徊。
话音未落,便听得李大壮开口道:“翼辞,你携如此丰厚的礼物而来,岂能让你空手而归?我己为你的父母备下些许茶叶与绸缎布匹,稍后便去取来。”
“好的,李伯父。”江翼辞温文尔雅地应允,毕竟李父的回礼合乎礼数,实无推辞之理。
“李兄真是太过客气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江父见李颜的父亲还特意准备回礼,不禁下意识地想要婉拒。
“咳,这只是正常的礼数罢了,江先生无需多礼,这些都是分内之事!”李大壮宽慰道。
随着正式提亲程序的落幕,媒人先行告辞,两家人又闲聊了片刻家常。眼见天色渐暗,这才意识到该回家了。
“天色己晚,今日我们就聊到这里吧。回去后我会着手准备聘礼,待选定吉日再来正式下聘。”江父在临行前细心叮嘱。
“江先生,我们送您一程。”李大壮说着便要起身。
“不必了,我们自己走就好。”江父微笑着摆手,示意他们不必送。
他与江翼辞一同站起,朝门口走去。临出门之际,江父回头望了李颜一眼,眼中满溢着慈爱与期待,仿佛有千言万语未尽。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般洒落大地。江父与江翼辞踏上了归途,而李家依旧灯火通明,洋溢着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