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芬本来还有些怀疑,但听姜黎这么一说,又见她指出了“瑕疵”,反而信了七八分。
处理品嘛,有点毛病正常。但这绿格子确实好看,又是姜黎“让”给她的,她心里有种胜利的。
“哼!有点毛病算什么?我乐意!”赵翠芬得意洋洋地抢过布,“给我包起来!”
那女售货员连忙给她扯布,包好。
王癞子得意地付了钱,两口子拿着布,趾高气扬地瞪了姜黎一眼,走了。
周围的人面面相觑。
“这……就让了?”
“那靠山屯的小媳妇,看着厉害,原来也是个软柿子?”
“估计还是怕了王癞子家吧。”
刘婶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挤了进来,幸灾乐祸地说:“我就说嘛,乡下来的,哪斗得过镇上的?活该!”
周铁柱也有些不解,小声问:“姜黎,那布……”
那布明明是好布啊!性价比最高的!
姜黎没理会周围的议论,也没回答周铁柱,只是对那售货员笑了笑:“同志,麻烦把那十尺蓝劳动布,还有……嗯,那匹蓝色碎花的,也给我来十尺吧。”
售货员麻利地给她扯好布,开了票。
付钱的时候,姜黎“无意”间露出了钱包里厚厚的一沓钱的一角。
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足够让周围眼神好的人看清楚。
嘶——
人群中响起几声抽气声。
那么多钱!怕不是有好几百!
刚才那些觉得姜黎“软弱”的人,此刻看她的眼神又变了。
人家不是怕事,也不是没钱,是根本不屑于跟赵翠芬那种人争!
再联想到刚才姜黎指出绿格子布的“瑕疵”,众人恍然大悟!
“哎呀!我明白了!那绿格子布肯定不止那点毛病!”
“对对对!那小媳妇是故意让给赵翠芬的!”
“啧啧,赵翠芬还以为占了便宜,结果买了个次品回去!”
“高!实在是高啊!”
“这叫什么?扮猪吃老虎!”
刘婶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刚才的幸灾乐祸变成了**裸的打脸,臊得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铁柱也终于明白了,看着姜黎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一点点小得意。
他媳妇,就是聪明!
姜黎拿着包好的两捆布,对周铁柱眨眨眼:“走,铁柱哥,买别的去!”
两人离开了供销社,身后是众人敬佩和羡慕的目光。
接下来,买瓦片和木料。
镇上的建材大多集中在镇子边缘的一个简易市场,这里龙蛇混杂,不少私人小贩做着投机倒把的生意。
姜黎和周铁柱找到一家看起来规模尚可的摊位。
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三角眼,透着一股市侩的精明。
“买瓦?买木料?”老板上下打量着他们,见他们穿着普通,态度有些懒散。
“嗯,要青瓦,大概需要三百片,还要几根檩条和椽子。”姜黎报出大概的数量。
老板一听数量不少,态度稍微热情了点:“有!都有!青瓦八分钱一片,檩条五块钱一根,椽子两块五一根,我这都是好料,实打实的!”
价格不算便宜,但也算市场价。
姜黎没急着答应,开启交易眼扫过那些堆放的瓦片和木料。
【交易眼:普通青瓦,价值:0.07元/片。部分瓦片有暗裂,价值:0.05元/片。】
【交易眼:松木檩条(部分湿度超标),价值:4.5元/根。】
【交易眼:杂木椽子(部分有虫蛀),价值:2.0元/根。】
【交易眼提示:摊位角落有一批被雨淋过的桐油,老板急于出手,交易价值:极低。桐油可用于木材防腐防潮。】
果然有猫腻!
这老板报的价格是好料的价格,但给的货里,肯定会掺杂次品!
“老板,你这价格……”姜黎故作犹豫,“能不能便宜点?我们从靠山屯那么远过来,不容易。”
老板立马摆手:“哎哟,妹子,这真是最低价了!我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你看这瓦,敲着声音都脆生!”他拿起一片瓦敲了敲。
“我们买得多,你总得给点优惠吧?”姜黎继续砍价。
“真不能少了!这年头,啥都涨价,我们挣的也是辛苦钱!”老板一脸为难。
周铁柱看着那些木料,皱了皱眉,他常年打猎,对木头有些了解,感觉有些木料不太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姜黎不慌不忙,指着角落里几桶蒙着油布的东西问:“老板,那是什么?”
老板看了一眼,不在意地说:“哦,几桶桐油,前阵子下雨给淋了点,不值钱了,你要是买瓦和木料,我送你一小桶都行。”
姜黎笑了:“送就不必了。这样吧老板,我也不跟你讲价了,就按你说的价格,瓦和木料我都要。不过,你得把你摊位上所有的桐油,都按处理价卖给我。”
老板愣住了:“啊?你要那玩意儿干啥?都淋了雨了,不好用了。”
“淋了雨,晒晒也能用。”姜黎语气轻松,“我们修房子,木头多,正好用桐油刷一遍,防潮防虫。我看你这桐油放着也占地方,不如便宜处理给我们,我们买你这么多瓦和木料,你也算清个库存,两全其美,怎么样?”
老板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这桐油淋了雨,确实不好卖了,放着也是麻烦。这女的看起来不懂行,居然要这废品?正好,瓦片木料按原价卖,还能把这批废桐油清掉,赚了!
“行!你要是真要,我便宜给你!五块钱,这五桶你全拿走!”老板装作大方地说。
实际上,这五桶桐油,就算没淋雨,也值不了多少钱。
“五块?”姜黎摇摇头,“老板,这桐油淋了雨,效果大打折扣,最多值这个数。”她伸出两个手指头。
“两块?!”老板叫了起来,“妹子,你这砍价也太狠了!”
“就两块,你要是同意,瓦和木料我现在就给钱。你要是不同意,我们再去别家看看。”姜黎态度坚决,作势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