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阜贵,四合院的三大爷,外号闫老西,号称拉粪车走到面前都要尝尝咸淡的主。
三大爷有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人,靠着自已的算计,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拖五,用着自已微薄的收入,养活了三大妈和三儿一女。还供着四个孩子上了学。
三大爷甚至还有了自已的名言: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三大爷认为自已做的没错,他做事公平,不分男女,不分大小,干什么都是等份。
但,成也是这一份算计,败也这一份算计。
不知道是不是他算计的太过了,虽然他感觉他算计的正好,但他的孩子可不这样认为。
他的四个孩子,在他的算计下,连吃饭,一人吃几根咸菜都要数清楚,就连大小,都要一样,在他这样的算计下,他的孩子学的有模有样。
后来孩子长大了,他要求孩子给他交住宿费伙食费水电费等等,没想到老大闫解放直接在自已媳妇于莉的劝说下,直接和他分了家。
让三大爷没想到的是,孩子在他的理念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而让他吃了不少亏。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唐山大地震,因为刘光齐这个后世工程师研究出吊机,铲车等等,唐山受的灾害小了。
但他们家里受的灾可不少,孩子居然把自已的防震蓬给拆了。
不因为别的,因为木头是他们抬回来的,他们按照他算计的理念,只能他们用。
他当时特别伤心,几个孩子居然为了几根木头而不管他和老伴的死活。
就连解娣,也跟着几个哥哥争抢,三大爷不由想道:“几个孩子都不顾自已这个老爹死活了吗?那解旷不想想小时候他和棒梗的事情,谁低着头,道着歉给他解决的,解娣不想想他一个女孩子,自已亏待过他么?”
最后还是二大爷老刘喊他和老伴住进了刘家的防震棚,他才没在那天的倾瓢大雨下,成为落汤鸡。
辛辛苦苦养大的几个孩子,居然还不如邻居老刘。
三大爷心中不禁感叹:“我这一辈子都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没想到成也算计,败也算计!”
想到这里,三大爷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那天,他呆呆的看着几个孩子的争抢,没说一句话,他感觉丢人,他这一生,是算计不错,但也有底线和自认为的文人风骨。
虽然也不高……
嗨,他安慰自已,几个孩子也没做错,他们只是秉持着“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的理念罢了。
毕竟自已从小不就是这样教他们的??
尽管如此,三大爷的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到难过和失落。
他辛苦一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被孩子们视为吝啬鬼,算盘精。
而他最羡慕的就是老刘了,二大爷虽然看似整日无所事事,但他却能与孩子们相处融洽,享受天伦之乐。
这种对比让三大爷感到迷茫和无奈。
从那以后,三大爷也不再期待几个孩子了。
他开始学会接受现实,不再对孩子们抱有过多的期望。
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选择和追求,不能强求别人按照自已的意愿去生活。
于是,三大爷决定放下对孩子的执念,重新审视自已的人生。
他意识到,除了物质财富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东西值得珍惜和追求。
比如健康、快乐、和老伴的陪伴等等。
从此,三大爷变得豁达开朗起来,不再为那些琐事烦恼忧愁。
他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虽然偶尔还是会想起年轻时候对几个孩子的期待,那些年吃过的苦,为了养孩子受的难,他从没和别人说过。
以前想着,孩子长大就好了,没想到算计把自已和孩子都算计魔怔了。
不过他现在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开始好好享受生活。
后来,三大爷也退休了,几个孩子不怎么会来看他,但养老钱都一分不少,一分不多打给他和老伴,他也有退休金,也不缺钱花。
孩子不回来看他,他也不在意,没事就和四合院的几个老友钓钓鱼,去小当和槐花店里帮帮忙,挣点外快。
他也不再把那句:“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挂在嘴边。
而是总和老伴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两个也老了,也别管孩子了,儿孙有他们的福气,莫为儿孙做牛马。”
老两口在最后的时光里,再也没亏待过自已,有钱不给孩子也不存着,今天吃个饺子,明天吃个肉,再多点,就买个收音机,自行车。
两人还拍了不少合照,没事就坐在一起,回忆起过去,坐在破败四合院前院大门口,拿着照片,说是守门,实则一边聊天,一边晒着太阳的余晖……
后面的日子,老两口不缺钱,思想也不抠搜,每天开开心心的,倒也过的自在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