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踏实而充满希望。
转眼间,农历新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落下帷幕,四九城褪去了大红灯笼的喜庆,重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冬日清冷。
然而,研究所里却丝毫没有节日的慵懒,反而比平日里更早地恢复了忙碌。
大年初三,当大多数单位还在享受假期时,白杨研究所的科研大楼便已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除了少数家在外地、需要长途跋涉才能赶回的行政和后勤人员,大部分科研骨干和技术人员都在初三这天便主动回到了岗位。
他们知道,虽然春节短暂,但“灵通计划”的号角才刚刚吹响,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更何况,白杨所长给出的待遇和福利,让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抱怨的理由,反而充满了干劲。
年终奖金的厚度,以及分发到手的实物年货,足以让任何人在亲朋好友面前挺直腰杆,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白杨研究所”的一员。
这份物质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科研人员们源源不绝的动力。
清晨的研究所,空气中还残留着几分鞭炮的硝烟味,但实验室里已经弥漫开一股特有的金属和电路板的气息。
张教授带着王明和李刚,早早地扎进了“无线射频与基站技术组”的实验室。
他们面前摆放着一台台精密的测试仪器,桌上堆满了各种进口的电子元件和国产的定制模块。
春节前的理论攻关,让他们对“小灵通”的无线传输模式和基站架构有了清晰的认识,现在,是时候将这些纸面上的蓝图,变为现实中的实体了。
“王明,你再检查一遍这个高频振荡器的参数,确保它在设计频率上的稳定性。”张教授戴着老花镜,指着一块电路板上的元件,语气严谨而专注。
王明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万用表,小心翼翼地进行测量。
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眼神中充满了对技术的敬畏和对成功的渴望。
李刚则在一旁,根据白杨提供的最新资料,对基站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进行最后的校准。
白杨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成品,但他提供的那些超前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技术细节,就像一把把金钥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
许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看似无解的难题,在白杨的指点下,往往能找到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数字信号处理与编码组”的沈桦林,则带着小刘和小赵,一头扎进了计算机房。
他们要将春节前设计的几种语音编码算法,通过程序模拟,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和验证。
“小刘,你把这个新的压缩算法参数输入进去,我们看看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语音还原度。”沈桦林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飞快地写着一串串代码。
小赵则负责数据输入和结果分析,他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兴奋地说道:“沈工,这个算法的压缩率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高,而且语音失真度控制得也很好!”
沈桦林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算法,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实现高效的运算。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白杨则像一台高速运转的中央处理器,穿梭于各个实验室和会议室之间。
他没有固定在某个小组,而是随时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当某个小组遇到瓶颈时,他总能适时地给出关键性的提示;
当某个环节出现偏差时,他总能一眼指出症结所在。
他就像一个无形的加速器,让整个“灵通计划”项目组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推进。
他很少直接动手,但他的存在,却让整个团队的效率提升了数倍。
他会耐心地听取科研人员的汇报,然后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出问题的核心,并给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的知识储备仿佛无穷无尽,无论是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还是材料学,他都能信手拈来,给出最前沿的指导。
在白杨的精准指导下,以及研究所高科技实验室的强大支持下,一个个原本被视为世界级难题的技术瓶颈,在短短半个月内被逐一攻克。
研究所的精密加工中心,按照白杨提供的图纸,将各种微型化的电子元件和结构件加工出来。
那些在当时看来精细到不可思议的电路板,在熟练的技术工人手中,被一丝不苟地焊接、组装。
“快看!这是‘小灵通’的射频模块!比火柴盒还小!”
“天呐!这个电池模块,听说能支持通话好几个小时,而且这么薄!”
实验室里不时传来惊叹声。
每一个被成功制造出来的零件,都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小灵通”的完整面貌。
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白天在实验室里挥洒汗水,晚上则在宿舍里继续讨论、查阅资料。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血丝,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亲手创造历史。
终于,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半个月,也就是1979年的农历正月十八,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悄然来临。
“白所长,成功了!两部‘小灵通’原型机已经组装完毕,可以进行首次通话测试了!”沈桦林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冲进了白杨的办公室。
白杨放下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起身走到沈桦林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沈工。准备得怎么样?”
“一切就绪!”沈桦林重重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为了这次历史性的通话,白杨还亲自“手搓”了一个简易的信号发射器。
这个发射器虽然简陋,但却凝聚了白杨对无线通信技术最核心的理解。
它被安置在研究所的顶楼,信号覆盖范围刚好能够笼罩整个研究所大楼及其周边区域。
这正是为了这次内部测试而专门搭建的微型通信网络。
第一次“小灵通”通话实验,被安排在下午三点。
整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凡是能抽出时间的,都聚集到了两个指定地点:
一个是在研究所宽敞的食堂,另一个则是在白杨的办公室。
食堂里,王明和李刚作为通话的另一方,紧张而又兴奋地站在一部“小灵通”原型机前。
这部原型机被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张桌子上,周围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研究员,他们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那部其貌不扬的黑色方块。
食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准备好了吗?”白杨的声音通过内部广播系统,清晰地传到食堂。
“报告白所长,食堂这边准备完毕!”王明大声回应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白杨的办公室里,沈桦林则手持另一部“小灵通”原型机,站在白杨的对面。
办公室里同样挤满了人,张教授、老陈等各小组的负责人,以及一些资深的研究员,都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这一刻。
“开始吧。”白杨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沈桦林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指,按下了“小灵通”上的一个按钮。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从听筒中传来,紧接着,是几声短暂的“滋滋”杂音。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一个略显模糊但清晰可辨的声音,从“小灵通”的听筒中传了出来,回荡在寂静的办公室里——
“喂……喂?沈工,能听到吗?我是王明!”
声音虽然带着一点点电流的底噪,但那确实是王明的声音!
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听到了!听到了!是王明的声音!”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张教授激动得老泪纵横,他颤抖着嘴唇,不断地重复着:“这……这简直是奇迹啊!”
沈桦林更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对着听筒大声喊道:“王明!我听到了!听得清清楚楚!你再说几句!”
食堂那边,同样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王明和李刚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小灵通”,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沈工!我是王明!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王明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甚至能听到听筒里传来的沈桦林的欢呼声。
整个研究所,沉浸在一片狂热的庆祝气氛中。
科研人员们互相拥抱,有的甚至喜极而泣。
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亲手将科幻变成了现实,他们亲手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通信世界的大门。
白杨站在人群中央,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他看着这些激动不已的科研人员,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团队凝聚力和国家力量的体现。
他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各位,恭喜你们!你们做到了!”白杨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穿透力,瞬间让喧嚣的食堂和办公室安静了下来:“这是我们‘灵通计划’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你们的努力和智慧,将永远被铭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接下来,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这两部原型机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后续测试和优化,包括信号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电池续航、小型化、以及与现有电话网络的无缝连接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扩大信号塔的覆盖范围,进行更远距离的测试,以验证‘小灵通’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白杨指了指手中的原型机:“这些后续的工作,将由各小组协同完成。我相信,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听到白杨的指示,原本还沉浸在喜悦中的研究员们立刻清醒过来,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们知道,白所长说的没错,成功只是暂时的,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
白杨也明确表示,接下来的具体测试和优化工作,他将不再全程参与,而是放手让各小组自行攻坚。
他相信他的团队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工,张教授,王明,李刚……所有人都听着。”白杨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从现在开始,除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和测试外,各小组还需要将所有已经取得的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归档。”
“包括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算法模型、测试报告等等,务必做到详尽无遗,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追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中带着深意:“同时,沈工,你和你的团队,要负责将‘小灵通’项目的核心技术资料,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
“这份报告,将是未来我们与国家通讯部门以及军方进行对接的重要依据。王明、李刚,你们两位作为技术骨干,也要协助沈工完成这项工作。”
“是!白所长,保证完成任务!”沈桦林、王明和李刚齐声应道,他们知道,这意味着“小灵通”项目即将从研究所内部走向更广阔的层面。
白杨还特别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所有资料,都必须严格保密,按照最高密级进行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外传。这不仅仅是技术秘密,更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完这一切安排后,白杨知道,“灵通计划”的阶段性任务算是告一段落了。
从理论攻关到原型机出世,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凝聚了整个研究所的心血和智慧。
第二天上午,白杨叫来了自己的助理小李。
“小李,这份文件,你亲自送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交给周部长。务必亲手交到他手上,并且强调,这是‘灵通计划’的阶段性成果报告,非常重要,请他务必亲自审阅。”白杨将一份厚厚的牛皮纸袋递给小李,语气郑重。
小李接过文件袋,感受着里面的分量,知道这绝非普通文件。
他立刻立正,庄重地说道:“白所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亲自送到,并传达您的指示!”
“去吧,路上注意安全。”白杨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这份文件,是绝密。除了周部长本人,任何人不得翻阅。你也要注意保密。”
“是!”小李再次敬礼,转身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白杨看着小李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灵通计划”走到这一步,已经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有了这两部原型机,以及完整的理论和技术资料,接下来的推广和应用,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