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赏花宴后,沈清宁在京城贵妇圈中算是正式露了面。她的“闻香曲”和沉稳得体的表现,让她不再是那个模糊的“侯府庶女”,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清雅、有才情、气度不凡。
随着社交季的深入,她陆续收到了其他一些府邸的请柬。有些是与周府关系不错的,继续带着试探和审视;有些是与王玉妍家交好的,带着善意和好奇;还有一些则是纯粹因为好奇,想亲眼看看这位从洛京来的“奇女子”。
沈清宁没有回避,她选择性地接受了一些邀请。她依然保持着低调的风格,衣着朴素却不失品味,言谈谦逊。但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应对,而是更加主动地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智慧,利用每一次社交机会来达成她的目标。
她不再只在才艺展示环节露锋芒。在与人交谈时,她会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比如,在一次夫人们的茶会上,她们谈论起城郊最近发现的一种怪病,束手无策。沈清宁想起前世了解的一些基础医学知识,不经意地提到了病症可能与水源或某种草药有关,以及一些简单的隔离和消毒方法。她没有深入讲解,只是点到为止,却让在场的夫人们眼前一亮,觉得她并非寻常闺阁女子。
在一次小型诗会上,大家轮流作诗助兴。沈清宁作的诗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缠绵情爱,而是意境深远,或写山水之辽阔,或抒发淡泊宁静的心志。她的诗风独特,自成一派,既符合她目前隐居的形象,又暗含着她内心的强大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与一些小姐们交流时,她会巧妙地引导话题,从诗词歌赋转向她们家族的产业,或者她们听闻的一些京城新闻。她从不首接询问敏感信息,而是通过闲聊的方式,侧面打听。比如,问起某家经营的丝绸庄生意如何,能否买到某些特别的面料,借此打探锦绣商行对丝绸市场的控制程度。
她甚至在与王玉妍等少数几位真心相交的朋友私下聚会时,会更加深入地交流。王玉妍性格单纯善良,但她毕竟是礼部侍郎之女,能接触到一些沈清宁无法接触到的信息。王玉妍会向她抱怨礼部的一些繁文缛节,或者提及父亲最近为某个奏折烦心,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抱怨,在沈清宁听来都可能是朝堂风向的信号。
通过几次社交亮相,沈清宁成功地在京城贵妇圈中站稳了脚跟,树立了“有才情、有气度、行事低调但不可小觑”的形象。她成功地将“侯府庶女”的身份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她不再是被审视和排挤的对象,而是被好奇、被欣赏、甚至被拉拢的对象。
这份初步建立的声望和人脉,虽然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敌人,但为她在京城的行动提供了便利和掩护。她可以更方便地参加各种聚会,接触不同层次的人,收集更多信息。她的“运用之妙”,正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交场中,悄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