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秀才处回来,沈清宁的心绪更加复杂。锦绣商行,这个名字像幽灵一样,在她京城之旅的每一步都阴魂不散。从洛京赵管事的异常、王氏母女的计划,到姑奶奶留下的听月轩、京城茶楼的传闻、方秀才的评价,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这个新兴的庞然大物。
她将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在脑海中重新梳理:
洛京侯府: 侯府的发家史据说与城东的某种生意有关。赵管事在她前往城东前失踪,并且与王氏母女密谋将她嫁去城东的某个地方。
姑奶奶的遗产: 姑奶奶在城东留下了“听月轩”这座成衣铺子,其账目异常,有不明来源的大笔资金进出,且赵伯曾看到有非寻常顾客出入。姑奶奶曾说宅中“内有乾坤”,可能也与隐藏的秘密有关。
京城传闻: 锦绣商行近年快速崛起,背景神秘,行事狠辣,垄断货源,势力渗透至民间和朝堂。坊间有传言其管事姓赵。
物证: 金锁片上的纹饰与侯府藏书阁舆地志上的标记相似,指向某个地域或势力。
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沈清宁脑海中形成:
侯府早年的发家,可能就是通过与某个位于城东的势力或家族进行某种秘密交易或合作完成的。
姑奶奶当年脱离侯府,或许就是因为知晓或参与了这些秘密,并在城东置下铺子作为某种掩护或联系点。
赵管事失踪,很可能与他知晓了侯府与城东秘密交易,或与锦绣商行的关联有关。他原计划送沈清宁去城东,可能也是想将她送往这个秘密联系点。
锦绣商行,极有可能就是当年与侯府进行秘密交易的势力,或者是由这个势力发展壮大而来。听月轩作为姑奶奶留下的铺子,很可能就是锦绣商行在城东的一个秘密据点、资金中转站或货物集散地。它的异常账目,就是这种秘密交易的记录。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听月轩不仅仅是姑奶奶留下的一个产业,更是她留下的一把钥匙,首接指向侯府和锦绣商行核心秘密的所在地。
“赵伯,”沈清宁看着赵伯,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关于听月轩,您还记得姑奶奶有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或者,有没有与听月轩有关的、让您觉得奇怪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赵伯仔细回想,摇了摇头:“姑奶奶对听月轩提得很少,只说让我按时去收账本,铺子里的事情全权交给秋月掌柜。她从未让我去看过铺子里的货物,也从未让我在铺子里等过任何人。”
“秋月掌柜是姑奶奶的老人,可靠吗?”
“可靠。”赵伯肯定道,“秋月跟着姑奶奶三十多年了,是姑奶奶亲自挑的听月轩掌柜。为人本分老实,做事勤快。就是胆子小了些,对账本上的异常,她虽然有疑虑,但姑奶奶不让问,她就真的一句没多问。”
沈清宁沉思。秋月的本分和胆小,既是优点(不会泄露秘密),也是缺点(可能无法提供更多主动的信息)。她需要亲自去听月轩,去验证她的猜测。
“赵伯,您能不能安排您在城东的朋友,比如孙瘸子,暗中去听月轩周围探查一下?”沈清宁吩咐道,“看看铺子附近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员频繁进出,或者有没有什么货物在不寻常的时间运进运出。特别是夜里。”
“夜里?”赵伯有些惊讶,“铺子夜里是不开门的。”
“正是因为夜里不开门,如果在夜里有什么异常,反而更说明问题。”沈清宁说,“还有,留意是否有锦绣商行的人在附近出现。”
“好,老奴这就去安排。”赵伯知道事情重大,立刻应下。
沈清宁知道,贸然闯入听月轩是极为危险的。她需要先通过外围的打探,确认铺子的异常活动,最好能摸清对方的规律,再制定渗透进去的计划。城东的听月轩,将是她在此卷中最重要的调查目标。揭开它的秘密,很可能就能揭开侯府发家的黑幕,触摸到锦绣商行的核心,甚至找到失踪的赵管事。而这一切,都预示着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