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 第87章 赵伯的故人,隐藏的信息源

第87章 赵伯的故人,隐藏的信息源

加入书架
书名: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作者:
谋渊
本章字数:
3254
更新时间:
2025-07-09

京城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要在这张网中生存和行动,信息至关重要。沈清宁深知这一点。官方邸报、朝堂消息有其局限性,而且她作为一个无根无基的女子,很难接触到这些。市井传闻虽然零散,却往往蕴藏着更真实、更广泛的信息。而要获取这些信息,就需要有人脉和渠道。

她想起了赵伯提及的姑奶奶在京城留下的几位旧友。他们并非显赫权贵,却在各自的领域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信息网络。

“赵伯,您之前提到,姑奶奶在京城还有几位故人?”沈清宁问道,“他们都在哪个行当?”

赵伯点了点头:“是。姑奶奶当年行事低调,不与权贵深交,但结识了一些各行各业的朋友。比如老秀才方远山,虽然屡试不第,却学识渊博,喜欢在茶楼酒馆里听书评古,与不少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和落魄文人相熟,这些人虽然没权没势,但耳目灵通,消息渠道广得很。”

“还有孙瘸子,”赵伯继续道,“他是个锁匠,手艺极好,京城大大小小的锁,没他打不开的。他常年混迹在市井巷陌,跟码头、帮派、甚至乞丐窝里的人都有往来,这些地方的消息,往往比官面上知道的更早、更杂,也更真实。”

沈清宁眼睛一亮。这正是她需要的信息网络!一个连接文人墨客、一个连接市井底层,这几乎涵盖了京城民间信息流动的两个重要层面。

“他们现在可还健在?与赵伯您还有联系吗?”

“都在,而且都还好。”赵伯笑道,“老奴这些年虽然清闲,但姑奶奶嘱咐过,要与他们保持联系。每隔一段时间,老奴都会去拜访他们,喝茶聊天。”

“太好了。”沈清宁心中欣喜,“赵伯,我想先去拜访一下方秀才。我想通过他,了解一些京城的近况,特别是……关于一些新兴势力和商行的传闻。”她意有所指。

赵伯心领神会,知道她想打听的是锦绣商行。他有些担忧:“大小姐,方秀才那里人多嘴杂,您亲自去……”

“我不会暴露身份。”沈清宁打消他的顾虑,“我会像普通求教的晚辈一样,安静地听。了解京城,总不能只听您说的,也要听听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京城是什么样子。”

她想起了茶楼里听到的传闻,那些真实的、带着个人情绪和经历的声音,往往更能反映事情的本质。方秀才接触的是另一类人,他们的议论或许更偏向于文化、政治、甚至是那些落魄官员的怨言,这能让她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京城。

在去拜访方秀才之前,沈清宁让赵伯先行一步,与方秀才通了气,只说有位姑奶奶的故人晚辈想请教些问题。方秀才与姑奶奶交情颇深,闻言欣然应允。

次日,沈清宁在赵伯的陪同下,来到方秀才的住所。那是一处位于城南的简陋小院,屋内堆满了书籍,茶具虽旧却擦拭得干净。方秀才年过花甲,精神矍铄,虽然衣衫朴素,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文人的风骨。

沈清宁以晚辈之礼拜见,言谈谦逊有度,并没有首接询问敏感话题,而是先请教了京城的风土人情、诗词书画,甚至是对某些时事的看法。她展现出的学识和见解,很快就赢得了方秀才的欣赏。

在谈话间,沈清宁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了京城的商业和经济。她问起哪些商行近年发展迅速,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方秀才捻须一笑:“说起商行,近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个锦绣商行了。崛起不过几年,却己是庞然大物,连老夫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都有所耳闻。据说他们行事大胆,不拘一格,但凡被他们看上的生意,很少有做不成的。”

他叹了口气:“不过,树大招风啊。听说他们垄断了不少货源,压得那些小商贩苦不堪言。朝中也有不少人在议论,担忧其势力过大,恐怕会扰乱市场。”

方秀才的视角,是从文人和士大夫对经济秩序和潜在社会影响来评价锦绣商行,这与茶楼里听到的底层百姓的抱怨相互补充。沈清宁意识到,锦绣商行不仅在民间有强大的渗透力,其快速扩张己经引起了朝堂的关注,甚至可能涉及到朝中的党派之争。

这次拜访,让沈清宁对方秀才这位民间智囊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她打开了通过文人网络获取信息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再次印证了锦绣商行在京城势力之庞大和背景之复杂。这个商行,与侯府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关系?听月轩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问题在她心中萦绕不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