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在京城郊外的亮相,犹如平地一声雷,彻底炸响了大梁朝野。皇帝的“好!好!好!”三连赞,以及当场设立“工部奇物司”的旨意,无不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楚云,这个曾经的纨绔世子,一跃成为了大梁朝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人物。
然而,楚云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蒸汽机的展示,仅仅是打开了一扇门。真正的“科技树”要生根发芽,必须从最基础的民生开始。而农业,正是大梁的根本。
在蒸汽机演示后的第三天,楚云便趁热打铁,再次在京郊庄园召开了第二次“奇物展示大会”。这次的主角,不再是庞大的蒸汽机,而是一系列经过改进的新式农具。
“得民心者得天下!让老百姓吃饱饭,他们才会支持你。这些老顽固,想挡我的路?那就等着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吧!” 楚云站在展示台前,看着台下乌泱泱的人群,心中豪气万丈。
他这次展示的,是基于现代农业器械原理,并结合大梁现有技术水平改进而成的“简易版”新式农具。包括:
曲辕犁的升级版:更轻便,阻力更小,耕作效率更高,且更省力。
播种机:一种能够均匀播种的简易机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出苗率。
脚踏式脱粒机:比传统人工脱粒效率高出数倍,极大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
小型水泵:结合蒸汽机原理,但体积更小巧,可独立驱动,用于小范围灌溉。
这些农具,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平平无奇,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却无疑是划时代的“黑科技”。
当农户们亲眼看到,原本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耕地、播种、脱粒工作,如今一个人,甚至一台机器就能轻松完成时,他们的眼中充满了震惊与狂喜。
“世子爷!这……这真是神仙手段啊!”一位老农激动得热泪盈眶,颤颤巍巍地跪下,“有了这神物,咱们以后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了!”
“是啊!世子爷,这东西能不能卖给咱们啊?”其他农户也纷纷跪下,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楚云立刻走上前,扶起老农,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此乃我大梁子民之福!本世子今日展示这些新式农具,便是要告诉大家,它们都能买到!而且,价格绝对公道!”
他随即公布了新式农具的定价,并强调这些农具都能批量生产。更重要的是,他宣布了一项重磅政策:“永安钱庄”将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农户购买这些新式农具!
此言一出,全场沸腾!
“永安钱庄提供贷款?真的吗?”
“低息贷款?这可是祖宗十八代都没遇过的好事啊!”
农户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这意味着,即便手头不宽裕的农户,也能通过贷款,提前享受到这些“神物”带来的便利和高产。
这种“金融普惠”的模式,彻底引爆了民间的热情。京城内外,关于永安伯世子“造福万民”的赞誉声不绝于耳。茶楼酒肆,市井街头,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哪个官员的贪腐,哪个世家的八卦,而是新式农具带来的美好憧憬。
甚至,一些民间说书人,都开始编排起了楚云的传奇故事,将他塑造成一个“天神下凡,拯救苍生”的形象。
民心所向,可见一斑。
然而,这民心的涌动,也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了另一群人的丑恶嘴脸——那些依靠土地兼并和佃农剥削为生的世家大族。
新式农具的推广,意味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佃农而言,他们可以用更少的劳作时间,获得更多的收成,甚至有能力偿还贷款,赎回土地,摆脱世家大族的盘剥。这对世家大族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动摇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混账!这楚云简首是胡闹!”
“什么新式农具?分明是想把我们世家的根基给刨了!”
“他这是想让那些泥腿子都翻身做主吗?简首是痴心妄想!”
京城内的许多世家大族私下里怨声载道,他们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对策,试图阻止新式农具的推广。
其中,以吏部尚书张之维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和一些依附于太子李牧的世家,更是跳得最欢。他们认为,楚云此举,是在**“扰乱祖制,动摇国本”**。
“皇上,臣以为,永安伯世子此举,过于激进!”朝堂上,张之维率先发难,“这些新式农具,虽然看似能提高效率,但若大规模推广,恐会打破旧有秩序,引起动荡!”
他没有首接反对新式农具本身,而是从“稳定”的角度出发,试图打压。
“张尚书此言差矣!”礼部尚书王安邦站了出来,他素来开明,且与楚震天有些交情,“新式农具能提高生产力,让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动荡之说?难不成,让百姓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便是‘稳定’吗?”
王安邦是楚云提前联合好的盟友。在蒸汽机演示后,楚云便秘密拜访了王安邦等几位开明大臣,向他们阐述了新式农具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长远影响。这些大臣深明大义,自然愿意支持。
“就是!这农具明明能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怎么就成了动摇国本了?”一位年轻的言官也站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忿,“难道非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才能显得国泰民安吗?”
一时间,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激烈交锋。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目光却在众臣之间扫视。他心里清楚,这些世家大族反对的,不是新式农具本身,而是楚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但他更清楚,民心不可违。蒸汽机的震撼,己经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如果此时他强行阻止新式农具的推广,必然会引发民怨,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众卿听着!”李隆基终于开口,声音威严,“永安伯世子所献之物,确能造福百姓。朕意己决,新式农具,当推广!尔等不必再争!”
皇帝一锤定音,那些反对的世家大族和官员,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闭嘴。
然而,他们的阻挠并未就此停止。
在朝堂上无法阻止,他们便将手伸向了地方。一些地方官府,受世家大族的指使,开始暗中阻挠新式农具的推广。他们以各种借口,如“地方特殊情况”、“百姓不习惯使用新物”等,拒绝永安钱庄的低息贷款,甚至恐吓购买新农具的农户。
“世子爷,许多地方官府,都在阻挠我们推广新式农具!”赵清河一脸焦急地向楚云汇报,“他们甚至威胁那些购买了农具的农户,说要收回他们的土地!”
楚云闻言,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这些老顽固,想挡我的路?那就等着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吧!”
“哼!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楚云冷笑一声,“真是太天真了!”
“赵清河,传令千机阁,立刻行动!”楚云吩咐道,“给我收集那些阻挠新式农具推广的地方官员和世家大族的证据!尤其是那些私下里盘剥百姓,鱼肉乡里的罪证!越详细越好!”
“同时,永安钱庄的贷款继续发放,但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们知道,只要购买了新农具,钱庄会给他们提供坚实的保障,不受宵小欺压!”
他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舆论和金融手段,继续争取民心,让新式农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则要对那些阻挠者,进行精准打击,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还有,去联系报社。”楚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多写一些关于新式农具如何让百姓富裕,让土地增产的报道。同时,也要写一些,关于那些阻挠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害群之马’的故事!”
他要利用媒体,掀起一场民意攻势,让那些阻挠者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千机阁的效率一向惊人。很快,大量的罪证便如雪片般飞到楚云手中。那些地方官员和世家大族,许多都经不起深挖,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强占民田,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楚云将这些罪证整理好,交给了李凰。
“公主殿下,这些就是那些‘害群之马’的罪证。”楚云语气平静,但眼中却带着一丝冷意,“他们不仅阻挠新式农具的推广,更是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恳请公主殿下,将其呈报皇上,还百姓一个公道!”
李凰看着手中厚厚的罪证,脸色凝重。她知道,一旦这些罪证呈报上去,京城官场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但她也知道,这是必要的。
“你做的很好。”李凰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她知道楚云此举,不仅是为了推广新式农具,更是为了借机清除朝堂和地方上那些反对他们的势力。
“为国为民嘛,这是我这个驸马爷应尽的责任!”楚云笑嘻嘻地说道。
李凰白了他一眼,却也没有反驳。
在李凰的推动下,这些罪证很快便呈报到了李隆基的御案之上。
李隆基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罪证,勃然大怒。他没想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竟然还有这么多官员和世家大族,如此嚣张跋扈,鱼肉百姓!
“彻查!严惩!”李隆基震怒之下,当即下令大理寺和刑部,严查这些涉案官员和世家大族。
一时间,京城和地方官场,风声鹤唳。许多阻挠新式农具推广的官员和世家大族,纷纷落马。他们原本以为可以依仗的背景和势力,在铁证面前,分崩离析。
这一场雷厉风行的打击,彻底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新式农具的推广,再无大规模的阻力。
永安钱庄的低息贷款也顺利发放,大量的农户用贷款购买了新式农具。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收成也明显增加。
短短数月,大梁各地的粮食产量便有了显著提升,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楚云再次赢得了大量民心。他的名望,甚至隐隐盖过了太子和三皇子。
然而,楚云知道,这还只是开始。当百姓们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他们就会更加渴望,更加依赖。而那时,他所掌控的,将不仅仅是民心,更是整个大梁的未来。
他站在永安伯府的院中,看着京城方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皇帝老儿,现在知道谁才是真正能帮你打江山的了吧?这些老顽固,不让他们吃点苦头,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己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北境,用他的“黑科技”,给那些鞑靼人一个更大的“惊喜”了。
——
某日,楚云和李凰在御花园散步。
李凰看着楚云,突然问道:“你是不是早就料到,那些人会阻挠新式农具的推广?”
楚云一脸无辜地眨巴着眼睛:“哎呀,公主殿下,您这话说的,我哪有那么神机妙算啊?我只是觉得,咱们大梁的百姓这么淳朴善良,肯定会支持好东西的嘛!至于那些阻挠的……那肯定是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嘛!”
李凰翻了个白眼:“少来!你那眼神,分明就是‘看穿一切’的表情!”
楚云哈哈大笑:“哎呀,公主殿下,您真是火眼金睛啊!不过,我这叫‘大智若愚’,你懂的!毕竟,扮猪吃老虎,才是最高境界嘛!”
李凰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忍不住笑了。和这个男人在一起,总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