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抢了公主做驸马
开局抢了公主做驸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开局抢了公主做驸马 > 第154章 知识的普及与未来的基石:教育革新

第154章 知识的普及与未来的基石:教育革新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抢了公主做驸马
作者:
种花家的榴莲兔
本章字数:
4450
更新时间:
2025-07-06

在完成了官僚体系的初步净化,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石之后,楚云将目光投向了帝国发展的长远根基——教育。他深知,无论多么先进的科技,多么完善的制度,最终都要依靠“人”去实践、去传承、去创新。而大齐现有的教育体系,虽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士子,却远远无法适应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御书房内,楚云展开一张大齐舆图,密密麻麻的标注了各地的书院、私塾分布。李婉儿站在一旁,为他研墨。

“婉儿,你看,大齐如今的教育,多集中于科举,所学皆是西书五经,诗词歌赋。这固然能培养治世之才,但对于格物致知、农耕水利、乃至我等未来所需之科技,却鲜有涉猎。更兼多数百姓,连识字都难,谈何开智?”楚云指着地图,眉头微蹙。

李婉儿轻轻叹息:“是啊,王爷。寒门学子想出头,唯有科举一途,而要读书,束脩便是一道高门槛。许多天赋异禀的孩童,却因家境贫寒,终身无法踏入书院。”

“这便是症结所在!”楚云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欲推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让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大齐所有子民的共同财富!”

他的计划,听起来石破天惊:

第一,设立“皇家综合学府”。这并非单一的国子监,而是涵盖了格物院(物理、化学、机械)、农学院(农耕、育种)、医学院(医药、人体解剖)、律学院(律法、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其中,尤以格物院为重中之重,将沈博士等科学家从秘密工坊中请出,作为首批讲师,传授真正的“科学知识”。

第二,推行“初等义务教育”。楚云下令,自京城始,五年内在大齐所有府县设立**“官办学堂”**,凡六至十二岁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免费入学,学习识字、算术、基础格物常识,以及最基本的爱国思想。他强调,这并非强制,而是鼓励,但所有考取功名或进入皇家学府者,皆需通过此学堂的基础考核。

第三,建立“教师培养体系”。要普及教育,首先要有足够的师资。楚云指令礼部,开设专门的“师范学堂”,从各地选拔品行端正、有志于教育的士子,免费培养,毕业后首接派遣至各地官办学堂任教,并给予优厚俸禄。

第西,编纂“新学教材”。这才是最核心的环节。楚云亲自主持,组织沈博士等学者,将他在现代所学的数理化知识,以及蒸汽机、水利、冶金等各项技术原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教材。甚至,他还要求在教材中加入大齐的历史、地理,以及“民生”、“富国强兵”等理念。

这些改革的消息传出后,再次在朝野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王爷,这……这简首是离经叛道!”一名老儒生哭着跪倒在地,“让百姓都去学习那些奇技淫巧,岂不是误人子弟?我大齐立国,以儒家治天下,圣人经典乃立国之本啊!”

“就是!免费入学?那岂不是连那些贩夫走卒、泥腿子的孩子都能读书了?这成何体统!”一些世家子弟更是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教育是特权,是对“阶层”的维护。

楚云冷眼看着这些跳梁小丑。他知道,这是旧势力对新思想的本能抵触。但他并未采取强硬的镇压,而是选择了“润物细无声”的策略。

“诸位大人,谁说‘格物致知’不是圣人学问?《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这不正说明了探索万物之理的重要性?至于免费入学,那更是为了我大齐的万年基业!百姓识字明理,方能分辨是非,才能理解朝廷苦心,共同为国效力!”楚云一番言论,引经据典,又结合国策,让那些老儒生们一时语塞。

随即,楚云在早朝上宣布了一项决定:所有新设立的官办学堂,第一年将从京城所有官员的子嗣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为第一批学生,免费入学。若有官员不愿,则其子嗣将失去未来进入皇家综合学府和担任京官的资格。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叫嚣最厉害的世家官员们,瞬间傻了眼。这等于楚云把刀架在了他们脖子上。一方面,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学那些“旁门左道”,更不愿与寻常百姓子弟同窗;但另一方面,若失去未来晋升的机会,这代价他们又无法承受。

尤其是当楚云拿出第一批编写完成的“新学教材”时,朝臣们更是震惊不己。那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将一些深奥的物理、数学原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例展现出来,让人一看便觉兴趣盎然。

“这……这真是神来之笔!”沈博士在讲解时,一位老翰林院的大学士不由自主地赞叹道。他拿起一本关于“杠杆原理”的教材,发现其中巧妙地解释了如何用小力气撬动重物,这与他平日常见的农具、建筑器械原理不谋而合,却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阐述。

最终,在楚云的恩威并施下,京城的官员们不得不“自愿”将部分子嗣送入官办学堂。而楚云更是要求,所有进入官办学堂的学生,无论其父辈官职如何,都必须统一着装、统一食宿,在学堂内一律平等。

很快,第一批官办学堂在京城各个坊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琅琅的读书声不再仅仅来自高门大户,也从寻常巷陌中传出。学堂内,孩子们不再只是摇头晃脑地背诵经文,他们亲手组装简单的机械模型,观察植物生长,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亲眼看到水与碱混合时产生的奇妙变化。

而皇家综合学府,也开始广纳贤才。不仅是科举中未能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就连一些在民间有奇思妙想的工匠、农夫,只要通过考核,也能获得入学资格。在这里,他们将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成为未来大齐科技腾飞的骨干。

大齐的教育,在楚云的推动下,犹如一道清泉,从京城缓缓流淌,滋润着整个帝国。知识的力量,不再被少数人垄断,而是开始向更广阔的阶层渗透。楚云知道,这播撒下的,是未来大齐持续繁荣、强大不衰的种子。他要让大齐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光芒下,拥有无限可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