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这个味道,只有你有”,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团建之后,林溪和陈野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微妙而心照不宣的新阶段。
在篮球社,陈野依旧是那个要求严苛、气场强大的社长。训练时,他的指令依旧简洁有力,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个队员的动作,对林溪记录数据的准确度也毫不放松。林溪也依旧安静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整理器材、记录数据、准备毛巾和水。
但有什么东西,己经悄然改变了。
训练结束后的饮品时间,不再是沉默的“交易”。陈野喝完,不再立刻转身离开,而是会短暂地停留。他可能会看着林溪收拾背包,随口问一句:“下周物理测验范围定了?” 或者在她递上记录板时,低声说一句:“刚才那个战术,记重点。”
林溪会轻声回答他的问题,或者点点头,目光偶尔会撞上他看过来的视线。那双墨玉般的眸子深处,冰雪似乎己彻底消融,只剩下一种深邃的平和和不易察觉的专注。空气里流淌着姜糖的暖香和一种无声的默契。
放学后,陈野会“顺路”和林溪走一段。他推着那辆黑色的山地车,走在她身侧。两人之间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并不亲密,却也不再疏离。有时是沉默,只听得到车轮滚动的声音和傍晚的风声;有时陈野会简短地聊两句训练的事,或者吐槽某个难缠的老师。林溪则轻声分享她新发现的姜糖配方,或者美术课上遇到的趣事。
他会在她提到某本画册时,第二天“恰好”把那本画册放在她桌上;她会在他说训练太累肩膀酸时,默默地在姜糖水里多加了一味舒缓筋骨的草药。
他们一起在图书馆自习。林溪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她专注画画的侧脸上,笔尖在速写本上沙沙作响。陈野坐在她对面,面前摊开的是厚厚的物理习题集和篮球战术笔记。他偶尔抬起头,目光掠过她低垂的睫毛和微微抿起的唇,会在她遇到难题蹙眉时,用笔轻轻敲点她的本子:“这里,辅助线画错了。” 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耐心。
林溪的速写本上,属于陈野的页面越来越多。不再仅仅是球场上的英姿,还有图书馆里他低眉解题时认真的侧脸,阳光下他推车时被风吹起的额发,甚至是他偶尔被她逗笑时,嘴角那转瞬即逝的、却无比清晰的弧度。每一笔,都带着她心底悄然绽放的欢喜。
周宇和其他队员成了最热心的“观察员”和“气氛组”。训练时,看到陈野的目光下意识飘向场边的林溪,会故意夸张地咳嗽;看到林溪给陈野递水时微红的脸颊,会挤眉弄眼地起哄。陈野会板着脸瞪回去,却不再用冷气压镇压,那眼神里分明写着“少管闲事”,却无端透着一丝纵容。林溪则总是红着脸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校园的樱花早己落尽,换上了郁郁葱葱的绿叶。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暖意和青春独有的躁动。林溪和陈野之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尚未捅破,但心照不宣的靠近,如同藤蔓缠绕着大树,无声无息,却坚韧有力。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指尖的微触,每一次他低沉嗓音叫出她的名字,都像一颗小小的姜糖,在她心里融化开一片甜暖的涟漪。她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不可阻挡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