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棋坛却迎来了一阵肃穆的风。
继俞晓阳九段正式封刀后,桑原棋圣与林厉国手的退役声明几乎同时出现在围棋协会官网首页,铅灰色的标题在屏幕上泛着沉甸甸的光。
桑原棋圣的退役是毫无征兆的,在棋圣战决赛前夕,他在社交媒体上只发了一张黑白照片——棋盘上孤零零摆着一枚黑子,配文是“此局己终”。没有告别会,没有采访,连老对手俞晓阳都是从新闻里得知这个消息。
林厉国手的退役则早有预兆。半年前他就在公开场合坦言“力不从心”,只是没人料到,这位总在赛场上咬着牙把劣势扳成胜局的老将,会选择在培养新生代棋手的日常中,为职业生涯画上句点。
围棋协会连夜为两位传奇安排退役纪念活动,却只收到桑原棋圣经纪人的婉拒:“老师说,棋盘才是最好的告别仪式。”
而林厉国手虽然答应出席发布会,却要求一切从简,他说:“比起鲜花和掌声,我更想把最后一点精力留给年轻人。”
两位传奇的离开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棋坛激起千层浪。最显眼的涟漪,是棋圣战与国手战的报名人数创下历年新高 ——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属于新一代的交接棒,在这个炽热的夏天,注定要完成一场热烈的传递。
时光站在棋圣战签到处时,指尖还残留着桑原棋圣徽章的温度。
三天前,他去拜访老人,对方执意把这枚刻着 “韧” 字的徽章塞给他:“小家伙,棋圣不是头衔,是让围棋活下去的人。”
此刻电子屏滚动着参赛名单,他的名字旁边紧挨着一串熟悉的对手,另一边,“俞亮” 两个字闪着冷光,如同夏日里的一丝清凉。
话说,俞亮在国手战赛场的状态堪称锐利。
首轮对阵林厉国手的关门弟子,俞亮执黑以星小目起手,看似寻常的布局却在第五手突然使出“雪崩型”的变招,这招在现代棋谱中己鲜少出现,却被他下出了破局的凌厉。
棋盘上黑白子犬牙交错,他的每一步落子都带着对旧有定式的革新,仿佛在向逝去的前辈们证明,新时代的棋手正以自己的方式,重塑围棋的边界。
休息室里空调正凉,他翻看着林厉的退役访谈,忽而想起父亲曾说:“真正的国手,要能在新旧棋路的裂缝里开出花来。”
放下围棋周刊,时间刚刚好,转而关注起了时光的比赛。
棋圣战八强赛几乎成了时光的 “古棋试炼场”。
此时此刻,时光二段执白面对张九段滴水不漏的布局,却在中盘阶段突然放慢落子节奏。
他的目光扫过棋盘左上角,那里的棋形让他想起褚嬴曾说过的“看似死地,亦有生机”。可是,生机在哪呢?
思忖间,他又想起褚嬴还说过“每颗棋子落下去,都要带着破局的勇气”。
深吸一口气,时光的白子精准落在棋盘上,那清脆的声响,恰似新旧棋魂的一次隐秘对话,在闷热的赛场里激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震颤。
这手棋落定的瞬间,时光恍惚觉得褚嬴并未远去,那些深夜对弈的记忆,连同他的谆谆教诲,都化作棋盘上跳动的黑白精灵。
赛场的喧嚣在耳畔模糊,他盯着逐渐成型的棋局,突然意识到,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对旧路的复刻,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思维里重获新生。
观赛的棋手们围在观战室的大屏幕前,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说时光这手棋太过冒险,也有人赞叹他把古谱用得精妙。
时光却沉浸在棋局中,耳边回响着褚嬴曾说的“棋无定式,随心而走”,他明白,此刻的每一步落子,都是对前辈的致敬,更是对围棋未来的探索。
终局前,时光突然祭出褚嬴教的 “倒脱靴” 古谱招法,当最后一手棋落下,裁判数子的指尖都在发颤 —— 这是近五十年来首次在职业赛事中出现完整的古棋活棋定式。
时间一晃,国手战己经进入半决赛厮杀了。俞亮的对手是 “乱战王” 唐晓春,恰好是林厉国手的宿敌。
对方故意用七十年代的 “大雪崩” 定式挑衅,反观俞亮,他的落子冷静而果决,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将对手的挑衅巧妙化解,又以全新的棋路发起反攻。
那些创新的招法,既有俞门惯有的理性锋芒,又不失围棋本身的灵动韵味,棋盘上新旧棋风的碰撞,看得观战的林厉国手频频点头,额角的汗珠也仿佛为这精彩的对局而兴奋。
经过激烈的角逐,时光终于迈进了棋圣战决赛的大门。
决赛日的阳光格外刺眼,穿过幽玄棋室的花窗,在时光与赵阳的棋盘上投下菱形光斑。
上届棋圣候选人的星小目布局稳如泰山,时光却在第七手突然切换成 “中国流” 变体,这是桑原棋圣最擅长的布局,此刻被他下出了几分褚嬴的飘逸。
当裁判宣布时光以 1/4 子获胜时,观战室里的桑原老人突然起身鼓掌,掌声在寂静的观战室里格外清亮。
“承认了。”时光合上折扇,向对手颔首。
“你很强,恭喜了,时光棋圣。”赵阳输得心服口服。
国手战决赛的终局则来得更晚些,夜幕己降临,赛场的灯亮如白昼。
俞亮与李威的对局熬到了加时,当俞亮的黑子在右上角走出林厉国手标志性的 “立二拆三” 时,转播镜头突然切到观众席 —— 林厉正把国手证书的复印件按在玻璃上,对着灯光仔细看,仿佛在确认这传承的印记……
颁奖礼上,时光的棋圣奖杯与俞亮的国手勋章在聚光灯下交相辉映,如同夏夜的星辰。
记者追问时光是否有信心通过应氏杯选拔赛,时光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古棋谱:“总得让老祖宗的招法也见见世界赛场。”
记者笑了,又问俞亮:“同门师兄弟终于要在世界赛场上会面,作何感想?”
俞亮则看向方绪所在的席位,嘴角微勾:“我等这一刻很久了……”
颁奖礼的余韵尚未消散,围棋世界的齿轮便又开始飞速转动。棋手们稍作休整,便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战场——应氏杯选拔赛,那里将决定谁能代表国家,在国际赛场上捍卫荣誉。
应氏杯选拔赛的硝烟比盛夏的天气更烈。
经过无数职业棋手锤炼后的岳智,在选拔赛中展现出惊人的战术储备,每一步落子都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向来稳重的许厚也凭借扎实的功底,稳扎稳打地构筑防线,将对手的攻势一一化解。
而洪河蛰伏许久后复出,凭借独特的快慢棋交替手法,在棋局中不断寻找平衡点,让对手在节奏的变换中迷失方向。
沈一朗也凭借细腻的棋感,在选拔赛中频频以精妙的官子收官制胜,每一次精准的计算都透着他独有的沉稳与智慧。
那个第一手总爱下在天元的穆青春,棋风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暗藏玄机,每一步都像是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他的节奏,在选拔赛中搅起阵阵波澜。
但最终站在积分榜顶端的,是时光。他在决胜局对许厚时,把桑原的 “韧” 与褚嬴的 “灵” 拧成一股绳,让看台上的韩国观察员忍不住用中文惊叹:“活了,这棋活了。”
最终,时光、许厚,岳智三人脱颖而出,与方绪、俞亮成为中国出战应氏杯的代表棋手。他们收拾行囊,带着对胜利的渴望与传承围棋精神的使命,奔赴集训基地,迎接新的挑战。
集训基地的铁门在夏末那天关上。方绪把印着 “五星红旗” 的队服递给西人时,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银杏叶还带着夏日的绿意。
“应氏杯的对手里,有藤原悠太的‘量子流’,还有金敏秀的‘闪电手’,你们的新头衔,得在棋盘上验验货,绝不可松懈了!”方绪一改往日作风,俨然一个尽责的领队模样。
棋手们各自投入紧张的备战,集训基地里满是专注与决心的气息。
深知自己与队友差距的岳智,在AI分析室里日夜鏖战,试图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破局之道。他的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棋谱与数据曲线,空调嗡嗡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无声的战斗助威。
俞亮的笔记本上写满了 “应对策略”,每一页都标注着对手的弱点与自己的改进方向,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体。
台灯在深夜里投下暖黄的光晕,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他时而对着棋盘喃喃自语,时而又快速在本子上记录新的思路,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与未知对手的提前博弈中。
许厚在复盘纸上画满箭头,每一道线条都标注着对手的行棋逻辑,那些交叉的箭头仿佛战场上的行军路线图,将局势的变化与应对策略清晰呈现。
他时而对着棋盘模拟推演,时而又将新的想法补充到纸上,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方绪则把各国棋手的习惯手数制成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对手的偏好布局、关键时刻的常见选择,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习惯手癖。
他戴着金丝眼镜,反复比对数据,时不时与身旁的AI助理交流几句,试图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破敌的关键钥匙。
时光的书桌上堆叠了许多棋谱,还有一沓厚厚的笔记,打谱是为了学习定式,记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定式。
他翻阅了无数古棋谱,又重新与未曾谋面的前辈们对弈,衍生了新的棋谱,在一次次的模拟对弈中,细细地感受着千年的围棋之力,不断汲取精华。
“褚嬴,如果是你,这一步你会如何破解?”遇到难题的时候,时光第一想起的仍旧是褚嬴……
就在集训进入白热化时,桑原棋圣的新动向再次引爆棋坛。“重启白龙杯” 的消息被《围棋周刊》用头版整版报道,这个停办三十年的传奇赛事,曾见证了中日韩三代棋手的巅峰对决。
报名通道开启当天,藤原悠太的名字出现在国际区首位,高永夏的经纪人则发来邮件:“奖金不是重点,要的是与棋圣头衔得主同场。”
时光在训练间隙刷到这条新闻时,俞亮正对着白龙杯的旧棋谱出神。
那是桑原送给时光的复刻本,泛黄的纸页上,褚嬴(即是当时的白子虬)当年的对弈痕迹像几粒深埋的种子,正等着在新的棋盘上发芽。
“听说冠军能获得各国古棋谱库的终身使用权限。” 俞亮突然开口,指尖点过谱上的 “天元” 位置,“你不想看看吗?”
时光笑着翻过应氏杯的备战笔记,纸张在手中发出轻响:“不急,先让世界看看,现在的中国棋手,能把古棋谱下出多少新花样。”
白龙杯啊,原来这就是桑原前辈说的惊喜,的确很让人心动。
夜幕下的集训基地亮起盏盏灯火,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与键盘敲击、纸张翻动的声音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时光翻开桑原赠予的旧棋谱,泛黄的纸页间仿佛还萦绕着当年对局的硝烟。
“褚嬴,准备好了吗?这一回,我带你走向世界!”时光似乎做了某种决定。
窗外的蝉鸣渐渐稀疏,夏天即将过去,但属于他们的围棋故事,正如同这夏日的余温,在黑白世界里持续发酵,等待着在更广阔的赛场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