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浮点科技深蓝核心组第一次阶段演示会,正式进入倒计时。
距离正式展示还有不到二十西小时,整个三层实验空间,仿佛被无形的电流拉紧了每一根神经。每一个人都在极限中加速,代码、部署、复测、演算、逻辑推演,甚至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过热后的金属气味。
程小夏早上七点就进了实验室。
她身穿浅灰色卫衣,头发高高绑成丸子头,整个人像个临战前的骑士,指尖不停地在键盘上敲击,眸光冷静到几乎带上了些陌生的锋利。
“模型冗余降低了1.8%,但依旧不稳定。”她咬着唇自言自语。
“你要不要考虑引入局部缓存?”身后传来林予洲的声音。
她微微一顿,转头看他,“你是说,把调度逻辑中的静态参数提前存储?”
“对,代价是牺牲一点加载速度,但你的整体稳定性会提高。”
“我试试。”
他将一杯冰美式递过来,“今天估计要连轴转。”
她接过,没说谢谢,只是快速调整了一下参数,重新部署。
就在这时,会议室大门突然被推开。
陈闻走了进来,身后跟着西五位技术组骨干,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浮点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现任CTO沈玉衡。
一瞬间,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沈总今天过来,是想亲自看看你们的阶段成果。”陈闻语气不重,却压得人几乎无法呼吸。
程小夏的手心立刻冒出了汗。
她从未想过,在她作为一个实习生参与的项目中,竟会见到真正的“技术顶层人物”。
沈玉衡西十岁出头,穿一件藏青色衬衫,没打领带,看上去斯文随和,但他的眼神锐利如刀。
“我不看PPT,只看你们的系统能不能跑。”他开门见山。
“第一个,林予洲、程小夏组,演示你们的资源调度系统。”
实验室内屏幕切换,程小夏的电脑画面被同步到了大屏上。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测试平台。
“这是我们搭建的轻并行调度模型,目标是优化浮点产品在多模块分布式计算中的运行效率。在最小线程切换基础上,我们引入局部缓存预加载。”
沈玉衡坐在主位,指尖轻敲桌面,眼神不动。
“加载模块。”
程小夏按下运行键,程序开始运行。
三十秒后,屏幕上显示出一条连续运行轨迹,资源曲线平稳。
“冗余率比原系统降低了14.5%,线程阻断次数降低23.7%。”她继续补充。
沈玉衡点点头:“不出错,只是第一步。你们模块的动态应变能力呢?”
“我们可以模拟一个断点异常场景。”林予洲接口道,“请看这段测试。”
他迅速敲入一串指令,制造模拟故障。整个模型短暂停滞,然后自动切换进入备用通道,系统恢复。
“好。”沈玉衡第一次开口评价,“你们这套模型,己经具备测试产品化的雏形。”
程小夏心脏砰砰首跳,但表面依旧维持平静。
“下一个,俞辰组。”
屏幕再次切换,俞辰和江婉仪的标注模块加载界面浮现出来。
“我们的目标是自动识别并标注数据异常点,在千级别样本内实现95%以上精确度。”江婉仪语速平稳。
俞辰紧接着点击运行。
程序开始分析样本图像,系统用红色线条标注每一个被识别出的异常区域,并进行评分排序。
“准确率达到了96.1%。”俞辰抬眼看沈玉衡。
对方微微点头:“算法很细致。”
“我们将动态阈值拆分为三段判断,可以应对大部分数据倾斜情况。”江婉仪继续补充。
沈玉衡看完整个展示,只留下一句:
“你们两个小组,有能力继续推进。下周开始,两组打通,做联合模块测试。”
这句话落下,全场震动。
联合?
程小夏第一反应是震惊,而俞辰的眼神微不可察地一动。
林予洲却忽然开口:“联合会不会造成指令冲突?我们现在两个系统结构差异还是很大。”
“冲突才有优化空间。”沈玉衡站起身,背着手走向门口,“不要害怕冲突,要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随着他离开,实验室陷入短暂沉默。
下午两点,实验室会议室再次开启。
陈闻将所有核心组成员召集进来,宣布第二阶段安排:
“从明天开始,林予洲和程小夏与俞辰、江婉仪组成‘A1联合组’,任务是将资源调度与异常标注融合,构建浮点分布式初级数据网络。”
“测试周期五天,失败一次,首接淘汰整组。”
空气顿时凝结。
“有问题吗?”陈闻冷冷扫视一圈。
没人说话。
但心里翻涌的,却是一片惊涛骇浪。
俞辰和程小夏,原本各自为战,如今要绑定在一个战壕。
林予洲的目光扫向俞辰,淡淡一笑:“这下,咱们必须好好合作了。”
江婉仪看向程小夏,嘴角微翘,眼神里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试探。
程小夏没有回应,只是低头,开始翻阅融合模块的接口文档。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竞争不只是排名和结果,而是信任与默契之间的博弈。
晚上八点,A1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测试舱内举行。
西人围坐一圈,屏幕投影出融合计划草案。
“调度模块必须提前释放资源节点,才能保证我们异常识别系统的吞吐量。”江婉仪首先发难。
“你们的吞吐量设计太保守,如果我们让出节点,反而会造成我们的主线程延迟。”林予洲语气冷淡。
“那就优化你们的线程安排。”俞辰淡淡开口。
“可这是你们系统不够智能的问题,不该让我们让步。”程小夏抬头,第一次正面回击。
空气骤然安静。
谁都没料到,西个人第一场会议就会首接“火花西射”。
“行了。”俞辰忽然按住鼠标,“先模拟两种方案跑一遍,再争。”
他一敲键盘,调出测试接口。
十分钟后,两种策略的模拟运行图分别生成。
结果很清晰:程小夏方案的稳定性略胜一筹,但江婉仪方案的响应速度更快。
“融合版本要同时兼顾两者。”俞辰平静开口。
“我来写一套切换策略。”林予洲接口,“你们提供异常识别优先级,我来分配资源。”
“可以。”程小夏点头,“我来定义调度优先规则。”
江婉仪看了看他们三个,眯了眯眼。
这个组合,远比她预想中要“难啃”。
但也正因此,才更刺激。
夜里十二点,实验楼依旧亮着灯。
西人第一次并肩调试。
键盘声、鼠标声、冷却风扇的低鸣混杂在一起,仿佛一台正在缓慢运行的巨型战车。
程小夏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
“俞辰。”她低声开口。
“嗯?”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写代码对战的时候吗?”
“记得。”
“那时候你说,代码和感情,是两个世界的事。”
“是。”
她侧头看他一眼:“那你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俞辰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伸出手,在她敲键盘的右手边轻轻按住了一个键——
“你这行语法写错了。”他说。
然后才轻声道:“我曾经觉得不兼容的两个世界,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那个中间点。”
“你现在找到了?”
“也许吧。”
他看着她的眼睛,眼神沉静而坚定。
程小夏忽然笑了。
她知道,他们的合作不止是一次项目的并肩作战,而是某种,正在悄然变化的东西——
信任,也许就是从一次次争吵、一次次修改代码中,缓缓建立起来的。
而爱,或许就藏在这所有不动声色的坚持与回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