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县令伸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眶,心里想着要是姜大将军还在,看见大小姐这样,不知道多心疼:
“好,好,臣这身体还硬朗着呢!再干十年都没有问题,就是王妃您这一路上受苦了。
您放心,到了澄水这个地方,没有谁能够欺负您。”
“我知道于伯伯好,这不是就来投奔您了!”
姜婉文说的很客气,毕竟按照记忆里,这位于县令可是跟着原主的父亲上过战场的,对姜大将军十分的忠心。
这里是姜大将军生前给女儿安排好的退路,姜婉文觉得应该是可靠的。
更何况姜婉文一向敬佩这类人,所以初见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晚辈的位置上。
这话于县令可不敢应,大小姐能叫他于伯伯,他就能高兴很久了。等以后到了下面,那些老家伙估计还要羡慕他呢!
于县令赶紧推脱,“王妃折煞臣了。”
姜婉文牵着侄儿姜平安的手,边往屋子里面走,边招呼于县令一起,“于伯伯,我们进去说。”
于县令就笑着跟在姜婉文几人的后面进去了。
待几人坐下之后,姜婉文才把姜平安拉到身边给于县令介绍道:“于伯伯还没有见过吧!这是我大哥唯一的孩子了,叫姜平安。”
姜婉文介绍完,就让姜平安叫人,“平安,快叫于伯伯。”
姜平安立马笑着叫人,“姜平安见过于爷爷!”
于县令激动的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看着姜平安的眼神,比刚才看姜婉文可激动多了,“使不得,这使不得。”
于县令对着姜平安认真的跪下就行了个大礼,“小人于山勇见过小主子。”
吓的姜平安咻的一下蹦到了旁边,他虽然才五岁,他也知道他自己是白身,怎么能受官员的礼。
姜婉文都来不及阻止,于县令大礼都行完了。
姜婉文示意姜平安赶紧把人扶着起来,无奈道:“于伯伯不用这样,家父己经不在了,以前的大将军府现在只剩下姜平安这个五岁的稚子了。”
“王妃别这么说,只要大将军府还有人在,大将军府就一首在。”
于县令回完姜婉文的话,解下腰间的玉佩,塞到姜平安的手里,语气都温柔了起来:
“这个不值什么,小主子拿着玩。小主子以后需要什么,不要跟小人客气。到时候小人都给你找来。”
姜平安把手里的玉佩递回给了于县令,一本正经的像个小大人一样推辞:“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我有!”
于县令立马退远了一些,“你有是你有,你还叫小人一声于爷爷,小人也要给个见面礼。”
姜平安只能转头求助姑姑,见姑姑点头了,他才郑重的收下了,也对着于县令行了一个晚辈的礼,“多谢于爷爷。”
于县令也侧身躲过去了,他不能受小主子的礼。
于县令不知道小主子也会来,就没有提前把大将军托付给他的东西带在身上。这会见到小主子,在心里琢磨着下次再来的时候,就把东西带来给小主子。
这是当年大将军把东西托付给他的时候叮嘱过,只要小主子跟着大小姐来了澄水,不管年龄大小,都把东西给他。
之后姜婉文又跟于县令介绍了她身边的这几人,两人又闲扯了几句,于县令就识趣的带着人走。
姜婉文等于县令走了,也没有要立马逛庄子的意思,就让庄子上的人带傅轩铭几人下去休息了。
姜婉文自己也在如花和如月的伺候下,好好的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这个三个多月来,姜婉文都没有睡一个踏实的觉。
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日的下午,等她睡醒了,午膳的时间都过了。
不过庄子上的厨房火都没有断,就等着姜婉文醒了。
姜婉文一个人吃完一顿热乎的饭菜,整个人都有种活过来了的感觉。
姜婉文用完午膳,就让人带着她去逛庄子了,她想看看她这些良田都种了些什么?
姜婉文做好了要逛一下午的准备,结果她一出院子,看出去的就是一片荒芜。
她心里别提有多么的震惊了,在造反的地方还有空着的良田,杂草都有半米高。
马六赶紧解释,“回太后娘娘,当时大将军买这片良田的时候,并没有配佃民,也没有授予奴才自由处置的权利。
奴才也只是负责守着而己,奴才跟夫人,也只敢在旁边下人的院子前面,开垦了一小块种了一点菜。”
马六跟她夫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前两个月皇上(傅轩睿)派人来说要派人种这片地,他跟夫人都誓死没让,坚决说这是太后娘娘的私产,不准人动。
姜婉文对于这点虽然没有想到的,不过还没有人种就更好了,到时候她说种什么就种什么。
只是姜婉文还是自嘲的纠正道:“还是称呼主子吧!没听见外面说的,他们的太后娘娘死在盛阳那边了吗?”
这话姜婉文自己可以说,马六可不敢接。马六只能恭敬的应了,把称呼改为主子。
姜婉文心里想着,看来她还要去买人,这些地肯定是要种起来的。
姜婉文刚想着买人,就看见义子钟远承来了。
“承儿来的正好,我们那些人有多少有家眷的,能来不?那些两百多人想种地不?”
姜婉文觉得要是他们愿意家眷种地,男人们平日里地里的活也能搭把手,顺便兼着保护这个田庄的任务。
钟远承对于义母的提议十分的感兴趣,不过该问的他还是要问清楚:“家眷有一百五十六户,单身的有一百户!但是种地是怎么个种法呢?”
姜婉约看了看周围的地形,这个地方两面环山,一面临水,还有一面是出去的平原。
姜婉文的这一万亩地,刚好在中间,周围还有不少的地。姜婉文想把周围的那些全部都买了。
姜婉文问马六:“马庄头,我们旁边的那些地是谁的?卖吗?”
这马六还真知道,他这些年也去打听过,“回主子,都是山外面的一些农户的,他们是想卖的,就是要价比较贵。
现在澄水的良田是三两银子一亩,他们那些田地都不算良田,只能算中等,要五两银子一亩。
算得上是狮子大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