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歌平复心情,又看向一旁的萧又柔,继续测试。
“鹰爪还是绣的生硬了些,回府后再改改吧。”
什么鹰爪?许长歌顺着她的眼神看去,见她手中拿着一暗色方帕,上面隐约有些绣纹,案下光线暗淡,许长歌看不清晰。
没什么有意思的,许长歌一抬头,目光正巧落在左尊位上的太子身上。
前不久萧玦向皇帝敬了酒,所以许长歌才知道那人是太子。
萧玦这人相貌平平,并没有遗传到刘贵妃的优秀基因,而且整个人看着暮气沉沉的,丝毫没有王者之姿,反而还给人一种怯懦之感。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太子的,靠刘贵妃的宠爱吗?
又或者他颇有治国之道吧。
许长歌不去细想,静下心仔细听萧玦的心声。
他看着正同昭皇有说有笑的刘贵妃,心中想的是:“母妃,那刺客是你安排的吗?”
行刺皇帝是假,刻意陷害康王是真,那么幕后推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怀疑康王,甚至是让康王就此获罪。
从小桶那得知,昭皇共有四位皇子,大皇子和四皇子早夭,只剩萧瑜和萧玦平安长大,如果陷害一事成功,那么最大受益者便是萧玦:
他可以稳坐他的太子之位。
许长歌一早就怀疑过他,但她又觉得萧玦已是太子,若用行刺皇帝这招实在是铤而走险,所以一直没有确定。
现在看来,萧玦确实没有兵行险招,反倒是刘贵妃很可疑。
许长歌垂下眼帘,她心中疑惑,难道萧玦的太子之位已经摇摇欲坠,才会使刘贵妃想保住儿子而对萧瑜赶尽杀绝?
“小桶,萧玦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这太子当的还顺利不?”许长歌用意识跟小桶对话。
“原书里萧玦暴戾恣睢疑心深重,不过他是一路当着太子,在昭皇驾崩后顺理成章继承大统当上了皇帝。但是后期受到朝辞的挑拨,认为萧瑜意图篡位,便开始整治朝堂打压康王势力,导致前朝大臣与他离心离德,而朝辞趁着兄弟相残双方实力内耗消磨之际,将他们一网打尽。”
“好一个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谁听了不要给朝辞鼓个掌呢,只是许长歌困惑未解,还腾不出手,“太子当的顺利,可又那么忌惮康王是为什么?单纯是萧玦多疑,觉得萧瑜的存在可能会威胁到他?”
“不是可能,是真的。原书里萧玦并没有萧瑜那么适合当皇帝,而且萧瑜在朝堂上风评比萧玦的一贯要好,要不是昭皇讨厌皇后而冷落萧瑜,他于情于理都会被立为太子的。”
如果真是萧瑜最后当了皇帝,且受朝中大臣拥护,那么朝辞可能就没有机会篡位了,所以作者为了让男主顺利上位,这么安排也是用心良苦。
许长歌豁然开朗,倘若行刺一事真是刘贵妃安排,那么她应该是害怕昭皇听取朝堂之声,认为萧瑜更能堪当大任,然后将自己儿子从太子之位上拽下来,所以才设下此离间计。
好在没让她得逞。
不过,本来对付朝辞和付诗就有够难了,现在还要加上太子和刘贵妃,怎么感觉全天下都在跟自己作对啊,诚心不让她过安生日子。
许长歌想着想着不禁叹了口气,细微动作也被萧延青注意到,“你怎么愁眉苦脸的?可是身体不适?”
说着,微温的手便抚上许长歌的额。
她轻轻摇头,“没有,回去再说吧。”
许长歌眼神严肃,萧延青会意,将手撤下。
他也一直在思量,是太子要对康王府不利吗?
圆月当空,为漆黑的夜幕添上明亮的色彩,倾洒下柔和朦胧的光辉。月下人影绰绰,不多时已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萧延青和许长歌在席上并没有多少存在感,好像多两双碗筷不多,少两双碗筷不少,偶尔跟个风举杯敬酒,有上班摸鱼那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