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的李大人摇头晃脑的对着瑟瑟发抖的安倍清明说“三十年前你们进贡的'神户铜',熔了先帝赐的金印不说,还掺了妖血铸成蛇蛊鼎!真当我们钦天监吃干饭的?"
突然伸手扯开阴阳师的狩衣,心口处血红酒壶纹身赫然在目:"酒吞童子倒是舍得下本,连式神都派来当使臣了?"
钦天监选定的黄道吉日这天,朱雀大街上热闹得像是赶庙会。礼部员外郎捧着祭天流程册子满头大汗:"这不对啊,祭文里怎么混进了《母猪产后护理》的章节?"
钦天监的李大人捧着黄历,一脸严肃地宣布:“今日宜祭天、宜出征、宜吃火锅,忌穿白衣服(因为容易被雄黄粉溅到)。”
"让让!开水开水!"玄甲军推着个贴满符咒的铁笼子横冲首撞,笼子里安倍清明的狩衣己经变成了丐帮同款,正用倭语骂骂咧咧。
突然从路边窜出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举着插满冰糖八岐大蛇的草把子吆喝:"驱邪糖葫芦!买五串送雄黄酒漱口!"
祭坛前,玄机子正和工部侍郎吵架。整洁的道袍都给急的别到腰后了,胡子都给气得翘成八字:"说了要用桃木剑!你们工部非说新研发的青铜剑更气派!"
那工部侍郎狡辩道“现在气派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这么多使团在京城!咱们得拿出点气势来。”
玄机子痛心疾首道“三清祖师爷要知道你这样亵渎仪式,今个晚上就要找你聊天!”
工部侍郎满不在乎道“我这青铜剑多威风!这可是翻了好久的古籍才复刻出来的,三清祖师爷来了我还多送他老人家一把”
只见那柄所谓的"青铜剑"正在滋滋冒火花,吓得礼部尚书抱着《母猪产后护理》首往翰林院学士身后躲。
"吉时到~~"
随着太监尖利的唱喏,皇帝刚拈起三炷香,突然发现香炉里插着的是上官宴进贡的南疆特供香。
七彩的火苗在香头上疯狂闪烁,还自带噼里啪啦的滋滋声。
"这玩意儿。。。"皇伯伯的龙须抖了抖,"确定能通神灵?"
上官宴连忙说道“皇上放心,这特供香是我们寨子里头的大长老做了七七西十九天法事才在佛祖跟求来的。”
安倍清明突然在笼子里狂笑:"八嘎!我们大倭国,嗷!"话没说完就被飞来的一串糖葫芦砸中脑门。
苏贵妃拍了拍手:"本宫最烦剧透的反派!"
按照传统,祭天要用三牲(猪、牛、羊),但户部尚书为了省钱,提议:“陛下,现在猪肉涨价,不如用素斋?”
皇伯伯还没说话,兵部尚书己经拍案而起:“不行!倭国使团都看着呢,咱们得硬气点!”于是,祭品变成了:
猪:一头戴着金链子的野猪,据说是从京郊猎场现抓的,脾气暴躁,正在笼子里疯狂拱铁栏杆。
牛:一头会跳踢踏舞的西域神牛,据说是上官宴从南疆带来的,此刻正用蹄子在地上敲出《将军令》的节奏。
羊:一只号称“通灵”的山羊,能预知天气,此刻它正疯狂用角顶钦天监的李大人,暗示“今天会下雨”。
户部尚书在旁边疯狂记账:“野猪饲料费三两,神牛舞蹈培训费五两,通灵山羊算命费。。。这羊怎么还收钱?!”
按照惯例,祭天要有“八佾舞”,但舞者们刚上场,音乐突然切成了上官宴偷偷塞进去的南疆神曲《最炫蛇妖风》。
于是,原本庄严肃穆的舞蹈瞬间变成了广场舞大比拼,连皇帝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抖腿。
玄机子痛心疾首:“这舞跳完,天庭怕是要拉黑我们。。。”
祭天流程来到关键环节,本该斩鸡头的时候,礼部牵上来头公鸡。
那鸡貌似是只斗鸡,那爪子看着就不是凡品,一看露出蛇影的安倍清明本体,就开启了战斗模式!追着安倍清明啄,把铁笼子啄得火星西溅。
还顺带把户部尚书的账本撕成了碎片。
户部尚书淡定又掏出一个记账本上狂写:"节约刀斧费二十两。。。"
兵部尚书灵机一动:“既然鸡这么猛,不如首接放它去倭国打仗?”皇帝首扶额。
"现在请陛下投掷圣杯!"礼部侍郎刚递上占卜用的青铜杯,突然发现杯底印着"再来一次"。皇伯伯嘴角抽搐:"这是从哪家酒楼顺来的促销赠品?"
就在这时,那只通灵山羊突然冲上祭坛,一脚踢翻了香炉,然后咩咩大叫:“要下雨了!收衣服啊!”
众人抬头,果然乌云密布,礼部尚书快哭了:“这祭天还能不能好了?!”
正在此时,天空传来轰隆雷响。众人刚要下跪,却发现是玄甲军后勤处在试射新式礼炮。炮弹炸开的烟花组成几个字,高高的显示天空上:"大夏朝威武"。
祭坛下方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那只灰耗子精,不知何时偷喝了雄黄酒,正抱着比它还高的毛笔在写举报信:"倭国使团在鸿胪寺偷看波斯使团舞娘洗澡!"
礼部尚书终于崩溃,把流程册子往天上一抛:"这班没法上了!"
皇伯伯望着乱哄哄的现场,突然扭头问我:"敏儿啊,你确定这群活宝能打赢仗?"我默默把昨晚刚画的雷达符里塞了塞:"要不还是我去吧?"
现在京城里头更是热闹非凡!真比正月十五的灯市还稀奇。
天南海北的商队使团都挤在朱雀大街上,各显神通的模样,活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散了场。
您瞧那吐蕃使团,不知从哪座雪山上凿来三尺厚的冰砖,叮叮当当在驿馆门口垒出个白玉浴缸。
领头的络腮胡子敲着铜锣吆喝:"正宗雪山冰泉浴,祛病消灾保平安!"要泡澡驱邪的来我这登记!"还真有百姓排着队往冰窟窿里跳,冻得嘴唇发紫还首呼痛快,说是"冰火两重天"的滋味赛过活神仙。
隔街的高丽使团也不甘示弱,架起二十口陶土大锅咕嘟咕嘟煮着海带汤,红彤彤的辣椒面撒得跟不要钱似的。
守城门的侍卫刚凑近两步,就被辣味呛得连打三个喷嚏,惊得屋檐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有个白胡子老头端着汤碗满街转悠:"喝一碗延年益寿,喝两碗返老还童!"
要说最会做买卖的还得数回纥商人。骆驼背上驮着成筐的狼牙,用朱砂染红的麻绳串成项链,叮铃哐啷往摊子上一铺。"开过光的白狼王獠牙!"
那满脸络腮胡的掌柜拍着胸脯嚷嚷:"买三送一,驱蛇镇宅防小人!"有懂行的老江湖凑近了瞧,嚯!牙根上还沾着血丝呢,说是生拔的野狼牙最辟邪。
户部的老爷们可不管这些神神叨叨,捧着算盘珠子乐得合不拢嘴。
光是鸿胪寺门口收的摊位税,银票就摞得比《永乐大典》还厚。
户部侍郎端着茶碗首咂嘴:"到底是天子脚下,商机果然是无处不在啊!吐口唾沫都能长出摇钱树。"
要说新鲜事,还得数六部衙门前的九个鎏金痰盂。
工部那位胖乎乎的侍郎逢人就比划:"您可别小瞧这些物件,前日大理寺少卿往里头啐了口痰!"说到关键处还要跺跺脚,绘声绘色地模仿:"那痰沫子滋溜凝成条小青蛇,追着鸿胪寺的狸花猫跑了三条街!"
听得新科进士们首缩脖子,再不敢随地吐痰。
至于那只耗子精,如今跟着玄机子在道观里当道童。
前日京兆尹来查案,这小东西噌地窜上房梁,叼下个米粒大的跳蚤献宝:"大人明鉴,这可是鸿胪寺典客主事养的西域跳蚤!"气得京兆尹连夜带人杀过去,果然在文书堆里揪出个打瞌睡的胡商。
如今这耗子精不穿倭国狩衣了,现在改穿小道袍了,天天蹲在功德箱上啃瓜子,香客们扔铜板还得看它脸色。
白骆驼生的青铜鼎全被熔了重铸,如今正蹲在六部门口当痰盂呢。您要是碰见巡城的金吾卫,没准还能听见他们哼着小曲:"鎏金痰盂九个眼,装得下西海八荒的稀罕。"
如今京城百姓都传,说那九个青铜痰盂每到月圆之夜就会咕嘟冒泡。
还有奇事!更夫老张头赌咒发誓,上月亲眼见着从户部门口的痰盂里,钻出队巴掌大的金甲神将,举着牙签长矛把来偷账本的飞贼追得满街跑。
这事越传越邪乎,连天桥说书的都编成了《金甲神将护银库》的段子。
要问这事是真是假?您且去茶馆听说书先生怎么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