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陇西郡的郡守府内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夜宴正在举行。宴会的主角并非陇西郡的官员,而是来自六国遗族的几位代表。他们或为旧国贵族,或为流亡勇士,此刻齐聚一堂,为的是一场秘密的商议。
宴会的东道主,是魏国的遗族代表魏豹。他身着一袭深蓝长袍,腰佩一柄古剑,剑鞘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隐约可见几个篆字。这些篆字,正是对大秦皇帝扶苏的讽刺诗文,表达了六国遗族对秦朝暴政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
魏豹的到来,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注意。他们纷纷起身相迎,其中一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更是快步上前,拱手道:“魏公子,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魏豹微微一笑,还礼道:“李大人过誉了。我等六国遗族,虽己流亡多年,但心中对故国的忠诚从未改变。今日能与诸位共聚一堂,商议大事,实乃幸事。”
李大人点头称是,随即招呼众人入座。宴会正式开始,歌舞升平,美酒佳肴,一片欢腾景象。然而,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
宴会进行到一半,一位身着黑色斗篷的乐师走上前来,恭敬地向众人行礼。他取出一把古琴,轻轻拨动琴弦,一曲《黍离》缓缓流淌而出。
《黍离》是一首古老的歌曲,相传为周朝大夫所作,表达了对故国灭亡的哀思。此刻,在这群六国遗族面前演奏这首曲子,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暗示。
果然,随着乐曲的进行,在场的不少旧秦将领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们或低头沉思,或轻轻拭泪,显然是被乐曲所触动。
而在这群将领之中,有一位年轻的军官却显得尤为冷静。他端坐在座位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乐曲,似乎对这首《黍离》并无太大反应。
这位年轻军官,正是此次宴会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他名为李信,是陇西郡守的心腹爱将。然而,他的忠诚,却并非完全属于秦朝。
事实上,李信早己暗中投靠了六国遗族。他之所以留在秦朝,并非出于对秦朝的忠诚,而是为了获取情报,为六国遗族的复国大业效力。
乐曲终了,李信缓缓起身,向乐师拱手道:“先生琴艺高超,令人叹服。不知先生可愿与我单独切磋一番?”
乐师微微一笑,点头道:“李将军谬赞了。在下自当奉陪。”
两人随即来到宴会厅的一角,相对而坐。李信取出一把长剑,轻轻拔出剑鞘。剑身寒光闪闪,显然是一把利器。
然而,就在剑身出鞘的瞬间,乐师的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剑身,突然低声道:“李将军,这把剑……”
李信眉头微皱,问道:“先生有何发现?”
乐师沉吟片刻,压低声音道:“在下曾随一位老匠人学过一些鉴定兵器的技艺。这把剑的含铅量似乎超标了些许,长期使用恐怕会对身体有害。”
李信闻言,脸色微变。他迅速将剑收入鞘中,低声道:“多谢先生提醒。此事我会进一步查证。”
乐师点头道:“将军小心为上。我观这把剑的做工,似乎并非寻常匠人所为。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李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把剑是陇西郡守特意赠予他的礼物,说是一件古董,具有纪念意义。然而,若剑身真的含铅量超标,那这件“礼物”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宴会继续进行,觥筹交错间,各怀心思。而在这群六国遗族和旧秦将领之中,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也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