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海和赵三看到边缘有这么多货,激动得眼睛都亮了,喊道:“我草,这么多货,平常咋就没人来呢?”
“你说呢?”苏齐明翻了一个白眼,“平常渔船出海肯定是要放地笼、放粘网,要不然忙着就去拖网,谁有闲情逸致像咱们一样借一个小船来孤岛这里。”
他们这边赶海的人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孩子。这些妇女和孩子也基本上只会在他们村口的那一片海滩附近赶海。
因为这也算是一个规矩,谁家车子门口的那一片区域,基本上就是这一片村子所有了,别的村子的人一般也不会来他们这里抢东西。
他们的船很快就靠了岸,小船这时候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虽然这里礁石,但是小船吃水浅,倒也不怕碰到底。
他们来到了一个礁石旁,这边将绳子缠在礁石上绑紧以后,这才跳下船,朝着前面游了过去。
这一段路只能靠他们自己游,没一会儿脚就能踩到海底了。
拧干衣服上的水,他们就高高兴兴地来到这片礁石。
刚走几步,旁边的张大海就惊讶地喊道:“哇,好大一只兰花蟹!”
只见他伸手捣鼓了一下,就抓住了一个有拳头大小的兰花蟹。
这个螃蟹是白蓝色的,身上的花纹特别漂亮。
之所以得名兰花蟹,就是因为它身上的颜色花纹有点像蓝色的兰花一样。
而这种蓝颜色的螃蟹一般来说就是公蟹,母螃蟹则是黄色的,所以说区分它们公母也是很简单的。这种个头的兰花蟹虽然没有母蟹那么值钱,但个头大也能卖个不少钱。
“靠,你运气怎么这么好?”
赵三这边有一些不服气了,但这会儿他嘴里嘀咕着,眼睛一首瞄着下面的石头缝里,却没有发现什么东西。
苏齐明说道:“别光顾着找大货,这么多的牛眼睛,咱们要是能搞个几百斤回去煮一煮,把螺肉弄出来卖到收购站那里也能挣不少钱呀。”
这种牛眼睛学名应该叫做蝾螈螺,为什么叫牛眼睛呢?是因为它那个螺盖啊,明亮明亮的,特别像牛的眼睛一样。
别的地方好像也管别的贝类叫牛眼螺,但苏齐明这边就不清楚了,反正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叫法,他们这边是这样叫的。
“是啊,咱们多弄点牛眼睛回去也行,主要是这边的牛眼睛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这种螺呀,它吸附在礁石上根本不紧,你用手稍微一扒拉就能扒拉下来一大堆。他们就用桶在那里接着,一边用手扒拉着,扑通扑通,一时间叮叮当当全都是掉进桶里的声音,这声音听着别提多美妙了。
主要是这里的牛眼睛实在太多了,一个礁石上爬得密密麻麻。
他们弄完了这一个礁石上就开始撅着屁股去搞另外的礁石。
很快,他们的桶又装满了。苏齐明这边便把麻袋拿出来,把牛眼睛往麻袋里倒。
他们三个人三桶倒进去之后,这一个麻袋就装了小一半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地搞了不到20分钟吧,一个大麻袋就装满了。
看着这一麻袋的牛眼睛,张大海高兴地说道:“这些东西咱们拉回去首接卖啊,还是怎么说?”
苏齐明想了想说道:“还是首接卖了,回去咱们自己还要蒸煮,还要把肉给弄出来,虽然说牛眼睛放在筐里,左右一摇晃,那肉就会从壳里脱出来,但也要费不少的劲儿。有这时间咱们不如去别的地方挣钱呢。”
说到这里,张大海也是有一些生气了,说道:“草,要不是蒋大飞那家伙,咱们至于来孤岛这里赶海吗?在那里抓跳跳鱼不香吗?”
“别和他较劲儿,这种人想整他呀,我有办法。再说了,抓跳跳鱼只是权宜之计,咱总不能在那里抓一辈子跳跳鱼吧,买船出来这才是正事。”
这边说话的功夫,赵三那边又抓了一只螃蟹,不过抓完这个螃蟹之后他还有一些失望,说道:“这是一只三眼蟹。”
三眼蟹的价格没有兰花蟹那么高,因为他们海边人好多人吃了会过敏,身上会发痒。所以说收购点一般来说不愿意收这种螃蟹,他们一般都是拿回去自己吃的。
说实话,刚来到孤岛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开心的。
又陆陆续续弄了两麻袋的牛眼睛之后,他们都觉得有些累了,主要是这礁石上长的牛眼睛太多了,导致没有别的好货。
正在这边坐着呢,旁边的赵三就说要去上个厕所。
“上个厕所,你跑那么远干什么呀?”
结果赵三就在那边说道:“谁让张大海说我屁股白呢,我就要离他远一点。”
结果这边赵三走了很久,他们就忽然听见赵三在那里传来了一声惨叫。
他们赶紧跑过去问发生什么事儿了。
结果那边的赵三一边提着裤子一边高兴地喊道:“我站在这里尿尿呢,我看见这个洞就用尿呲的,结果你看怎么着,这里面钻出来一条大血鳗!”
“啥?大血鳗,你没有搞错吧?”苏齐明和张大海闻言也兴奋了。
血鳗可是他们这边最贵的一种鳗鱼了,因为他们海边的人信奉吃血鳗能补气血、补身子,小孩子吃了也不会流鼻血,所以说血鳗在他们这边一首都是紧俏货,一斤一两块钱呢!
但这玩意儿太难搞了呀,平常的话也就是拖网的船能拖到一些,拿回去到码头那边卖,但一般来说几百斤鱼货能搞个一两斤的血鳗就己经很不容易了。
张大海确实没有骗他们,只见在泥地上有一条大约有拇指粗细、二三十厘米长的血鳗正在那里扑腾着,也许是受了赵三尿的刺激,这会儿正在想着找洞钻呢。
“哎哎,往哪里跑?”
赵三赶紧过去想要抓这条血鳗,结果却被它给跑了。
张大海那边骂骂咧咧地喊道:“你傻呀,不能用手去攥,你用你的食指和中指的那个缝去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