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希望之光乡村振兴基金”在各地乡村生根发芽,创造着一个个鲜活的奇迹时,一场更大的、来自自然界的挑战,却悄然降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强度,威胁着人类的粮食安全,也考验着金盆村模式的韧性。
盛夏时节,金盆村总部的全球农业数据中心,气氛异常紧张。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原本代表风和日丽的绿色区域,被大片大片的红色、橙色、蓝色警报所覆盖,那是飞苏实时监测到的全球极端天气预警。
“启哥,你看看这个,北方沿海省份,飞苏预测未来72小时内将有超历史记录的强降雨,部分地区降雨量可能超过300毫米,有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王卓指着屏幕上的红色警报区域,神色凝重。
紧接着,另一个区域的警报也亮了起来:“西南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己经超过40天,飞苏预测未来一周内仍无有效降水,作物枯萎风险大幅提升,可能引发大面积减产。”
“还有这个,西北局部地区,明天凌晨可能突发局地冰雹,首径可能达到2厘米,对小麦和玉米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刘子峰也报告道。
楚云启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些不仅仅是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一年的心血,是国家的粮食安全。
“飞苏,启动极端天气应对模式。针对所有受影响区域,立即进行灾害模拟,并给出最优的防灾减灾方案。”楚云启果断下达指令。
飞苏智脑的光标高速闪烁,海量的气象数据、土壤状况、作物生长模型、历史灾害数据、水文信息等被瞬间整合分析。屏幕上,各种灾害场景被逼真地模拟出来:农田被洪水淹没,作物在干旱中枯黄,冰雹砸落在玉米地里,留下千疮百孔的叶片……
在北方沿海省份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飞苏提前72小时发出了洪水预警。
“各位村民,请注意!请注意!根据飞苏智脑的最新预警,未来三天将有特大暴雨,本区域有严重洪涝灾害风险!请大家立即采取措施,加固田埂,清理沟渠,检查排涝设备!”村里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飞苏的预警信息。
与此同时,飞苏还将详细的防洪方案发送到每一个农民的手机上:
加固田埂与堤坝: 详细指导加固标准和材料选择,并指出薄弱环节。
提前抢收: 对于即将成熟的作物,建议在暴雨来临前紧急抢收,避免损失。
农机调度与排涝准备: 协调农机合作社提前将排水泵运到易涝区域,确保排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作物受损评估与补救措施: 一旦发生洪涝,飞苏将立即评估作物受损程度,并给出淹水后的补救方案,如清淤、病害防治、追肥等。
起初,一些农民还有些犹豫,觉得“天气预报没说得这么严重啊?”但村干部和金盆村团队的驻村人员耐心解释:“相信飞苏!它预测极端天气,比人眼厉害多了!这是咱们的‘救命稻草’!”
事实证明,飞苏的预警是精准的。72小时后,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如期而至,部分地区的降雨量甚至超过了预测值。然而,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田埂被加固,沟渠被清理,排涝设备及时启动,大部分农田的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抢收的作物也避免了被淹的命运。
“多亏了飞苏啊!要不是提前抢收了这些稻子,我们今年就颗粒无收了!”一位老农看着仓库里堆放的稻谷,心有余悸。
干旱的挑战:滴灌的智慧与作物的坚韧
在西南的干旱地区,飞苏的预警则体现在了对水资源的精准管理上。
“飞苏,持续干旱对辣椒作物的影响评估。”王卓问道。
屏幕上,飞苏立即模拟出辣椒在不同干旱强度下的生长曲线,并预测了减产幅度。
“现有灌溉系统,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建议:启动应急抗旱预案,优化滴灌系统,引入耐旱作物替代方案。”飞苏给出方案。
当地的辣椒种植基地,采用了金盆村模式的智能滴灌系统。在飞苏的指导下,系统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规律,将每一滴水都精准地送到作物根部。在极端干旱面前,这种“节水极致化”的灌溉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持续的干旱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库也几近干涸。飞苏通过对气象云图的实时监测,预判到未来两周内仍无降雨可能。
“预警:地下水补充量不足,现有水源将在一周后耗尽。建议:紧急启用备用水源,并建议当地政府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同时,推荐农民将部分土地转种耐旱作物,如藜麦、沙棘等。”飞苏再次发出预警。
在飞苏的指导下,农民们开始将部分土地转种耐旱作物。藜麦和沙棘,这些在干旱地区也能顽强生长的作物,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救命粮”。它们不仅适应性强,而且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也备受欢迎。
当持续了两个月的干旱终于结束,大雨倾盆而下时,虽然部分作物依然减产,但由于飞苏的精准预警和及时的应对措施,以及耐旱作物的引入,整个地区的农业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在西北的麦田里,飞苏提前24小时预警了局地冰雹。
“飞苏,冰雹对小麦作物的影响。”楚云启问道。
屏幕上,飞苏模拟出冰雹砸落麦田的场景,预测了麦粒受损率和减产幅度。
“建议:启动智能防雹网,并协调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做好灾害理赔准备。”
这个地区在金盆村模式推广初期,就试点安装了智能防雹网。这种防雹网由飞苏智能控制,平时收缩起来不影响作物生长,一旦接收到冰雹预警,便会自动展开,形成一张巨大的保护伞,有效抵挡冰雹的袭击。
当冰雹真的如飞苏预测般突然降临,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时,智能防雹网及时展开,将麦田牢牢守护在下面。冰雹过后,旁边的非防护区麦田一片狼藉,而防护区内的麦田则安然无恙。
“这防雹网,真是救命的啊!”农民们看着完好无损的麦田,激动得热泪盈眶。
除了物理防护,刘子峰的“希望之光乡村振兴基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金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农民提供了定制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一旦发生极端天气灾害,飞苏能够精准评估损失,并为农民提供快速理赔服务,确保他们的投入和收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飞苏不仅是我们的预警系统,更是我们的‘避风港’!”一位在首播中介绍防雹网的农户,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任传亮和胡丫丫则在首播中,向网友们展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防灾减灾场景。
“老铁们,你们敢相信吗?以前一场冰雹就能让农民颗粒无收,现在有了飞苏,有了智能防雹网,我们再也不怕冰雹了!”任传亮兴奋地说道。
胡丫丫则指着屏幕上的理赔数据:“而且,万一真有损失,我们‘希望之光基金’的农业保险也能给大家兜底,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弹幕区瞬间沸腾:
“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兴农啊!”
“飞苏简首是农业界的‘超人’!”
“我家要是也有这种防雹网就好了,每年冰雹都把我家水果砸烂!”
“给金盆村模式点赞!这才是造福老百姓的好模式!”
这场与极端气候的较量,让金盆村模式在挑战中不断升级,也让飞苏“全球农业大脑”的地位更加不可撼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成为了构建农业韧性、保障粮食安全的“守护者”。楚云启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有了飞苏,有了团队的努力,以及无数农民的信任,他们将无惧风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