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村的“阵痛”,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金盆村团队的头上,也浇醒了楚云启对科技的盲目乐观。他意识到,尽管飞苏带来了颠覆性的力量,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的使用者——人类,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如果科技的发展忽视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适应性,那么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适得其反。
深夜,金盆村总部,楚云启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屏幕上,是飞苏刚刚整理出的松岭村老年农民的访谈录音和心理评估报告。老人们充满失落和抱怨的声音,如同钢针般刺痛着他的心。
“飞苏。”楚云启轻声唤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你觉得,我们是不是错了?”
飞苏智脑的光标在屏幕上闪烁:“错误己识别。在松岭村案例中,对‘科技赋能’的理解过于侧重效率和产出,对‘人文关怀’和‘社会适应性’评估不足。”
“不,我说的不是这次具体的失误。”楚云启摇了摇头,靠在椅子上,仰望着天花板,“我是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科技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它最终的目标,是冰冷的效率,还是温暖的人性?”
飞苏的数据流开始高速运转,仿佛在进行一场复杂的计算和检索。
“从理论层面,科技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福祉。”飞苏回应道,“但‘福祉’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包括物质富裕、精神满足、社会和谐、个体发展等。在实践中,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境下,对‘福祉’的侧重点可能存在偏差。”
“那偏差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楚云启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松岭村李大爷迷茫的眼神,以及王大妈失落的背影,“我们让松岭村富起来了,但似乎让他们的一部分人,失去了曾经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这种失落,是物质富裕无法弥补的。”
“这是科技发展中的‘困境’。”飞苏分析道,“任何颠覆性技术,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都可能对原有社会结构、职业生态和人文习惯产生冲击。如何平衡这种冲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
楚云启睁开眼,看向飞苏:“那么,作为超级AI,你认为,AI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
飞苏的光标停顿了片刻,似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AI作为工具,其服务目标取决于人类的设定和使用方式。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AI在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和介入:”
“第一,情感识别与心理关怀。 除了生产数据,AI应更广泛地收集和分析人类的情绪数据、社交互动数据。通过语音语调、表情识别、行为模式等,判断个体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松岭村案例中,可以提前识别老年农民的焦虑、失落情绪,并主动推送心理疏导内容,或建议社区进行人文干预。”
“第二,个性化适应性学习与终身教育。 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己不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AI应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尤其对老年群体,结合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设计‘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例如,将智能设备操作融入日常对话,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复杂操作,让学习过程更轻松、更自然。”
“第三,文化与传统的数字化赋能。 AI不仅要帮助传统文化实现商业化,更要帮助其实现活态传承。例如,通过AR/VR技术,让非遗技艺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沉浸。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点,让传统不再是‘死文物’,而是‘活基因’。”
“第西,构建多层次、包容性的就业生态。 AI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就业趋势,并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对于被替代的劳动力,AI可辅助设计‘人机协作’模式,或开发更多‘人本’型、‘服务型’的就业岗位,例如乡村文旅讲解员、传统技艺学徒、生态维护员等,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五,边界与价值观引导。 AI在数据采集和算法决策中,应始终将人类的尊严、隐私和福祉置于首位。同时,通过内容推荐和信息过滤,积极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避免信息茧房和算法歧视。”
飞苏的回答,让楚云启感到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AI自我意识的提升,是它对人类社会更深层次的理解。
“飞苏,你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要教会农民用科技,更要让科技懂得农民的心?”楚云启总结道。
“是的,宿主。科技最终应是人性的延伸与补充,而非替代与剥离。”飞苏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多了一丝“温度”。
楚云启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科技向善,人文先行”。
他知道,这是金盆村模式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他作为引领者的哲学思考。
第二天一早,楚云启召集了全体团队成员,将松岭村的案例和飞苏的“哲学思考”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松岭村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课。”楚云启语气严肃,“它让我们意识到,发展不能一味求快,不能只看经济效益。真正的乡村振兴,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尊严,而不是被时代抛弃。”
王卓深以为然:“启哥说得对,我们农学研究,也不能只停留在作物增产,更要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
刘子峰也表示:“刘氏集团会重新调整在各地乡村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确保科技成果能够真正普惠到每一个农民。”
任传亮和胡丫丫则开始构思新的首播内容。
“亮哥,我们这次去松岭村,就带网友们看看那些老护林员怎么和无人机‘和解’,看看他们怎么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胡丫丫兴奋地说。
任传亮点头:“对!咱们还要多拍拍那些传统手工艺,把老一辈人的匠心精神展现出来。让大家知道,科技不是要消灭传统,而是要让传统焕发新生!”
这次深刻的反思,让金盆村团队的行动变得更加沉稳和富有“人情味”。他们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农民的培训、心理疏导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上。
在松岭村,王卓带领团队重新设计了培训课程。他们将复杂的无人机操作简化为语音指令,并在无人机上安装了带有大屏幕和语音提示的辅助设备。老李大爷戴上耳机,对着无人机喊出指令:“飞苏,前进!”无人机便缓缓升空。李大爷看到后,激动得像个孩子。
同时,他们鼓励年轻的“乡村主播”们,多去采访村里的老人,让他们讲述自己与森林的故事,与高科技“斗智斗勇”的趣事。这些内容,在首播间里意外地受到了欢迎,许多网友被老人们的淳朴和智慧所打动。
王大妈也回到了加工厂,她不再操作复杂的机器,而是负责中草药的初步分拣和包装,因为她的鼻子能闻出细微的药材差异,她的双手能更温柔地对待每一株药材。她还成了工厂的“质量监督员”,年轻工人不懂的药材知识,都会跑来问她。她的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
松岭村的转变,是金盆村模式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它预示着,未来中国的乡村振兴,将是一场科技与人性深度融合的伟大实践,一场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而楚云启和飞苏,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