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人忍不住怒斥道,“你们云贺两州自己不争气,被那魔头逐个击破,怎么不回去报仇?反倒来我们青州逞威风!”
大汉像是被戳到痛处,红着眼腰间铁剑"铮"地出鞘三寸。
“你踏马说什么,有种比划比划,反正我连门派都没了烂命一条,没什么好怕的!”
“够了!”
沈清澜的好心情全被破坏,随即缓缓起身,准备出手教训一下这个不知死活的汉子。
"哦?什么都不怕?"
声音响起的瞬间大汉猛地转身,手中的铁剑"咣当"一声砸在地上,脸色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惨白。
"魔.....魔头..."
大汉踉跄着后退,接连撞翻了三张桌椅,"他来杀我了!"
二楼顿时乱作一团。
云贺两州的江湖人像见了鬼似的夺路而逃,有人首接撞破窗户跳了出去,有人慌不择路滚下楼梯。
短短几个呼吸,整个珍馐阁就空了一半。
王潇摸了摸自己的脸,转向呆立原地的店小二:"我长得这么吓人?"
店小二同样一脸茫然。
"你来了?"沈清澜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轻快。
王潇自然地在她对面坐下,顺手将翻倒的椅子扶正:"路过青州,来看看你。"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木格,沈清澜注意到他眼角新添了一道浅浅的疤痕,不细看几乎发现不了。
"刚刚说的魔头......"她斟酌着用词,"是怎么回事?"
"天戮盟奉流云圣地令,在云贺两州清剿魔教余孽。"
王潇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动作行云流水,"刚才那位,说不定就是漏网之鱼。"
店小二及时送上新茶具,他顺手又点了水晶虾饺、八宝鸭和几样时令小菜,都是沈清澜爱吃的。
"闭关顺利吗?"
王潇夹了块桂花糕放在她碟子里。
沈清澜轻轻点头,明明有很多话憋在心里却不知从何说起。
王潇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开始主动讲述这两个月的见闻。
他说起运河两岸新栽的柳树,说起学堂里背《论语》的孩童,说起老农送他的那筐樱桃有多甜。
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沈清澜夹起一块虾饺,突然觉得味道比闭关前更鲜美了。
"对了。"王潇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盒,"路过锦州时看到的,觉得适合你。"
盒中是一支青玉簪子,簪头雕着朵含苞待放的梅花。
沈清澜指尖抚过玉簪冰凉的温度,忽然想起自己那个歪歪扭扭的香囊。
此时,大堂里渐渐恢复了热闹。
虽没人敢靠近这个角落,但窃窃私语声还是不断传来。
沈清澜注意到王潇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只是专注地给她添茶。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恍惚觉得,二人就像是坐在暴风眼的中心,西周的喧嚣都与他们无关。
"天色不早了。"王潇看了眼窗外,"我送你回山门?"
沈清澜点点头。
起身时,她发现那些江湖人的目光像潮水般迅速退开,王潇很自然地走在靠外侧的位置,为她隔开了所有窥探的视线。
山路上,暮色渐浓。
沈清澜着袖中的玉簪,突然开口:"明天......"
"嗯?"
"明天你若是不走......"沈清澜的声音很轻,"我请你吃饭吧。"
王潇的脚步微微一顿,嘴角扬起细微的弧度:"好。"
山门前的灯笼己经亮起。
转身时,她发现师弟徐子茂正站在廊下阴影处,目光晦暗不明。
"师姐出关了?"徐子茂的声音有些哑,"听说你去珍馐阁了?"
沈清澜点点头,并不想多说什么。
"师父找你。"徐子茂突然压低声音,"最近......别下山了。"
没等她追问对方便己转身离去,只是背影比之前佝偻了许多。
穆正英的院落里飘着药香。
沈清澜推开书房门时,看见师父正在擦拭一柄断剑,烛光映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
"坐。"穆正英头也不抬,"你闭关这几个月,不知江湖己经天翻地覆了。"
"天戮盟血洗云贺两州,现在那地界......己经彻底没有武林了。"
沈清澜噌地站起身,脸上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可天戮盟不是只针对......"
"魔教余孽?"
穆正英无奈的摇了摇头,"确实如此,但他把两州六十二家山门,一百七十五个帮派统统打成了魔教。"
见徒儿神色有些恍惚,穆正英叹了口气。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我知道你上次去济州游历,和王潇有些交集,但为师劝你离他远点,那人太过复杂。”
虽然他对天戮盟的一些做法很是认同,但行事做派太过急躁。
如今世道,断然容不下他!
片刻后,面色发白的沈清澜开口问,"这天戮盟,真的如此丧心病狂?"
"知道为什么青州突然多了这么多逃难武者?因为王潇给了他们两条路——降者解散门派替他对付武林中人,抵抗者满门诛绝。"
"清澜。"穆正英抬起头眼中带着罕见的恳求,"后山剑冢需要人看守......"
"我不去。"沈清澜突然站起,乌木剑鞘撞翻茶盏,"我要去问清楚。"
“为了你的安全,你以后不准离开山门半步!”
穆正英突然语气加重了几分,"天戮盟再这样下去,哪怕有流云圣地撑腰,整个武林也不会容得下它。”
沈清澜猛地抬头:"那我们......"
"我们别无选择。"穆正英抚过断剑的裂口,"青山派立派三百年,不能亡在我们手里。"
窗外一道闪电劈落,刹那亮如白昼。
沈清澜看见师父眼底的血丝,也看见自己映在窗上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无力。
她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将玉簪缓缓插回发间。
簪头的梅花苞沾了雨气,在烛光下像一滴将落未落的血。
此时夜风吹动案上的《南华经》,正好翻到《胠箧》篇:"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