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还是得自己老爹,了解自己的儿子呢。
对于自己的二儿子的这个性格,他还是了解的。
而且,因为是不怎么关心儿子的缘故,他对于几个孩子,还是有些歉疚的,不然,也不会任由这位秦王殿下,后来歪到了那种程度。
才赐了毒酒。
“这倒是没有,据密探探听回来的消息,二殿下的书,好像说的很出彩。
让很多人,都为之喝彩。”
李弥小心的看着自家的皇爷,却是不敢有什么隐瞒,也不敢对自家的殿下,有什么瞒报。
“什么?这混账东西,竟然还会说书?”
老朱愕然的看着这个跟随了自己多年的部下。
如果这个家伙不是跟随自己多年,从来不会欺骗自己,他甚至都会以为,这个家伙,跟自己撒谎了。
这个二儿子,是什么情况,他还是清楚的,不要说书了。
启蒙读物,勉强认全了,至于让他背诵。
就呵呵了。
至于其他的,更是一塌糊涂。
结果,这个时候,自己的这个老部下跟自己说,自己的儿子,在说书。
这他么,到底是什么操作。
难不成,老天开眼,那日,恶臭满街,是让这个儿子,遭了天谴,然后就让这个儿子变好了不成?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儿子,早就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不学无术的秦王朱樉,而是已经变成了后世的朱樉。
而射雕英雄传,也不是这个家伙记的很好,而是系统交给他的任务。
这书,是系统刻印在他脑子里的。
根本就忘不了。
“你去叫那个畜生过来,咱要。”
老朱刚想说,让那个畜生过来,他要好好教训教训。
不过想到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今日似乎也出去了。
“太子今日出去,可是做什么了?”
老朱再次开口问道。
“陛下,太子殿下带着几位殿下,去听二皇子殿下说书了。”
呃,老朱随即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那个二儿子,为何忽然之间,去说书了。
难不成,是太子同意的不成?
“你去等着太子,若是他回来了,就让他来咱这里,咱倒是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宠着这个混账东西。”
老朱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既然太子同意了,他暂时决定,先不处理。
但是,却要了解到,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毕竟,皇子说书,这事儿,说出去,可是极为丢人的。
若是被那些文官抓住把柄,到时候,恐怕又会跟自己唠叨。
对于这些文官,他最近一段时间,可是非常无奈的。
这个不许,那个不成,一来就是臣等罪该万死。
老朱开国初期,文官集团和老朱之间的矛盾重重,不管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都是希望,皇权能够有个限制。
而这个限制皇权的人,自然就是相权。
在宋朝时期,文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见到皇帝,是不用跪的。
只需要行礼就行了,而皇帝什么事情做错了,文臣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否认皇帝。
不给皇帝面子。
寇准,这位历史名臣,就曾经无数次的佛了皇帝的颜面。
辽国入侵,其他人主张逃跑的时候,他直接架着皇帝,到了前线。
这样的文臣,要是在明清,估计不是诛九族,也是流放永不录用。
而宋朝时期,这样的名臣,还是不少的。
比如包拯,说话的时候,把口水,喷到了仁宗的脸上,他也就是尴尬的擦干净。
明初,虽然老朱很重视士族。
在士族眼中,他们的地位,却是没有宋朝时期那么高。
所以,双方之间爆发了无数次的冲突。
而胡惟庸案,不过是其中一个最激烈的结局。
文臣,手中没有军权,自然是扛不住皇权的。
所以,数万人被株连。
而在这个时候,文臣的一些思想,已经开始形成。
所以,他们和老朱之间的冲突,已经出现了。
这也是老朱,担心自己的儿子,惹什么乱子,被人家抓住把柄。
到时候,对自己不利。
毕竟,他是天子,不是刽子手,不能错了之后,还把对方宰了。
那样的话,估计就没有人给自己效力了。
朱标此刻,却是有些惊疑,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今日忽然发生了变化。
让他有些好奇,也有些意外。
不曾想,自己的二弟,竟然还有这个本领。
是的,今日,二弟的书,说的是真好,自己是从来都不曾听过这样的故事。
而且,这样记述一个故事的模式,也让自己有些惊讶。
此刻,水浒传,三国演义,都还没有出现。
那位施耐庵,当年协助张士诚造反,结果那位大周皇帝,根本就不听谏言。
他心灰意冷,离开了大周。
老朱也曾经多次,招揽这位,却被避而不见。
直到去世,才有了《水浒传》,以及他徒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流传出来。
而那个时候,老朱也已经去世。
不然,水浒传是绝对不敢传世的。
在明初,可是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的。
老朱本人,就是农民起义出身。
他在位期间,也是最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存在。
这部歌颂农民义军的小说,自然是要被镇压的。
至于三国,在大明时期,基本上,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说。
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于官方,却并不怎么喜欢这本书。
后来,这本书,被一个痞子发现了,就引为至宝。
结果,他就根据这本书之中的各种方式,成就了一番霸业。
他的名字,叫做努尔哈赤。
有了这层光环,后来在清朝,这本书,地位才得到了提升。
至于西游记,对不住了,更是禁书,明朝的无数位皇帝,都崇尚道教。
这本书之中,到处都是扬佛抑道的,肯定不会通过。
所以,在明朝中期的时候,一直都是禁书。
封神演义,都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喜欢道教,弄出来个阐教。
为了讽刺皇帝,才写出来的。
红楼梦更惨,开局被禁,后来,还是高鹗整理出来的。
朱樉躺在自己的椅子上。
几个太监,还有两个宫女,在他的身边,而不远处,放着刚刚下来的葡萄。
一个宫女,小心的摘下一粒葡萄,小心的放在朱樉的嘴里。
朱樉用力的咬了一口。
酸甜可口。
真不错。
这几天,他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后世,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员,整日里,每日里忙碌,也赚不到一套房。
结果,穿越过来之后,直接成了大明王朝未来的秦王,以后,或许还能够直接给一个省。
整个陕地,都是他最大。
这样一来,还奋斗什么?
就算是奋斗,也不应该是这个时候。
以后,去封地就藩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定要好好的跟那些蒙元人,好好玩玩。
毕竟,穿越过来一次,总不能继续让大明王朝,因为边境的问题,而跟蒙元人纠缠数百年。
至于朝廷的事情,他还真心懒得参合。
此刻,朝堂稳定,自己的老爹,也正值壮年,这个时候,老朱正在忙着一统天下,还有处理各地的情况。
是没有时间,管自己的。
当然了,这个时候,他还真低估自己的便宜父亲了。
这个时候,自己的便宜老爹,正在崇政殿。
而除了他的几个皇子,都跪在地上。
刚刚,李弥去见太子的时候,正巧赶上几个皇子跟着太子回宫。
结果,就直接都被太子拉来当壮丁了。
看到跪在地上的几个孩子,老朱就知道,自己的长子,打的什么主意了。
估计是怕自己说老二的事情,所以,带着几个孩子过来,到时候,几个人合力劝说自己。
哎,这个儿子,他有时候很骄傲,有时候,也很头疼。
或许是长在宫廷之中,被那些文臣所教导的原因,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缺乏一些杀伐果断。
所以,他才会努力去跟蒙元人拼命,就希望,自己能够在死之前,给太子留下一个完整的江山。
不让他,在跟蒙元人,继续战斗下去。
“儿臣见过父皇。”
几个皇子,跟着太子一同,向老朱行礼。
“免了,都起来吧。听说,你们几个今天出宫了,老五,你们去做什么了?”
朱元璋直接开口,问最小的那个。
让朱潚有些紧张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太子哥哥。
“启奏父皇,儿臣跟着太子哥哥,去听二哥说书了。”
朱潚小心的说道,回来的路上,太子哥哥可是吩咐过。
若是父皇询问,就直接说出来。
“哦,呵呵,老二是什么情况,他这个老子还是很清楚的,老大,你给咱说说,这个老二,什么时候,竟然有了这个手艺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开口问道。
朱标:我能说,我也不知道吗?
“回父亲,儿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今天弟弟的书,讲的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他竟然还知道,戴复古的诗,儿臣都不曾想到。”
回来的时候,他就查到了那首古诗的出处。
自然很快,就找到了。
当他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是一脸的震惊。
这首诗,并不在诗词名句之中,自己的这个弟弟,竟然能够记得这首诗。
却是让他很是好奇。
“哦,不是你编出来的吧,他竟然还看书了?”
老朱奇怪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一眼,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自己的儿子,什么品行,他还是清楚的,要说,这儿子,玩点什么,他还是信的。
要是说他读书,自己却是根本就不信。
怎么可能。
“回父皇,老二确实是读书了,而且,今天说书的时候,可是连续说了几首诗,肯定是下了功夫的。
而且,二弟跟儿臣说,他的这个故事也有上百万字。
这故事,儿臣从来不曾听说过,应该是他自己写出来的。”
朱标想了想,开口说道。
“可是,这说书,终究是贱业,咱的儿子,要是去说书,岂不是丢了皇家的颜面?”
老朱沉吟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对于自己的儿子去说书,他是不支持的。
“父皇,儿臣其实也是担心这个。
不过,老二说,这说书,能够让蒙元不好过,所以,儿臣才让他试试的。”
朱标小心的说道。
“什么,让蒙元人不好过?这怎么可能?”
老朱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这孩子,脑子不会是被什么踢了吧?
说个书,难不成还能把蒙元人,说成是无恶不赦的怪物不成?
“是的,不过,他并没有说,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儿子也不是很清楚。”
朱标小心的说道。
老朱沉吟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说话,房间之中,静的可怕。
连平日里,好动的朱棣,都不敢说话。
这个时候,也是小心的跪在那里。
头都不敢抬起来。
这位,此刻根本就没有后来那个永乐大帝的风采。
“算了,都下去吧,一个一个不省心,让他先做着吧,若是真的惹怒了那些文臣,到时候,就让他自己去扛着。”
好久,老朱才开口说道,然后挥了挥手,示意让几个人离开。
朱标带着几个人,出了崇政殿。
“大哥,我要听射雕英雄传,这个名字,听着就好。
你带我去找二哥吧?”
刚出门,朱棣就变了一个样子,直接恢复了活泼的本性。
若是他和朱樉关系好的话,估计早就直接过去了。
“哼,听什么听,你二哥不是说了3日之后,讲第二章吗?
回去好好看书,若是不能把最近老师的教授背会,到时候,看我让你出去不。”
朱标瞪了他一眼,直接说道。
这个弟弟,跟老二,比起来,确实比老二要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喜欢射猎,喜欢打架。
就是不怎么喜欢读书。
让他很是头痛。
这么多弟弟里,就没有几个让他省心的。
3天的时间,一转而逝。
等到这日,准备第二次说书的时候,茶馆已经堆满了人,原本能够容纳百余人的茶馆,此刻已经进来了数百人,很多地方,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让这位掌柜,都蒙了。
甚至很多,看上去,就知道,应该是勋贵子弟。
不停的嚷嚷着,让这个茶馆老板,给加位置。
都快把茶馆掀翻了。
这些人,都是“慕名而来”,听闻自己的好友说,这里有好听的故事,所以才来的。
“我说你这个掌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看不起我们是吧,老子可是鄂国公府的,你胆子是真不小,连个位置都不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