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方岩踏进四合院的那一刻,他的脑海中突然传来一个声响:“叮!累计拒绝于海棠三次暗示,您已获得奖励礼包,是否打开?”
“打开。”
方岩心中默念,随即系统的一系列提示浮现在脑海中:“叮!储物空间升级至三平方米。”
“叮!奖励猪里脊三斤。”
“叮!奖励猪肥膘肉三斤。”
“叮!奖励食盐一斤。”
“叮!奖励玉米面五斤。”
“叮!奖励白萝卜三根。”
看完这些,方岩微微皱起了眉头,小声嘀咕着:“唉,大米和煤又没有……”
不过这些物品连同之前捕到的鱼,足够支撑他直到哥哥下月发放工资,将日常两顿改为正常的三餐。
然而这寒冬时节,没有煤用来加热确实是一大难题。
家里剩下的煤炭勉强还能使用一晚,如果不从系统那里获得补给,明天就需要购买新的煤块了。
说到这个系统,是方岩一个月前刚刚觉醒的能力,被称为【高级拒绝系统】。
正如其名,通过拒绝对方的各种请求、帮助、暗示乃至机会,方岩可以获得奖励。
系统的原理是,拒绝的事件对宿主或他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深远,相应的奖励就更加丰厚。
有时也会如刚才那样,随机获得额外的奖励包裹。
触发升级系统储物空间的机会相当难得。
前两次获得的奖励都是在系统启动之初,第一次获得了【过目不忘】技能,随后的一次则得到了【储物空间】。
现在,终于有机会把之前奖励的0.5平方米储物空间升级了。
不过,在这时代背景下,储物空间似乎从未达到过容量极限。
就比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就像是有着无底胃袋一样,无论多少食物也能吞下,别说三斤瘦肉,就连六斤肥肉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当饥饿到达极限时,真怀念那些能吃得好、吃饱的日子。
此刻,方岩思索着,随手把手中的空 ** 放回储物空间。
至于钓来的鱼,他决定继续握在手中。
说不定一会儿就会有人送奖品来呢。
在这个院子居住的人里,不乏有经常向方岩要吃的邻居。
这个位于北京南铜锣巷的传统合院建筑共有三进庭院,分别是前院、中庭和后院。
目前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红星轧钢厂的工人。
其中,中庭规模最大且居民众多,平时上下班时段总是充斥着烧水、闲聊、洗衣甚至斥责孩童的嘈杂声音。
而方岩居住在相对宁静得多的后院。
正值下班高峰期,方岩刚回到门前,就听到有熟悉的问候声传来:“嘿,方岩,去哪儿抓到这些鱼的?”
顺着声音转过头,只见一位戴着玳瑁框架眼镜的瘦弱中年人站在不远处。
他穿着宽松的蓝色中山装,手背在身后,脸上挂着善意的笑容,但眼神中的黠光泄露了他机灵的本性。
“哦,原来是三大爷,你下班啦。”
方岩礼貌地回答。
此人名叫闫埠贵,平时以‘闫老抠’闻名,是一所小学的老师,每个月收入仅为27.5元人民币。
生活拮据的他在养育家庭的过程中学会了精打细算,虽有些小气但也算不得坏人。
面对方岩的寒暄,闫埠贵轻笑几声解释:“哈哈!我没上啥班啊,我不是钢厂的员工,现在还是假期。”
接着他好奇地质问道,“说起来,你这鱼是从哪儿捞的?”
“随便从河里弄的。”
方岩边往前走边轻松地说,并不想透露真实的做法。
闫埠贵显然对方岩的回答表示怀疑,紧跟着追问:“城里现在全都是冰封的水面,你是从哪条河里弄到的?”
面对质疑,方岩只是简单回应说:“没冻上的河边有的是鱼嘛。”
这番话说得闫埠贵差点没气到不行。
眼看着方岩穿过月拱门走向中院,他无奈地抱怨了几句:“啧,这家伙变得狡猾多了,也不知是跟谁学的坏毛病。
有了好地方居然还不肯分享。”
唠叨几句后,他摇摇头走向自已的房间打算简简单单吃点儿晚饭。
转身之际,注意到自已女儿闫解娣正在忙着找煤火生火做饭,他的心情瞬间转变。
与此同时,方岩已经走过了月拱门来到了中院,而耳边传来了系统提示音……
【叮!谢绝闫埠贵的询问,得到:五两粗面粉。
】
这一招屡次见效,只是回报并不太吸引人。
在这个时期,方岩倒也没什么资本挑剔。
毕竟现在连五两粗面粉都能换九分钱。
多少也算是有点好处。
此时在四合院里,凡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大多都开始准备晚餐。
生火的,担水的,整个院子一片繁忙景象。
中院由大爷易中海负责管理。
大多数居民都是红心轧钢厂的工人,他们基本上可以确保一日三餐。
此外,逢年过节工厂还会发放一些补助品。
这段时间以来,偶尔还能嗅到一丝肉香。
提着鱼的方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不少人好奇地打探。
此时,一位身穿花纹棉衣、挽起袖口的美丽女子吸引了方岩的目光。
她轻揭门帘,走了出来。
她是嫁给贾家的秦淮茹,肤色细腻、身姿丰盈。
天然带着一种媚态。
一双妩媚的眼眸似乎总是在温柔地凝视。
她的气质完全不像生长于农村的人。
一出现便吸引了院子里男人们的目光。
她正在自家门口的房檐下,弯腰用蜂窝煤炉子生火做饭。
同时向她的丈夫贾东旭诉说家中的食物存储:
“家里只有两两的粗粉条,一两的粉丝,半两的黄花,半两的碱面,就剩下这么点库存了。”
“下一次发工资还早得很呢。”
而贾东旭正低头专注地卷着手中的烟,没有抬头,回应秦淮茹道:
“别担心,傻柱一会儿就会回来了,到时候你守着他。
那小子肯定又从食堂‘顺’了点菜来,这样我们就不愁吃不了饭。”
接着他舔了一下卷烟的接口,把它粘紧,然后放在嘴中,靠近炉火点燃后,有些含糊地说:
“一提到你,他就会满脸通红,你只要在他回家的路上守个正着就行了。”
方岩在一旁听到了这一切,对贾东旭的思维方式也是无言以对。
贾东旭显然继承了母亲贾张氏的特点,总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行为。
要是没有之前他在工厂的胡来之举,也不会最终落得个那样的结局。
很多事情,只有当后果已定时,才显得那么显而易见。
方岩没有停步,径直走向后院。
一进后院,他便看到了一个高大的男子站在方家门口。
此人是住在中院的大爷易中海,也是红心轧钢厂八级钳工,工资和地位在四合院里都是顶级。
现在这位大佬竟然出现在自已的门前等候。
大概是听见了方岩的脚步声。
这时,易中海回头看向方岩。
他的视线落在方岩手中的鱼上片刻后,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朝方岩招手道:
“方岩,过来一下,快来。”
“几天前你跟我商量的事,你还没给答复。”
听着这话,方岩不由得微微皱眉。
因为他记得,易中海来找他并非为其他事宜,实际上是希望他离开这座四合院的。
过年后不久,街道办事处传来了一项并非强制性的新规定:
** 计划征集城里的知青,自愿报名前往边境建设。
这项措施与后续的有所不同,主要关注那些中学学业表现 ** 、没能升入高中的毕业生,还有那些城市里的无业青年。
他们大都期望加入某单位工作,然而未能如愿,目前也还没有其他的工作机会。
例如,前院大三家的老大闫解成和他的弟弟闫解放就面临这样的处境。
这次安排去的地方不在乡村,而是北疆的天山区域的一个部队农场。
按说这样的事情本不关方岩什么事。
方岩学习成绩出众,按照当前的趋势,今年他绝对有机会进入大学。
而且,他背景纯正,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但是,易中海的想法不同。
整条街那么多的四合院,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总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被动员去参加这个计划。
住在独户四合院中的方岩自然而然成了易中海的第一选择。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方岩作为一名高中生,那时候高中生非常稀缺。
如果能将他派遣出去,对于易中海而言就是一个显著的成绩,无论是在居委会还是工厂,有了政绩都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对获得评选优秀员工或是街道积极分子等都有利,这些都是与津贴直接相关的好处。
其次,方岩一走,他的家里就没有人了。
哥哥方朝阳在丰台工作,方岩的父母又在外地,这样一来家里的三间房就会腾空。
腾出空间意味着控制权,无论是使用或分配,都可以听从易中海的安排。
因此,派遣方岩离家不仅符合政策要求,对个人也有实质性的益处,确实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案。
其实四合院三位负责人的角色起初并非管理这些日常琐碎之事。
十多年前,燕京城的户籍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结构复杂,什么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