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冥带着浣碧在他所设的修习室中坐下,书籍堆积成山,空气中弥漫着古籍的墨香和些许药草的清香。他眼神凝重,开始讲解蛊术的基本原理,浣碧则仔细聆听,心中早已没有了昨天的慌乱与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责任感。
“浣碧,”玄冥开口,语气不由得低沉,“蛊术的根本在于毒与生的相互依存,而要理解这些,便需从‘蛊虫’的构成说起。”
浣碧微微点头,心中充满了疑问,但她知道今天的她依然处于初学阶段,所有的疑惑都需要时间与经验来解答。于是,她没有打断玄冥,而是耐心地等他继续说下去。
“蛊虫并非如普通的虫类那般简单。它们是由天地之间的灵气孕育而成,每一只蛊虫,都有它的特殊性。它们或强大,或微弱,甚至有些能逆天而行,改动人的气血,扰乱人的心神。”玄冥话音未落,便伸出手,轻轻摆动,一只古老的铁笼便出现在他手中,笼内关着几只怪异的虫子。
“这些便是‘蛊虫’的雏形。”他指着铁笼里的几只黑色小虫,说道:“它们依照天地间的灵气孕育,按照特定的仪式和符咒加持,才得以凝聚成形。”
浣碧凑近一看,虽然虫子看起来不大,但每一只的体表都散发着不寻常的光泽,仿佛蕴藏着强大的力量。她心中一凛,不由得问道:“这些蛊虫,是如何影响人体的?”
玄冥静静地看着她,似乎在等待她自觉领悟一般。良久,他才低声道:“这些蛊虫的毒性,不同于普通的毒药,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地侵入人的体内,影响人的气血与灵魂。有的蛊虫只需附着在人的皮肤上,便能让人体的机能发生扭曲,而有的蛊虫,则能直接进入体内,通过操控人的气脉,改动人的生命脉络。”
浣碧听了,心中一震,目光无法自已地落在那只正在缓缓爬动的小虫上。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蛊术的可怕,正是它能完全打破人的生死轮回,去掌控一个人的命运。”玄冥继续说着,语气渐渐低沉,仿佛这些话语并非简单的教诲,而是带有某种警告的意味。“而蛊虫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任何一时的疏忽,便可能导致灾难。”
浣碧抿了抿嘴,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她的手指轻轻捏住了自已的衣袖,默默地在心中对自已下定决心:“我一定能学会,哪怕这条路布满荆棘。”
玄冥似乎察觉到她的心思,淡淡地开口:“你若是想学蛊术,便要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智。蛊术虽能救人,但它同样能害人。你必须明白,蛊术不仅仅是医术的延伸,它更是一种禁忌,一种危险的力量。若心浮气躁,便会被它所吞噬。”
浣碧听着这些话,心中却生出了一丝冲动。她并非想要追求蛊术的力量,而是想要通过蛊术拯救他人,尤其是玄冥。她深知玄冥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而他所使用的蛊术,也是他不得已的选择。
“医圣,您所说的我明白。”浣碧的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我学蛊术,不是为了追求权力或伤害他人,而是为了能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解困。”
玄冥静静地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情感,但他并未表露出来。他知道,浣碧的决心是坚定的,但他同样清楚,蛊术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险象环生。
“既然如此,”玄冥终于点了点头,“那么从今天起,我便开始教你如何制蛊。记住,第一步就是心无杂念。”
他话音未落,便挥手将铁笼放在了桌上,那些蛊虫开始在笼中蠕动,随着玄冥的手指轻轻一划,几只蛊虫便从笼中飞出,环绕在他周围。
“制蛊,最重要的是‘心’。你需要静心凝神,感知天地之间的灵气,借用这些灵气去凝聚蛊虫。你若心神不宁,蛊虫便会反噬你。所以,制蛊之人,必须时刻保持冷静,不能有丝毫的杂念。”
浣碧闭上眼睛,开始冥想,试图感知空气中的灵气。她感受到了一股微弱的波动,仿佛有某种力量在她的周围流动。
这时,玄冥突然低声说道:“来,试着把这股灵气吸入体内,感知它的流动。”
浣碧按照玄冥的指示,轻轻吸气,慢慢地将那股灵气引入体内。她的意识渐渐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她与那股灵气的交汇。
玄冥静静地观察着她,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浣碧的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预感——她,将会成为一个非凡的蛊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