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凝视着眼前的年轻人,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索:“这人虽未自报姓名,却敢于当众询问,必定是来历不凡。”
“请问,你所称的老者,是何病症?”浣碧沉稳问道,眼中透出几分好奇与谨慎。
“我祖父曾经也是一位医者,近来年事已高,最近常觉疲乏,且时常咳嗽不止,夜晚更是咳得难以入睡。”年轻人神情凝重,语气中透着对老者的担忧,“乡里医者皆无能为力,才寻来你,希望你能随我去西岭,看看我祖父的病情。”
浣碧思索片刻,心中虽有犹豫,却终究抑制不住那份想要行医的热情:“我虽在村中小有所成,但去往西岭这等地方,是否可行?”
年轻人见她迟疑,连忙说道:“西岭虽远,但我可为你引路,若你愿意,定会带你平安抵达。”
“既然如此,我便随你前往。”浣碧点头答应,心中已然决定,不仅因老者的病情,更因为这或许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不久,浣碧便收拾妥当,准备启程。她带上自已的药箱,内中装着日常所需的草药和医书,心中忐忑却又满怀期待。
两人一路朝西岭而去,途中,浣碧询问起老者的病情:“老者的症状,可是有何异常?”
年轻人答道:“祖父常觉胸闷,咳嗽不止,且有时咳出痰来,痰色较黄。乡里之医皆言,或是上火,或是风寒入侵。然则我祖父却是刚刚回乡,之前于外地疗养,未曾受过风寒之苦。”
“胸闷咳嗽,痰色黄,或许与肺火有关,亦需查明脉象,方能开方。”浣碧认真思索着,心中默默推演着可能的病因。
年轻人听她分析,目光中闪过一丝欣赏:“你果然有见地。”
行至傍晚,二人终于抵达西岭。青翠的山峦、清澈的小溪、摇曳的柳影,映入眼帘,浣碧心中顿感神清气爽。
“我们便住在我祖父的家中。”年轻人指着前方一座古朴的院落,兴奋地说道。
“好。”浣碧应声,跟随他走入院中。
老者的家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墙上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显示出主人不凡的修养。年轻人领她来到内室,老者正在榻上安静地躺着,脸色苍白,目光却依旧清明。
“祖父,这是浣碧姑娘,她是我特意请来的医者。”年轻人向老者介绍。
“多谢姑娘为我治病。”老者微微点头,声音柔和,却带着些微的虚弱。
“老者,您可否让我为您把脉?”浣碧不敢怠慢,忙走上前去,轻轻握住老者的手腕,细心感知着脉搏的变化。
“唔……脉象浮弱而紧,胸口沉闷,看来确实有肺火上升之兆。”浣碧低声自语,心中思索着应该用何药方。
“姑娘,您可有对策?”老者微微睁开眼,神情中透出期待。
“我拟定一方,需用数味药材。”浣碧思索片刻,取出纸笔,迅速写下药方:
药方:
1. 清肺汤:
川贝母:五分(润肺化痰)
黄芩:三分(清热燥湿)
甘草:两分(和中解毒)
荆芥:三分(疏风解表)
桑叶:五分(清肺利咽)
冰糖:适量(和味润燥)
“将这些药材熬成汤剂,早晚各服一碗,定能缓解老者之症。”浣碧将药方递给年轻人,语气坚定。
“好,我这就去准备。”年轻人欣然接过药方,转身准备。
“姑娘,劳烦你跑一趟真是辛苦。”老者感激地望着浣碧,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老者不必客气,医者本应尽已所能。”浣碧微微一笑,心中满是欣慰。
不久,年轻人回来了,手中提着一篮药材,脸上满是兴奋:“姑娘,药材已备齐!”
“好,我们现在便开始。”浣碧立刻行动,开始整理药材,细心洗净后,放入锅中,缓缓加水煮沸。药香随着蒸汽飘散,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在煮药的过程中,浣碧与老者渐渐聊起了天:“老者,您一生从医,必定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医者,需心怀仁德,方能医人。”老者缓缓道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一生所学,皆是对人之爱。”
“老者所言极是,医术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心。”浣碧深有感触地点头。
待药汤熬成后,浣碧小心将汤盛入碗中,递到老者面前:“老者,请慢慢饮用,药汤略有苦味,但其效力无比。”
老者微微一笑,接过药碗,细细品味,脸上渐渐露出一丝舒心的神情。
“果然药汤清香可口,且有一股温热流入心间。”老者饮罢,目光中透出一丝欣慰,“你果然是名医者!”
“老者夸奖了。”浣碧面上露出一丝红晕,心中自是欢喜。
“姑娘,如果你愿意,西岭乃是药草生长之地,或许能与我共同探讨医理。我虽年老色衰,但,医理还是铭记于心的。”老者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辉,“而且,若你愿意在此常住,我定会传授你更多医术。”
浣碧心中暗自思索:“在此不仅能向老者学习医理,还能熟悉药草,实乃难得的机会!”
“若老者愿意,我定会勤学苦练。”浣碧郑重其事地点头,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
年轻人见状,欣然道:“这真是太好了,浣碧姑娘,您将成为我祖父的得意弟子,医术必定精进!”
浣碧听着这话,心中满是感激,想起自已在村中的努力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忍不住展颜而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似乎有几个人在大声争论,浣碧微微皱眉:“这是何事?”
年轻人立刻走去查看,过了一会儿,便见几名村民闯入,满脸焦急。
“少爷,听闻你家祖父病重,特来相助。”其中一名村民上前,脸色沉重。
“你们为何这般大呼小叫?”年轻人问道,眉头紧锁。
“我们听闻西岭有名医到来,特来求助,少爷也明白,我们村中也有病重者,现正需医治!”另一名村民激动道。
“可惜姑娘乃是名医,若能一并相助,必定能救得不少人!”村民们纷纷附和,目光中流露出期待。
浣碧心中一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淡然:“我虽有些医术,但治病救人乃是我之本分。若能救人,岂不幸事?”浣碧微微一笑,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姑娘愿意前往村中治病,实在是我等的福气!”村民们顿时欢声如潮,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
年轻人见浣碧如此慷慨,心中自是佩服不已,连声道:“姑娘医德高尚,定会医治好村中百姓!”
“诸位请先告知,村中究竟是何疾患?”浣碧认真问道,心中暗自思索,若真有病重者,必须了解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村民们纷纷上前,恳求道:“我们村中有几位老人与小儿,皆病重难愈,特来求助。”
“我先问问你们。”浣碧缓缓说道,“老者与小儿的症状各自如何?”
一名村民急切地说道:“我家老父年已八十,近来体弱多病,咳嗽声不断,夜里无眠。另有一名小儿,才三岁,最近忽然高热不退,精神恍惚,已然昏迷不醒。”
“这便是我需要的情况。”浣碧听后,心中思量,决意即刻前往村中。
“姑娘,我随你前往!”年轻人坚定地说道。
“我亦一同前去!”几名村民也纷纷表示。
“好,那就出发吧!”浣碧微微颔首,带着几名村民向村中走去。
走入村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似乎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生命的希望。村民们纷纷让出道路,满脸期待地看着浣碧,宛如看见了光明。
浣碧走进一间简陋的房舍,老者瘫坐在床边,脸色苍白,神情恍惚。她轻声问道:“老者,您可知病因?”
“我……我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如从前,想着岁月无情,便随意吃些杂食,终日昏睡,竟然染上了病。”老者虚弱地说道,声音中满是无奈。
“食无定处,易致病症。”浣碧轻声叹息,俯身为他把脉,片刻后,她微微点头,“看来,老者体内有寒气,且脾胃虚弱,须从根治起。”
她回头向年轻人道:“我们需为老者准备一些温补药材,调理脾胃。”
年轻人立刻回到村外,带回了几样药材:“这些是我从祖父的药库中取来的,望姑娘能用得上。”
浣碧迅速检查药材,取出人参、桂枝、陈皮等,开始为老者调配药汤。她一边忙碌,一边向周围的村民讲解着药材的功效。
“人参能大补元气,桂枝温通经络,陈皮则能化痰理气,合在一起,定能使老者的身体复苏。”
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叹道:“原来药材之中还有这般深意,浣碧姑娘,真乃医理通达之人!”
待药汤熬制完成,浣碧小心将其盛入碗中,递给老者:“老者,请慢慢饮用。”
老者接过药碗,感激不已:“多谢姑娘,愿你能将我救活!”
“老者言重,药能疗疾,但治病救人,心之所向,才是根本。”浣碧温柔道。
老者缓缓饮下药汤,脸上逐渐显出一丝红润,神情也似乎清醒了些。浣碧见状,心中略微松了口气,转身问道:“小儿又在何处?”
“我这就带你去!”村民们争相领路,带着浣碧奔向另一座房屋。
房屋内,小儿正躺在床上,脸色如纸,额头烫得厉害。浣碧赶忙上前,探手为小儿把脉,脉象虚弱而急,心中一紧:“这小儿似乎是伤寒发热,需尽快降温!”
“可如何治疗?”村民急切问道。
“药草之道,需先解表降温。我们需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浣碧当即吩咐。
村民们迅速前往村外,找到金银花与连翘,浣碧开始调制药汤。她轻声解释道:“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有消肿止痛之效,合在一起,定能使小儿退烧。”
药汤煮成后,浣碧一边舀药,一边柔声对小儿说道:“小郎君,快喝下去,药虽苦,但能助你早日康复。”
小儿微微睁眼,似乎听懂了她的话,乖乖喝下药汤。浣碧见小儿逐渐安静下来,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如此看来,老者与小儿皆有救!”她自言自语,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就在此时,村民们又聚集而来,脸上带着一丝愁苦:“浣碧姑娘,村中还有其他病重者,能否请你再去看看?”
浣碧见村民们满脸期待,心中无奈却又感到责任重大:“我虽能力有限,然若能相助,必会竭尽所能。”
“姑娘,您真乃活神仙!”村民们感激地齐声说道。
浣碧暗自决定:“今日我便尽力而为!”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浣碧奔走于村中,逐一为病人施治,留下无数笑声与感谢的声音。她为老者调理、为小儿解毒,见证了生命的复苏,心中满是欣慰与成就感。
而年轻人也常伴其左右,帮助她采药、记录病情,一路上二人渐渐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姑娘,你真是我的恩人,若不是你,祖父与小弟或许已然无救。”年轻人对浣碧深表感激。
“这不过是我应尽之责而已,若我能帮助更多人,心中自是欢喜。”浣碧淡淡一笑,眼中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