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暖,京城的社交季也随之拉开帷幕。对于像沈清宁这样初来乍到、身份敏感的女子来说,京城各府的请柬,既是融入主流社会的通行证,也是暗藏玄机的陷阱。
这日,沈清宁正在书房研读姑奶奶留下的旧书,赵伯捧着一张大红描金的请柬走了进来。请柬的封面上,烫金的“周府”二字赫然醒目。
“大小姐,这是工部尚书府送来的赏花宴请柬。”赵伯呈上请柬,眼中带着一丝担忧。
沈清宁接过请柬,手指着封面细腻的纹路,心中了然。工部尚书府的周夫人……这不正是紫苏信中提及的,王氏母女在京城的远房表姐和依仗吗?这张请柬,与其说是邀她赏花,不如说是王氏母女投石问路、布下的第一颗棋子。她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在京城的底细,也想在京城贵妇圈给她一个下马威。
请柬上的时间,就在三日后。周府的赏花宴,必然是京城各府女眷云集之地。沈清宁作为一个从偏远洛京来的“病愈”庶女,又经历了侯府那场“意外”,她的出现本身就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议论。
去,意味着要面对来自周府和王氏盟友的刁难和试探,将自己暴露在京城复杂的社交网络中。不去,则可能被视为怯懦、不合群,甚至会让那些想看她笑话的人更加笃定她无法立足。
沈清宁沉吟片刻。她的目的是在京城立足,探寻秘密,建立自己的势力。而京城的信息和人脉,很大一部分就掌握在这些高门贵妇手中。社交场是一个了解京城权力格局、人际关系、收集零散信息的重要渠道。虽然有风险,但价值同样巨大。
“这张请柬,是王氏母女递过来的战书。”沈清宁平静地说,“她们想借周夫人的手,在京城给我难堪。但我不能因此避而不见。”
赵伯有些不解:“可去了,大小姐岂非要面对他们的刁难?”
“刁难是肯定的。”沈清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她们设下的是局,但局势并非一成不变。我可以利用这个局,来达成我的目的。”
她的目的,不是去周府证明自己有多么受欢迎,也不是去和周夫人争一日之长短。她的目的是去观察,去了解,去识别潜在的敌友,去为自己争取一个在京城贵妇圈中被认可、能够获取信息的身份。
“回绝是不行的,”沈清宁继续道,“反而显得怯懦。而且,我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出现在公众面前,打消那些关于我身份和过去的揣测。‘病愈初愈’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解释我为何之前深居简出,也可以为我在宴会上的低调表现保留余地。”
她决定接受邀请。她要利用这个机会,正式踏入京城社交圈,化被动为主动,将潜在的危险转化为了解京城、建立人脉的契机。
“赵伯,烦请回复周府,就说我深感荣幸,届时一定前往。”沈清宁将请柬还给赵伯,“另外,请安排人打探一下周尚书府的情况,特别是周夫人和她家小姐的性情、喜好、在京城社交圈中的地位,以及她们与哪些府邸交往密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要赴宴,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京城的社交场,是她必须征服的第一个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