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 第77章 暗牢惊觉

第77章 暗牢惊觉

加入书架
书名:
盛世锦绣之沈清宁传
作者:
谋渊
本章字数:
11634
更新时间:
2025-07-09

冰冷的湿意自西面八方侵袭而来,裹挟着泥土、霉菌和隐约的腐朽气息。沈清宁挣扎着从一片混沌中醒来,头痛欲裂,喉咙干涩发痒,仿佛吸入了无数尘埃。

她尝试睁开眼,却只看到一片浓稠的黑暗,连半点光线都穿透不进来。耳边是自己粗重的呼吸声,以及从墙壁上滴落的水滴声,滴答、滴答,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像是在计算着流逝的时间,又像是在嘲笑她此刻的困境。

身体重得像灌了铅,手脚似是被捆缚,动弹不得。鼻端残留着一股淡淡的异香,让她本能地警觉——是那种迷烟的味道,混合着让人昏沉的药力。

“醒了?”

一个低沉嘶哑的声音突兀响起,打破了黑暗中的沉寂。声音很近,似乎就在她耳畔。沈清宁的身体瞬间僵住,所有的感官在这一刻被放大到极致。

她没有立刻回应,大脑飞速运转,努力拼凑起失去意识前的记忆:马车、林地、倒下的树干、赵叔的厉喝、迷烟的异香、吹响的银哨、遗落的玉佩,以及……那个黑衣人最后模糊的低语:“该死的王氏,事情总是不利落……”

王氏!

这个名字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瞬间刺穿了迷雾。是了,只有王氏母女,才会有如此深沉的恶意,不惜在官道上设伏,动用迷烟和打手,将她置于死地或某种更糟糕的境地。

“装哑巴吗?”那声音又响起,带着一丝不耐烦,随即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微弱的光亮。

光线刺眼,沈清宁不得不眯起眼。来人提着一盏昏黄的油灯,映照出他蒙面的脸庞和粗犷的身形。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眼中并无多少情绪,只有执行任务的漠然。

沈清宁感觉到束缚着自己的绳子被解开,手脚终于恢复了自由。她撑着地面坐起来,靠在冰冷潮湿的墙壁上,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仔细打量着西周。

这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完全由粗糙的石块砌成,没有窗户,只有头顶上方的石板连接着外界,想必是某个废弃的地窖或临时挖出的暗牢。空气污浊,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冷。看守她的,除了眼前这个蒙面人,她没有听到其他动静,但她不敢断定只有一人。

“这是哪里?”她嗓音沙哑地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虚弱而无助。

蒙面人冷哼一声,没有回答,只是将一碗水和一个硬邦邦的饼丢在她面前。

“吃吧,别耍花样。”他说。

沈清宁没有立刻去碰食物,而是继续观察蒙面人。他的站姿、握刀的手势,都显示出他并非寻常的乡野流寇,而是受过训练的。结合之前听到的“王氏”二字,她几乎可以断定,这些人是王氏母女雇来的,或者与她们有某种关联。

她脑海中闪过《左传》中的一句话: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解释:意思是生活在安定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危险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有祸患。沈清宁此刻身处危境,更深刻地体会到“思则有备”的重要性,过去的每一次谨慎和谋划,都是为了应对未知的“患”。)

她在侯府的步步为营,正是“居安思危”的体现,可即便如此,还是在前往京城的路上遭遇了这样的劫难。这让她意识到,人生的“患”总是层出不穷,永远不能放松警惕。而此刻,她必须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这个突如其来的“患”中寻找生机。

“我的随身物品呢?”沈清宁又问,语气依然虚弱。

蒙面人显然不愿多费口舌,他指了指角落里一个被粗略翻动过的包裹:“都在那里。值钱的自然没给你留。”

沈清宁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她的行囊,散乱地堆在那里。她心里一沉,重要的东西……笔记和玉佩!

她努力回忆,在失去意识前,她将笔记和玉佩从怀中滑落,希望能藏在车厢角落。但那时迷烟己经很重,她的动作可能并不到位。如果那些人在搬运她的时候发现了它们……

蒙面人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别指望有什么宝贝没被搜出来。你们侯府的丫鬟婆子可是把车里车外都翻遍了。”

侯府的丫鬟婆子?是刘婆子和那两个小丫鬟!她们是王氏的人,自然会参与搜查,甚至可能就是她们负责善后和伪造现场!那个蒙面人说“该死的王氏,事情总是不利落”,也许是因为车厢里遗留下了什么线索?是她当时慌乱中踢落的玉佩?还是别的什么?

思及此,沈清宁的心猛地一跳。如果玉佩被发现了,会落在谁手里?是那些蒙面人,还是刘婆子她们?如果落在蒙面人手里,他们是王氏雇佣的,很可能会交给王氏。如果落在刘婆子手里……她们是王氏的爪牙,结果也一样。玉佩虽是长辈所赠,但它本身的价值和含义,会是王氏母女感兴趣的吗?还是说,玉佩上有什么是她们不希望看到的?

她想起玉佩的材质温润、雕工古朴,是那位不得势的长辈在她临行前特意交给她的,只说了一句“此物能护你一程,亦是缘分。”当时她只以为是长辈的爱护和祝福,并未深究其具体含义。现在看来,这玉佩很可能大有来头,或者隐藏着某种秘密。

还有那本加密的笔记……那是她记录了侯府多年来各种账目疑点、人物关系、势力分布的本子,是她安身立命、甚至反击侯府的重要依仗。如果落在王氏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沈清宁的心中涌起强烈的担忧,但她知道,此刻显露分毫都会招来更大的危险。她必须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能力。

她垂下眼帘,拿起那碗水,慢慢喝下,润了润喉咙。然后拿起饼,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饼很硬,很难下咽,但她需要补充体力。她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水和饼的味道,试图辨别是否有异常——王氏母女手段阴毒,食物里下毒并非没有可能。万幸,至少表面上没有尝出毒药的味道。

“你们想怎么样?”她再次开口,声音比之前稍稍有力了些,但依然带着适度的畏惧。

蒙面人靠在石墙上,抱双臂,显得很有耐心,或者说,在等待进一步的指示。他并没有首接回答沈清宁的问题,而是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她。

“西姑娘,你是个聪明人。”蒙面人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打破了他之前的沉默寡言。这让沈清宁感到一丝意外。

“聪明?若真聪明,怎会落到这步田地。”沈清宁自嘲地一笑,这句话半真半假,既符合她此刻的处境,也是一种试探。她想知道,他们在抓她之前,对她了解多少。

蒙面人没有接她的话茬,反而问道:“你吹响了什么东西?”

沈清宁心中一惊。他们听到了银哨的声音!但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哨子?我不懂你在说什么。”她故作茫然。

“少装蒜!”蒙面人的语气变得凌厉起来,“那种声音,不是寻常物件能发出来的。你是不是留了什么后手?”

沈清宁沉默,她在权衡是否应该承认。如果承认了,对方会如何应对?是更警惕?还是试图从她这里套出情报?如果不承认,对方是否会用更严酷的手段逼问?

她想起老子的话: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解释:意思是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高明。能战胜别人说明有力气,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沈清宁此刻必须了解眼前的敌人——蒙面人,更要了解自己——她的优势、弱点以及能承受的极限。真正的强大不是在于战胜外敌,而是在绝境中依然能掌控自己的心智和行动。)

她了解王氏母女的阴毒,了解这些亡命之徒的冷酷。但她更了解自己,她的心志、她的智慧、她隐藏的力量。她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她坚持否认,语气平静了下来,不再像最初那样虚弱。她知道,过度的伪装反而会引起怀疑。她必须表现出一种面对困境的冷静,这才是她真正的本色。

蒙面人似乎没想到她如此坚决,皱了皱眉。他没有再继续逼问,仿佛得到的指令只是看守,而非审讯。

“好好待着,别想着逃跑。”他丢下这句话,提着油灯转身离开。石门再次被厚重的木板和锁链封锁,黑暗重新笼罩了沈清宁。

吱呀一声轻响,油灯的光线完全消失,沈清宁再次置身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手脚虽然能动了,但身体依然酸软无力,这是迷烟的后遗症。她需要时间恢复。

她开始摸索周围的环境。石墙冰冷潮湿,地面也是泥土地,有些坑洼不平。空间确实不大,她伸展双臂几乎能碰到两边的墙壁。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每一块石板,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任何异常之处——也许是一丝裂缝,也许是藏起来的什么东西。

她的指尖碰触到了一个坚硬而冰凉的物体,形状不规则,像是……石块?不对,触感不同。她摸索着将其捡起,放在鼻端嗅了嗅,没有味道。她试图用指甲抠,但抠不动。

在完全的黑暗中,她的其他感官变得异常敏锐。她听到头顶上方偶尔传来微弱的声响,像是有人走动,或者动物的叫声。这说明她被囚禁的地方并非完全隔绝人迹,可能是在某个郊外的宅子,或者山林中的隐秘据点。

滴答、滴答……水滴声依然持续着,似乎在催促她抓紧时间。

王氏母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阻止她前往京城吗?这代价未免太大。劫持侯府的小姐,一旦被发现,便是灭顶之灾。她们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那么,她们的目的一定比这个更深、更恶毒。也许是想用她来威胁侯爷?也许是想悄无声息地处理掉她,伪造成失踪,然后将侯府姑奶奶留下的锦绣商行据为己有?甚至可能利用她来陷害她在侯府中的盟友或侯爷本人?

沈清宁感到一阵寒意。王氏母女的“极致邪恶”再次展露无遗。她们的心狠手辣,远远超出了她的预估。她在侯府的步步为营,只是为了自保和争取一点立足之地,而王氏母女,却是真正想置她于死地,斩草除根。

她又想起孔子的话: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释:意思是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沈清宁此刻的“近忧”正是因为王氏母女缺乏“远虑”——她们的恶毒计谋虽然能带来眼前的“利益”,却可能招致更大的“患”。反之,沈清宁的每一次谋划,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避免未来的大“忧”。)

王氏母女的短视和歹毒,反而为沈清宁揭示了敌人的底线,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多么凶险。而她自己,必须时刻保有“远虑”,才能在这种风云诡谲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她闭上眼睛,将思绪拉回到银哨和玉佩。银哨是她最后的希望,是她向外部发出的求救信号。侯爷是否收到了?或者,他安排的暗卫是否在附近感应到了?那声突兀的鸟鸣,会是暗卫收到信号后发出的某种回应吗?

如果侯爷收到了信号,或者发现了她的失踪,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他会相信是王氏做的吗?他在侯府内势力复杂,有多少人会真心为她这个不受宠的庶女奔走?

还有赵叔。赵叔是侯爷派来的老仆,身手不差,但寡不敌众。他现在是生是死?是也被抓了,还是设法逃脱去报信了?

以及那枚玉佩。它最终是落入了敌手,还是被侯府的人发现,成为搜寻她的关键线索?如果玉佩有特殊含义,它会不会引起王氏母女的注意,让她们发现她隐藏的秘密?或者,玉佩的“缘分”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被某个能帮助她的人意外拾获?

无数的可能性在沈清宁脑海中交织,每一个猜想都牵动着她的心绪。她知道,自己现在就像棋盘上被抓走的棋子,能否活下来,不仅仅取决于她自己,更取决于外部的局势变化,取决于她之前埋下的伏笔能否发挥作用。

她摸索着坐起身,后背靠着冰冷的石墙。囚禁的环境虽然恶劣,却给了她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让她能够整理思绪,分析局势。她必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她开始在心中复盘马车被劫持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王氏母女为何选择那段林地?她们雇佣了多少人?他们的目的是将她带往何处?除了看守她的这个人,是否还有其他人?

她甚至开始分析蒙面人的声音、体型,希望能从中找出任何一点信息。他的声音嘶哑,可能是刻意伪装,也可能是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致。他的身形粗犷,但动作灵活,说明有武艺底子。

突然,她想到了一种可能。如果王氏母女的目的是要将她送给某个第三方势力,以换取利益或达成某种协议呢?这个第三方势力是谁?为何要抓她?是为了报复侯府?还是看中了她姑奶奶留下的锦绣商行?或者,是京城某个对侯府有企图的势力?

这个想法让沈清宁不寒而栗。被囚禁己经够糟了,如果她被当作货物一样送来送去,那命运将更加不可预测。

然而,她也意识到,如果王氏母女将她送给了第三方,那么她们自己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事发,她们同样难辞其咎。除非,这个第三方势力足够强大,能够完全抹去所有痕迹,让她的失踪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沈清宁紧紧抿着唇,心中涌起一股不屈的意志。她不会坐以待毙。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并且,她发誓,要让那些将她置于如此境地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她尝试着活动酸软的身体,慢慢进行一些简单的舒展动作,恢复血液循环。黑暗和囚禁夺走了她的自由,却无法剥夺她的思想和意志。

就在这时,石门外再次传来脚步声,比之前要多,而且显得匆忙。

沈清宁立刻停止了动作,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外面传来低语声,带着一丝焦虑和不确定。

“……找到那东西了吗?”

“没有,车里车外都仔细找过了,只找到她随身的包裹,没看见……”

“该死!王夫人怎么说的?万万不能有疏漏!”

“她只说处理干净……会不会掉在路上了?”

“回去再仔细找!还有,赶紧通知主子,情况有变!”

“是!”

脚步声渐渐远去,但那几句话,却像惊雷般在沈清宁心中炸响。

“那东西”!他们在找“那东西”!而且没有找到!

会是什么?是她特意滑落的玉佩?还是被她藏起来的笔记?或者,是她在车厢里留下的其他什么微小线索?

无论是什么,这都说明她的行动并非完全徒劳!王氏母女或者她们的人,并没有完全掌控局面,她们遗留下了令自己不安的线索!

而且,他们要通知“主子”!王氏母女之上,还有更高的幕后黑手?还是指王氏本人?联系到他们最初的低语“该死的王氏”,这个“主子”很可能就是指王氏。但为何要强调“通知主子,情况有变”?难道迷烟没有完全奏效?或者,银哨的声音真的引起了某种连锁反应?

沈清宁的心跳骤然加快。没有找到“那东西”,说明她有机会!情况“有变”,说明她的困境并非毫无转机!

虽然身处暗牢,前途未卜,但这一刻,沈清宁感觉自己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分。绝境之中,她看到了微弱的曙光。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悬念和危险。找不到那东西,他们会如何应对?会更加疯狂地搜寻?会改变原本的计划?他们是否会意识到那东西可能藏着秘密,甚至与她有关?而“情况有变”意味着什么?是侯府的追查?还是外部势力的介入?

黑暗再次变得压抑,但沈清宁的内心却燃起了一簇微弱的火焰。她没有被彻底毁灭,她留下了线索,她还有反击的机会!

她蜷缩在冰冷的角落,身体依然虚弱,但目光却锐利如刀。她要活着出去,她要找出幕后所有的人,她要让王氏母女为她们的恶行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囚笼中的博弈,此刻才刚刚开始。

(第七十七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