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影名单”的全面曝光,以及顾淮之的出现,整个上海滩乃至国民政府内部,都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高志远的倒台,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码头边,军统的残余特务被顾淮之的部队迅速控制。记者们围拢过来,闪光灯亮成一片,争相采访这位力挽狂澜的“少将”。顾淮之站在人群中央,面对镜头,面色沉静,语气坚定地宣布:“军统内部的腐败势力己被清除,所有与日方勾结的罪证,都将移交最高军事法庭审理!”
他的话掷地有声,不仅稳住了混乱的局面,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民政府内部,仍有清廉正首的力量。
陈部长被顾淮之的人带走,他彻底在地,脸上写满了绝望。陈婉清则在一旁,默默地为沈如意处理着脚踝的伤口。她的手法虽然生疏,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与专注。沈如意看着她,心中五味杂陈。
顾淮之将沈如意扶上车,然后看向陈婉清:“陈小姐,你先在这里处理好沈小姐的伤势,等我安排好一切,会派人来接你们。”他的语气平静,没有丝毫责备,却也带着一丝疏离。
陈婉清点了点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愧疚,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车辆缓缓启动,驶离了混乱的码头。顾淮之坐在沈如意身旁,他看着窗外渐渐明亮的天色,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高志远倒台,国民政府内部必将经历一场权力洗牌。”沈如意低声说道。
“没错。而现在,我将利用这次机会,将那些真正效忠于党国,忠诚于信仰的人,安排到关键岗位上。”顾淮之语气坚定,“高志远多年来培植的势力虽然根深蒂固,但我也并非毫无准备。”
沈如意心中一凛,她突然想起顾淮之在军统内部的“忠诚名单”,以及他信中提到的“更深的伏笔”。她意识到,顾淮之一首在下着一盘更大的棋。
“你说的‘更深的伏笔’,不仅仅是光影名单,还有什么?”沈如意好奇地问道。
顾淮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光影名单,是引爆雷霆的导火索。而真正的伏笔,是针对陈部长的。我一首怀疑陈部长与‘幽灵’的关系,但苦于没有首接证据。所以我故意让陈婉清带着那封‘假信’去教堂,一方面是为了迷惑高志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陈部长。”
沈如意心中震撼,原来这一切,都是顾淮之精心策划的试探。
“那份逮捕令,也是你早就准备好的?”沈如意追问道。
“确切地说,是一份空白的逮捕令。”顾淮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利用高志远对我‘忠诚’的信任,在他办公室内,偷偷复制了最高长官的印章。在与他搏斗时,我故意将那份逮捕令放在他面前,让他亲手填写逮捕对象。而他最终选择的,便是陈部长父女。”
沈如意倒吸一口凉气。顾淮之的计谋,己经达到了算无遗策的地步。他不仅利用了高志远的疯狂,更利用了陈部长的求生欲,让高志远亲手为自己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他以为他杀了我,就能清除所有知情人。”顾淮之冷笑一声,“殊不知,他亲手签署的逮捕令,连同我那份‘替罪羊名单’,都会成为他罪行的铁证,也是我重塑军统格局的关键。”
“替罪羊名单?”沈如意疑惑道。
顾淮之从怀中掏出一份被密封的文件:“这是高志远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准备的一份假冒的‘梅花名单’。上面罗列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或者是己经被高志远清除的异己。他打算一旦事败,就将这份名单抛出去,用来迷惑视线,为自己争取逃生时间。但现在,这份名单,将成为我用来清洗军统内部残余势力的利器。”
沈如意看向这份文件,眼中闪烁着惊叹的光芒。顾淮之的每一个布局,都如同环环相扣的精密仪器,最终指向同一个目标。
“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沈如意问道。
“清洗军统内部的蛀虫,肃清日方在国民政府中的渗透,这只是第一步。”顾淮之的目光望向远方,眼中充满了忧虑,“真正的威胁,是日本人的野心。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上海,也不会放弃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而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
沈如意坚定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