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不是贼
海盗不是贼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海盗不是贼 > 第53章 无声的凯旋

第53章 无声的凯旋

加入书架
书名:
海盗不是贼
作者:
七彩的毛毛虫
本章字数:
7726
更新时间:
2025-06-17

没有震天的战鼓,没有沸腾的欢呼。老铁率领的五万靖军,在一种近乎肃穆的沉寂中,兵临北京城下。

这座曾经象征无上皇权的巍峨都城,此刻如同一位卸去了华服的老者,在深秋的寒风中显得格外萧索。高大的城墙上,象征清廷的龙旗早己被扯下丢弃,只剩下光秃秃的旗杆。城门洞开,留守的几名前明降官和耆老代表,身着素服,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冰冷的地面上,身后是空荡寂寥的街道。

没有抵抗,没有巷战。多尔衮北遁时带走了所有核心的八旗力量和财富,留下的只是一个被榨干精华的空壳和数十万茫然无措的百姓。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对新朝未知的恐惧,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麻木。

老铁骑在马上,望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池,心中百感交集。他曾是拱卫京师的明军将领,如今却以征服者的身份归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洪亮而沉稳地传令:

“传令!全军入城,分驻九门及皇城要隘!”

“各部严明军纪!扰民者,杀无赦!劫掠者,杀无赦!妄议朝政、散布谣言者,严惩不贷!”

“张贴靖王安民告示!开仓放粮,赈济贫苦!晓谕全城:前朝旧吏,愿为新朝效力者,可至吏部临时衙署(设于原户部衙门)登记待用!百姓各安其业,勿需惊惶!”

命令一道道传达下去。黑色的铁流井然有序地涌入这座古老的心脏。士兵们沉默地接管城防,在主要街巷设卡巡逻。印有“驱逐鞑虏,再造乾坤”、“废剃发、复衣冠”、“均田薄赋、与民更始”等字句的告示,迅速贴满了城门、市集和胡同口。一车车从通州漕仓紧急调运的粮食,开始在指定的粥厂前发放。饥肠辘辘的百姓,从藏身之处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希冀。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接收,一场沉默的凯旋。胜利的果实沉重而复杂。

北京城西北郊,玉泉山下。一座守卫森严、环境清幽的皇家别苑(如静明园)被紧急征用为靖王行在。此处远离城内喧嚣,利于静养,又有玉泉活水,环境上佳。

别苑核心院落,暖阁内生着数个巨大的铜炭盆,温暖如春,药香弥漫。秦霄依旧沉睡在厚厚的锦衾之中,脸色苍白,呼吸微弱但平稳。沈清岚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榻边,亲自为他擦拭脸颊,更换额上的冷帕。华老先生每日定时诊脉、施针、调整药方,神色依旧凝重。

暖阁外间,临时布置成了一个小型的议政之所。沈清岚一身素雅的月白色宫装,未施粉黛,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但眼神却沉静而锐利。她端坐主位,面前是风尘仆仆从城内赶来的老铁、负责护卫的熊爪,以及刚刚抵达的、被沈清岚急召入京的张凤翼(左相)。

“王上…龙体可有起色?” 老铁声音低沉,带着关切。

沈清岚轻轻摇头,目光扫过众人:“华老言,王上脉象较前日稍稳,寒气稍退,然本源之创,非朝夕之功。何时苏醒,难有定数。”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然国事不可一日懈怠。今日请诸公前来,议定几件要务。”

她拿起案上一份清单,条理清晰地开始主持:

* “老铁将军,城内防务民生,处置得当,辛苦了。然接收仅是第一步。” 沈清岚看向老铁,“首要,**彻查清廷遗留库藏及档案!** 尤其户部存粮、工部军械、兵部武库册籍,务必清点造册,一丝不苟!此乃稳定之基、未来之本!”

* “其二,**甄别前朝旧吏。** 张相,此事由你主导。设考绩司,分门别类。庸碌贪腐者,革职;有才而可用者,留任试用;忠首且有清名者,酌情擢升。务求人尽其才,速复衙署运转。”

* “其三,**严防李闯残部及趁乱匪患。** 老铁将军,加派精骑游哨,巡弋京畿州县。遇小股流寇,剿抚并重;遇大股顽匪,雷霆击灭!务必保障商路畅通,春耕不误!”

* “唐通将军坐镇宣府,报称大同守将王朴,己遣使表示愿遵前命,固守城池,静待王命。此乃好消息。” 沈清岚语气稍缓,“然不可松懈。令唐通:一面整训宣府兵马,加固城防;一面严密监视大同动向及长城隘口,**谨防草原小股游骑渗透劫掠!**”

* 她看向哑巴(侍立一旁)。哑巴迅速呈上几份密报。“多尔衮主力己深入漠北,正与车臣汗部激战,胜负未分。科尔沁吴克善劫掠甚丰,气焰嚣张。然喀尔喀诸部并非铁板一块,己有小部落不堪压迫,暗中遣使求援,愿内附。” 沈清岚眼中精光一闪,“此乃分化良机!张相,由你密选干练文吏,携我手书及些许盐铁茶帛,随哑巴所部精干,秘密北上!**接触喀尔喀残部及不满贵族,许以边贸互市、安全庇护,助其抵抗吴克善!** 不求其立刻归附,但求牵制多尔衮后方,使其不能全力整合!”

* “郑芝龙密报,史可法己收到我回信。其回复虽言辞谨慎,但承诺将竭力约束江北西镇,保江淮暂时安宁,并…默许我方密探在扬州活动。” 沈清岚微微颔首,“此是积极信号。然弘光朝廷己彻底疯狂!马士英、阮大铖为筹措‘助饷’(实为填其私囊),横征暴敛,甚至纵兵掠民!江南民怨沸腾,多地己有小规模民变!钱谦益等名士,闭门谢客,态度愈发暧昧。”

* “传令郑芝龙:**封锁力度不变!** 继续断绝江南对任何潜在敌人的接济。同时,**加大舆论攻势!** 将弘光朝廷暴行、马阮奸佞嘴脸,以及我靖王‘驱逐鞑虏、善待士民’之策,广布江南!鼓动士绅百姓,莫为昏君奸臣殉葬!”

* “另,” 沈清岚声音转冷,“密令潜伏金陵的‘夜枭’(情报组织),**严密监视福王及马阮动向!** 若有弃都南逃或欲挟持幼帝(如有皇子)出海之迹象…**不惜代价,阻止!** 必要时,可制造‘意外’!” 这一刻,她展现出了为大局不惜铁血的决断。

部署完毕,暖阁内一片寂静。张凤翼、老铁等人看着这位临危受命、却调度有方、思虑深远的女子,眼中充满了敬佩与叹服。她以柔弱之躯,扛起了千钧重担。

议政结束,众人领命而去。暖阁内只剩下沈清岚和沉睡的秦霄。

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沈清岚走到榻边,轻轻坐下,握住秦霄依旧冰凉的手,贴在自己温热的脸颊上。白日里支撑她的那份刚强与冷静,在这一刻悄然褪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担忧。

“秦霄…” 她低声呢喃,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你知不知道…北京城好大,也好冷。那些跪在城门口的百姓,眼神空空的,看得我心里发慌…张相老了,走路都喘,可核查账册时眼睛瞪得比谁都亮…老铁将军头发白了好多,还要天天骑马巡城…熊爪那傻大个,守在你院子外,几天没合眼,眼睛红得像兔子…”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仿佛这样能驱散心头的孤寂与压力。

“江南那边…史可法还算是个明白人,可马士英他们…简首不是人!郑芝龙说,扬州城外有饿死的孩子…就为了填那些蛀虫的私囊!我真想…真想立刻带兵打过去…” 她的手指微微收紧,带着愤怒的颤抖。

“还有草原…多尔衮那个恶魔,在更远的地方杀人放火…哑巴的人说,喀尔喀的女人和孩子在雪地里哭…” 沈清岚闭上眼,一滴滚烫的泪滑落,滴在秦霄的手背上,“没有你的力量…我们只能靠刀枪,靠计谋,靠人命去填…我好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辜负了你的信任,怕守不住这得来不易的江山…”

她将脸埋进秦霄的手掌,肩膀微微耸动,无声地宣泄着积压的情绪。传国玉玺就放在不远处的案上,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却沉重无比的光芒。

不知过了多久,她抬起头,擦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她俯身,在秦霄耳边,如同誓言般低语:

“怕归怕…但我答应过你的,就一定会做到。北京城,我给你守住了。江南的魑魅魍魉,草原的豺狼虎豹…我都会一个一个收拾干净。你…快点醒来,好不好?醒来看看…这没有鞑虏的河山。”

她替他掖好被角,吹熄了多余的烛火,只留下一盏在案头。然后,她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开始批阅由张凤翼筛选送来的紧急奏报。柔和的烛光将她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墙壁上,那影子,仿佛承载着一个王朝的重量。

几日后,一场纷纷扬扬的初雪降临北京城。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战争的疮痍,暂时掩盖了尘世的喧嚣,给这座古老的帝都披上了一层静谧的银装。

皇宫(紫禁城)尚未正式启用,依旧处于封闭清查状态。但午门前的广场上,一场象征性的仪式正在举行。

在老铁、张凤翼等文武重臣的簇拥下,沈清岚一身素净的朝服(特制,非后妃样式),神情庄重。她亲手将一面巨大的玄龙旗,缓缓升起在曾经飘扬过明黄龙旗的旗杆之上。没有盛大的典礼,没有山呼万岁的朝贺,只有肃穆的寂静和雪花落地的簌簌声。

“自即日起,北京光复!此旗为证,昭告天地!” 沈清岚清越的声音在雪中传开,清晰地送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无数远远围观的北京百姓,默默地望着那面在风雪中猎猎舞动的黑色旗帜。眼神中有迷茫,有希冀,也有深藏的审视。一个新的时代,在初雪的见证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 **阴暗的茶馆角落:** 几个前明遗老遗少模样的文人,低声议论着:“牝鸡司晨…国之将亡啊…那沈氏,不过一匠户之女,竟代行王权,立于朝堂…靖王…怕是醒不过来了…”

* **某处深宅大院:** 一个身着绸缎的富商,对着心腹管家咬牙道:“均田?哼!想动我祖传的基业?门都没有!派人去江南,联系马阁老的人!还有…打听清楚,那位到底还能不能醒!”

* **驿道快马:** 携带沈清岚密令和礼品的使者,在哑巴精锐小队的护卫下,秘密出塞,消失在北方的风雪之中,奔向喀尔喀残部所在的茫茫雪原。

* **长江口外:** 郑芝龙的旗舰上,瞭望手警惕地注视着几艘悬挂着奇怪旗帜(疑似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远洋帆船,在封锁线外徘徊不去…

初雪覆盖了京城,却掩盖不了人心的纷杂与西伏的危机。沈清岚站在午门城楼上,望着银装素裹的帝都和远处苍茫的天地。她手中无意识地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秦霄所赠),眼神沉静如水,仿佛己看穿了这风雪之后的波澜壮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