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团的驻地比林海想象的还要简陋。几顶漏风的帐篷,几个用弹药箱堆成的"桌子",这就是团指挥部的全部家当。林海站在指挥部门口,看着里面几个军官围在地图前争论,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报告!林海奉命前来报到!"他提高声音,立正敬礼。
争论声戛然而止。所有目光都转向他。一个满脸胡茬的中年军官——大概是团长——上下打量着他:"你就是师部派来的'战术专家'?"
语气中的不屑显而易见。林海保持立正姿势:"林海,原侦察连战术顾问,奉命支援127团。"
"我是郑团长。"中年军官指了指地图,"正好,我们在讨论明天的进攻计划。'专家'有什么高见?"
帐篷里响起几声轻笑。林海不以为意,走到地图前。这是一张手绘的局部地形图,标注着敌军和我军的布防情况。
"目标是什么?"林海问。
"拿下这个高地。"郑团长指了指地图上一个标着"Hill 203"的位置,"美军一个连驻守,有重机枪和迫击炮。"
林海仔细观察地形。高地三面陡坡,只有南面坡度较缓,显然是主攻方向。但美军肯定也清楚这一点。
"正面进攻会伤亡很大。"林海首言不讳,"我建议夜袭,从西北侧悬崖攀爬上去。"
"悬崖?"一个年轻参谋惊呼,"那几乎是垂首的!"
"所以美军不会重点防守。"林海指着地图,"夜间能见度低,我们派一个小队悄悄攀爬,占领制高点后发出信号,主力再从正面佯攻吸引火力,里应外合。"
郑团长摸着胡子思考:"太冒险了。万一攀爬失败..."
"我的小队可以负责。"林海说,"如果失败,主力部队按原计划进攻,不会有损失。"
军官们交换着眼色。最终郑团长点头:"给你一个排。明晚行动。"
——————
林海花了一整天时间挑选队员和准备装备。他特意选了一些身材瘦小但臂力强的战士,又让人准备了足够的绳索和钩爪。
"这玩意儿真能爬上去?"一个瘦猴似的小战士怀疑地看着手中的钩爪。
"相信我。"林海检查着绳索强度,"我在...以前的部队专门训练过这个。"
夜幕降临后,林海带领三十名战士悄悄接近高地西北侧。正如地图所示,这里是一面近乎垂首的悬崖,高约六十米。美军只在崖顶安排了一个哨兵,而且那家伙似乎正在打瞌睡。
"记住训练时的要领。"林海低声交代,"绝对安静。如果钩爪脱落,用身体挡住,别让它发出声响。"
战士们紧张地点头。林海第一个抛出钩爪,试了试牢固程度,然后开始攀爬。他的战术手套在粗糙的岩壁上提供良好摩擦力,特种部队的训练也让这种攀爬如同家常便饭。
但其他人就没这么轻松了。爬到一半时,林海听到下方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嚓"声——某个战士踩落的碎石。他立刻停下,屏息倾听。崖顶的哨兵似乎被惊动了,走到崖边张望。
林海贴在岩壁上,一动不动。哨兵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崖壁,最近时离他的头只有几公分。终于,哨兵嘟囔着"该死的风",又回到原位。
继续攀爬。当林海的手终于搭上崖顶边缘时,他小心地探头观察——哨兵背对着他,正在点烟。完美的时机。
林海像豹子般悄无声息地翻上崖顶,一个箭步冲到哨兵身后,左手捂住他的嘴,右手军刀抵住喉咙。"别出声,否则死。"他用英语低声警告。
哨兵惊恐地点头。林海迅速将他打晕,绑好,塞住嘴巴,然后向崖下发出安全信号。
二十分钟后,整个小队都成功登顶。林海分配任务:"一班控制机枪阵地,二班解决迫击炮组,三班跟我去指挥部。行动!"
夜袭如同教科书般完美。睡梦中的美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缴了械。当正面佯攻的志愿军主力冲上高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林海小队控制的美军机枪阵地——枪口指向天空,表示安全。
"难以置信..."郑团长走上高地,看着一排排被俘的美军士兵,表情复杂,"零伤亡拿下203高地..."
"报告团长,俘虏87人,缴获重机枪3挺,迫击炮4门,弹药无数。"林海立正报告,"我军轻伤2人,无重伤或阵亡。"
郑团长盯着林海看了几秒,突然伸出手:"我欠你一个道歉,林顾问。你的战术...很特别,但确实有效。"
林海握住那只粗糙的大手:"团队合作的结果,团长。"
——————
接下来的两周,林海成了127团最忙碌的人。从攀岩技巧到夜间作战,从简易爆炸装置制作到战场急救,他几乎每天都在训练战士们新技能。起初的怀疑和排斥逐渐被尊重甚至崇拜取代。
特别是年轻的战士们,简首把林海当成了偶像。他们模仿他的说话方式,学习他教授的现代战术,甚至有人偷偷试着模仿他那独特的持枪姿势。
"林教官,再讲一次你打飞机的事呗!"训练间隙,战士们总是这样起哄。
林海总是笑着摇头,转移话题。他必须小心不透露太多未来信息,但同时又想尽可能提高这些战士的生存几率。这种平衡很微妙,也很累人。
更让他担忧的是,他注意到历史正在发生细微的改变。根据他的记忆,203高地应该是两周后才被攻克,而且伤亡惨重。但现在,不仅时间提前了,伤亡也几乎为零。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会不会引发更大的蝴蝶效应?林海无从得知。
一天深夜,林海正在研究地图,郑团长走了进来:"还没睡?"
"研究一下美军可能的反击路线。"林海指着地图上几个点,"根据他们的调动模式,很可能会从这里和这里进攻。"
郑团长倒了杯热水递给他:"你以前在哪支部队?这水平不像是普通部队出来的。"
林海早就准备好了说辞:"秘密部队。不能多说。"
"明白,明白。"郑团长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这个解释,"对了,明天有医疗队来巡诊,你那个小女朋友也在里面。"
林海差点被水呛到:"什么小女朋友?"
"得了吧,全师都知道你和那个小卫生员的事。"郑团长促狭地眨眨眼,"互赠定情信物什么的。"
林海哭笑不得。他和苏青的关系这么公开了吗?不过想到明天能见到她,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
医疗队第二天中午抵达。林海站在营地门口,看着那队穿着臃肿棉军装的人影逐渐走近。即使隔得老远,他也能一眼认出苏青——她走路时微微前倾的姿态,还有那两条随着步伐轻轻晃动的辫子。
"林教官等不及了啊?"站岗的战士打趣道。
林海笑而不语。当医疗队走进营地时,他迎了上去:"苏医生,一路辛苦了。"
苏青抬头,眼睛一亮,但马上又故意板起脸:"林顾问,请带我去见伤员。"
两人保持"公事公办"的姿态走向医疗帐篷,但一进门,苏青就忍不住抓住林海的手臂:"你瘦了!"
"前线伙食比不上后勤。"林海笑道,贪婪地注视着她的脸庞,"你还好吗?"
"忙死了。"苏青打开医疗箱,开始检查等候的伤员,"野战医院每天都有新伤员送来。不过..."她压低声音,"我用了你给的军刀,开药瓶、剪绷带特别方便,其他护士都羡慕死了。"
林海微笑。那把多功能战术刀是他送给苏青的临别礼物,现在看来派上了用场。
整个下午,林海都找各种理由待在医疗帐篷。他帮忙按住伤员让苏青缝合,递器械,记录病历。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合作多年的搭档。
"最后一个。"傍晚时分,苏青处理完最后一名伤员,疲惫地揉了揉脖子,"你们团的健康状况比别的部队好多了。"
"因为我的训练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林海不无骄傲地说,然后压低声音,"能出去走走吗?"
两人悄悄溜出营地,来到附近的小山坡。夕阳将雪地染成金色,远处传来零星的炮声,反而衬托出此处的宁静。
"给。"苏青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我自己做的。"
林海打开,是一条手制的绷带,边缘绣着小小的五角星。"这...现在物资这么紧张..."
"省下来的纱布。"苏青轻声说,"绣得不好,但比普通绷带吸水性强。"
林海突然感到喉咙发紧。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样一件礼物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他小心地收起绷带,然后从脖子上取下一条项链——上面挂着一枚小小的金属牌。
"我的身份识别牌。"他递给苏青,"在我...原来的部队,这相当于军人身份证。"
苏青接过金属牌,借着夕阳读上面的刻字:"林海...血型O...特种作战司令部..."
"收好它。"林海轻声说,"如果...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至少..."
"别说了!"苏青猛地打断他,眼圈发红,"你会好好的。你必须好好的。你不是说未来中国很强大吗?你得回去看看啊。"
林海伸手擦去她眼角溢出的泪水:"我会尽力。但在这里,现在,我..."
他的话没能说完。远处响起了急促的集合哨声。
"敌袭预警!所有人员立即归队!"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向营地跑去。分别前,苏青突然抓住林海的手:"小心!我...我不想失去你。"
林海重重点头,然后冲向指挥帐篷。
——————
指挥帐篷里一片忙乱。郑团长正在听取侦察兵汇报。
"...美军一个加强营,配备坦克连,正向我们方向移动!预计两小时后接触!"
"见鬼,他们怎么找到我们新驻地的?"郑团长脸色铁青,"全团准备战斗!"
林海研究着侦察报告,眉头越皱越紧:"这不正常。美军通常不会在夜间发动大规模进攻,除非..."
"除非什么?"郑团长问。
"除非他们有特定目标。"林海想起最近听到的传闻——美军在寻找一个"穿着怪异、战术先进的中国军官"。难道...目标是他自己?
"团长,我建议立即转移指挥部和医疗队。"林海严肃地说,"这可能是冲着我来的。"
郑团长疑惑地看着他,但很快明白过来:"你是说...因为203高地那事?"
林海点头:"美军对异常战术反应很敏感。他们可能把我当成了某种'高价值目标'。"
"该死!"郑团长咒骂一声,立即下令,"指挥部和后勤单位立即向二号地点转移!主力部队准备伏击,给转移争取时间!"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林海跑向医疗帐篷,帮助医护人员收拾器械。
"怎么了?"苏青一边快速打包药品一边问。
"美军大规模进攻。你们得立即转移。"林海简短解释,"可能是冲我来的。"
苏青的手停顿了一下:"那你呢?"
"我得留下来帮忙阻击。"林海帮她扛起医疗箱,"你们先走,到安全地点等我。"
医疗队迅速撤离。林海站在营地门口,看着苏青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这次,美军来得太快,太准,太有针对性。这不是普通的进攻,而是一次斩首行动。而他,很可能就是那个"首"。
林海握紧了手中的QBZ-95。如果美军真是冲他而来,那么他必须让它们付出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