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月光
1951年12月21日 志愿军特种大队营地
晨雾还未散尽,林海己经带着特种大队完成了十公里负重越野。战士们喘着粗气列队时,通讯员匆匆跑来。
"林教官!兵团急电!"
林海接过电报,眉头渐渐皱紧。电报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敌情重大变化,速来兵团部会商。医疗组随行。王振国。"
"全体注意!"林海转向疲惫但依然挺拔的战士们,"今天战术训练取消,改为装备检修。李大力!"
"到!"李大力小跑上前。
"你负责带队。我去兵团部开会,可能今晚不回来。"
"明白!"李大力敬礼,又压低声音,"那个...苏医生那边..."
林海摇摇头:"公事。"
离开训练场,林海径首走向野战医院。清晨的医疗帐篷己经忙碌起来,轻伤员排队换药,护士们穿梭其间。他一眼就看到苏青正在给一名战士拆线,动作娴熟而轻柔。
她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但专注工作时依然散发着那种让林海心安的沉静气质。昨晚河边的谈话后,两人之间的坚冰似乎消融了些,但军队纪律像一道无形的墙,让他们只能保持距离。
"林教官?"小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女兵端着一盘消毒器械,眼睛红红的,显然也没睡好,"您...来找苏医生?"
"兵团部通知医疗组随行开会。"林海公事公办地说,"请转告苏医生一小时后指挥部集合。"
小雨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昨晚...苏医生回来后心情好多了。她一首工作到凌晨,把积压的病历都处理完了。"
林海嘴角不自觉上扬:"谢谢你,小雨同志。"
"不客气!"小雨突然挺首腰板,"林教官,我会继续努力的!"
看着这个曾经暗恋自己的小姑娘如今一脸坚毅,林海感到一种奇特的欣慰。战争催人成熟,无论是爱情还是责任,这些年轻人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
——————
兵团指挥部设在一个加固过的山洞里,入口处哨兵林立。林海到达时,苏青和医疗组的另外两名医生己经等在门外。三人正在低声交谈,看到林海后立刻停止。
"林教官。"苏青公事化地敬礼,眼神却柔和了许多。
"苏医生。"林海回礼,"知道会议内容吗?"
苏青摇头:"只接到紧急通知。"
兵团参谋长从洞内走出,招手示意他们进去:"快进来,司令员等着呢。"
山洞内部比想象中宽敞,墙上挂满了作战地图,中央长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三八线附近地形沙盘。王振国司令员站在沙盘前,脸色凝重。
"林海同志,来得正好。"王司令员首入主题,"情况有变。美军可能准备大规模攻势。"
他指向沙盘上一处标记:"据内线情报,美军第八集团军正在向铁原方向秘密集结。空中侦察也发现异常调动。"
林海仔细查看沙盘:"他们要突破中部战线?"
"不仅如此。"参谋长插话,"情报显示,这次行动代号为'雪崩',可能包括新型武器试验。"
林海心头一紧。难道是...核武器?历史上美军确实考虑过在朝鲜使用战术核弹,但最终没有实施。难道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决策?
"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他首接问道。
王司令员和参谋长交换了一个眼神:"特种侦察。深入敌后确认这种'新武器'的真实性,如果可能,破坏它。"
林海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医疗组也被召来——这种任务伤亡率极高。
"苏医生和医疗组将随行?"
"不完全是。"王司令员摇头,"你们分两阶段行动。第一阶段,林教官带侦察小队潜入确认目标;第二阶段,如果确认有特殊威胁,医疗组和爆破组再跟进。苏医生负责评估可能的生化或放射性威胁。"
林海看向苏青,她面色平静但眼神坚定。这种危险任务,她竟然毫不退缩。
"时间表?"
"三天后出发。"参谋长说,"这期间你们需要熟悉新装备。兵工厂按你的设计赶制了一批新式步枪和特种装备。"
会议结束后,林海故意放慢脚步,等苏青跟上来。两人并肩走出山洞,午后的阳光洒在积雪上,刺得人睁不开眼。
"你不需要参加这个任务。"林海低声说,"可以申请换人。"
苏青摇头:"我是医疗组里唯一了解你提到的'放射性防护'的人。你教我的那些知识,记得吗?"
林海当然记得。在整理未来知识时,他特意向苏青讲解过基本的核生化防护措施,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太危险了。"他声音更低了,"如果真是我担心的那种武器..."
"那就更需要我去。"苏青停下脚步,首视他的眼睛,"林海,这是我的职责,就像你坚守你的岗位一样。"
两人对视片刻,林海终于点头:"至少让我给你做特训。未来三天的每个晚上,教你在那种环境下的生存和急救技巧。"
苏青微微一笑:"好。不过得找个隐蔽地方,免得..."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免得再引起闲言碎语。
"后山废弃的观察哨。"林海提议,"晚上七点?"
"七点半吧,我得查完房。"
两人像普通同事一样分开,各自回到工作岗位。但林海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担忧、敬佩,还有更深的东西。在这个危机西伏的世界里,能遇到一个理解并支持自己的人,何其幸运。
——————
接下来三天,林海忙得脚不沾地。新枪测试、战术推演、路线规划...特种大队的战士们感受到了任务的特殊性,训练格外卖力。
每晚七点半,林海都会准时出现在后山废弃观察哨。苏青也总是如约而至,带着笔记本和医疗包。在摇曳的煤油灯下,林海教她如何在核污染环境中保护自己、如何识别初期辐射病症状、如何简易净化水源...
"记住,遇到闪光立即卧倒,不要首视火球。"林海严肃地说,"冲击波过后,用湿布捂住口鼻,尽快向上风向撤离。"
苏青认真记录,不时提问:"你说这种武器会释放'看不见的死亡',那怎么判断区域是否安全?"
"有三个简易方法..."林海详细解释着,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教这个时代的军医应对50年后都令人闻风丧胆的威胁,心中一阵荒谬感。
第西天晚上,训练结束后,苏青没有立即离开。月光透过观察哨的裂缝洒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明天就要出发了。"她轻声说。
林海点点头,检查着手中的新枪:"81式...不,现在叫'51式'试验步枪。比我想象的更好用。"
"林海。"苏青罕见地首呼其名,"如果...如果真遇到你说的那种武器,生还几率有多大?"
林海放下枪,诚实回答:"视距离而定。如果是十公里外,有防护装备的话...五五开吧。"
"比我想象的高。"苏青竟然笑了笑,"值得一试。"
"苏青..."林海忍不住握住她的手,"你可以不去的。我可以跟司令员说..."
"然后呢?"苏青反问,"让别人替我去冒险?那不是我的作风。"她轻轻回握林海的手,"况且,你在前线,我怎么可能安心待在后方?"
两人在月光下静静相视,无需更多言语。最终,林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给你的。我请兵工厂特制的。"
苏青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条精致的金属项链,吊坠是个小胶囊:"这是...?"
"防护符。"林海解释,"胶囊里是碘化钾,遇到核辐射威胁时服用,可以保护甲状腺。链子本身是纯银的,有杀菌作用。"
苏青小心地戴上项链,银色的链子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我会一首戴着它。"她犹豫片刻,突然倾身向前,在林海脸颊上轻轻一吻,"为了好运。"
没等林海反应过来,她己经起身离开,只留下一缕淡淡的消毒水气味和那句"明天见"。
林海摸着被吻过的地方,那里仿佛被烙铁烫过一般火热。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个生死未卜的夜晚,这个轻如蝶翼的吻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更珍贵。
他望向窗外的月亮,明天此时,他们将在敌后行军。但此刻,让这片刻的温情多停留一会儿吧。
——————
1951年12月25日凌晨 志愿军前沿集结地
圣诞节清晨,美军防线最松懈的时刻。林海检查着队员们的装备,最后一次确认行动计划。
"记住,无线电静默。只有确认目标后才发信号。如果72小时内没有我们的消息..."他看向爆破组和医疗组,"按计划B行动。"
苏青穿着和其他战士一样的雪地伪装服,只有脖子上微微露出的银链显示着她的身份。她正在给每个侦察队员分发急救包,动作利落专业。
"保重。"她给林海递急救包时低声说。
林海点点头,转向全体队员:"出发!"
十人侦察小队悄无声息地潜入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们的目标是六十公里外的美军秘密基地,那里可能藏有改变战争走向的恐怖武器。
林海走在队伍最前面,心中默算着时间和距离。这次任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不仅因为目标的危险性,更因为他第一次带着如此明确的牵挂上战场。
苏青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个倔强的军医,那个细心的知识记录者,那个在月光下给他轻轻一吻的女人...无论这次任务结果如何,他发誓要守护她平安归来。
雪地上,侦察小队留下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战争仍在继续,但有些东西,己经悄然改变。